一种稳定性好的岩土锚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8309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16: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稳定性好的岩土锚固结构,包括螺纹锚固杆、光面锚固杆、螺帽和螺帽套,所述螺纹锚固杆包括螺纹杆身、一号螺纹孔和一号螺丝头,所述螺纹杆身上端中部设置有一号螺纹孔,且螺纹杆身下端中部设置有一号螺丝头,所述螺纹锚固杆下端连接光面锚固杆,所述光面锚固杆包括光面杆身、二号螺纹孔和二号螺丝头,所述光面杆身上端中部与一号螺丝头对应设置有二号螺纹孔,且光面杆身下端中部设置有二号螺丝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通过一号灌浆孔、二号灌浆孔和排浆孔的配合将锚固剂注入锚固孔内,且排浆孔设置有多个,可以防止散落的岩土堵塞部分排浆孔或堵塞某段锚固孔而导致锚固剂无法充分填充锚固孔,从而提高了提高了锚固的稳定性。

A Geotechnical Anchorage Structure with Good St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稳定性好的岩土锚固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锚固结构,具体是一种稳定性好的岩土锚固结构。
技术介绍
岩土锚固主要用于深基坑工程、边坡稳定工程、隧道工程、抗倾覆的结构工程、各种构筑物的稳定与锚固工程等。岩土锚固在地层开挖后能够立即提供支护力,有利于阻止地层的扰动和变形的发展,保护地层的固有强度而提高施工安全性,提高岩土体的稳定性。目前,锚杆作为岩土锚固的主要工具,其依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因岩土在开出锚固孔后容易松动,在锚杆将锚固剂推入锚固孔内时,经常发生堵塞,导致锚固剂不能充分填充锚固孔,极易造成锚杆锚固部位出现偏移,影响锚固效果。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稳定性好的岩土锚固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稳定性好的岩土锚固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稳定性好的岩土锚固结构,包括螺纹锚固杆、光面锚固杆、螺帽和螺帽套,所述螺纹锚固杆包括螺纹杆身、一号螺纹孔和一号螺丝头,所述螺纹杆身上端中部设置有一号螺纹孔,且螺纹杆身下端中部设置有一号螺丝头,所述螺纹锚固杆下端连接光面锚固杆,所述光面锚固杆包括光面杆身、二号螺纹孔和二号螺丝头,所述光面杆身上端中部与一号螺丝头对应设置有二号螺纹孔,且光面杆身下端中部设置有二号螺丝头,且二号螺纹孔与二号螺丝头相匹配,所述螺纹锚固杆内中部设置有一号灌浆孔,所述光面锚固杆内中部设置有二号灌浆孔,且二号灌浆孔上端连通一号灌浆孔,所述二号灌浆孔左右两侧在光面锚固杆内均设置有多个排浆孔。所述螺纹锚固杆上端连接螺帽,且螺帽下端与一号螺纹孔对应设置有三号螺丝头,所述螺帽外侧套设有螺帽套,且螺帽套上端中部连接转轴,所述转轴上端设置有电机,且电机外侧套设有机箱。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螺纹锚固杆外侧中部套设有垫板,且垫板上端在螺纹锚固杆外侧设置有螺母,且垫板下端在螺纹锚固杆外侧设置有堵浆套。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垫板和堵浆套内侧滑动连接螺纹锚固杆外侧,所述螺母内侧与螺纹锚固杆对应设置有内螺纹结构。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光面锚固杆下端连接锚固头,且锚固头上端中部与二号螺丝头对应设置有三号螺纹孔。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机下端中部设置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下端贯穿机箱,且连接轴下端连接转轴。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机箱右侧上端设置有把手,且把手外侧设置有防滑条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可以通过一号灌浆孔、二号灌浆孔和排浆孔的配合将锚固剂注入锚固孔内,且排浆孔设置有多个,可以防止散落的岩土堵塞部分排浆孔或堵塞某段锚固孔而导致锚固剂无法充分填充锚固孔,从而提高了提高了锚固的稳定性。2、本技术整体杆身以及连接处粗细均匀,不易造成锚固孔堵塞的现象,保证了锚固剂的充分填充,且其中设置的光面锚固杆可以通过二号螺纹孔和二号螺丝头相互连接,这样就可以根据锚固的长度选择连接光面锚固杆的数量,连接结构简单又实用。3、本技术在锚固打孔使,工人可以手握把手,通过电机带动螺帽套转动,从而带动螺帽转动,进而使锚固头旋转打孔,这样打孔速度快,且节省工人大量体力,方便又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稳定性好的岩土锚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稳定性好的岩土锚固结构中螺纹锚固杆和光面锚固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稳定性好的岩土锚固结构中机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螺纹锚固杆、2-螺纹杆身、3-一号螺纹孔、4-一号螺丝头、5-光面锚固杆、6-光面杆身、7-二号螺纹孔、8-二号螺丝头、9-锚固头、10-三号螺纹孔、11-一号灌浆孔、12-二号灌浆孔、13-排浆孔、14-垫板、15-堵浆套、16-螺母、17-螺帽、18-三号螺丝头、19-螺帽套、20-转轴、21-连接轴、22-电机、23-机箱、24-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稳定性好的岩土锚固结构,包括螺纹锚固杆1、光面锚固杆5、螺帽17和螺帽套19,所述螺纹锚固杆1包括螺纹杆身2、一号螺纹孔3和一号螺丝头4,所述螺纹杆身2上端中部设置有一号螺纹孔3,且螺纹杆身2下端中部设置有一号螺丝头4,所述螺纹锚固杆1下端连接光面锚固杆5,所述光面锚固杆5包括光面杆身6、二号螺纹孔7和二号螺丝头8,所述光面杆身6上端中部与一号螺丝头4对应设置有二号螺纹孔7,且光面杆身6下端中部设置有二号螺丝头8,且二号螺纹孔7与二号螺丝头8相匹配,所述螺纹锚固杆1内中部设置有一号灌浆孔11,所述光面锚固杆5内中部设置有二号灌浆孔12,且二号灌浆孔12上端连通一号灌浆孔11,所述二号灌浆孔12左右两侧在光面锚固杆5内均设置有多个排浆孔13。所述螺纹锚固杆1上端连接螺帽17,且螺帽17下端与一号螺纹孔3对应设置有三号螺丝头18,所述螺帽17外侧套设有螺帽套19,且螺帽套19上端中部连接转轴20,所述转轴20上端设置有电机22,且电机22外侧套设有机箱23。所述螺纹锚固杆1外侧中部套设有垫板14,且垫板14上端在螺纹锚固杆1外侧设置有螺母16,且垫板14下端在螺纹锚固杆1外侧设置有堵浆套15。所述垫板14和堵浆套15内侧滑动连接螺纹锚固杆1外侧,所述螺母16内侧与螺纹锚固杆1对应设置有内螺纹结构。所述光面锚固杆5下端连接锚固头9,且锚固头9上端中部与二号螺丝头8对应设置有三号螺纹孔10。所述电机22下端中部设置有连接轴21,所述连接轴21下端贯穿机箱23,且连接轴21下端连接转轴20。所述机箱23右侧上端设置有把手24,且把手24外侧设置有防滑条纹。所述电机22型号为Y160M1-2。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该稳定性好的岩土锚固结构可以通过一号灌浆孔11、二号灌浆孔12和排浆孔13的配合将锚固剂注入锚固孔内,且排浆孔13设置有多个,可以防止散落的岩土堵塞部分排浆孔13或堵塞某段锚固孔而导致锚固剂无法充分填充锚固孔,从而提高了提高了锚固的稳定性。该稳定性好的岩土锚固结构整体杆身以及连接处粗细均匀,不易造成锚固孔堵塞的现象,保证了锚固剂的充分填充,且其中设置的光面锚固杆5可以通过二号螺纹孔7和二号螺丝头8相互连接,这样就可以根据锚固的长度选择连接光面锚固杆5的数量,连接结构简单又实用。该稳定性好的岩土锚固结构在锚固打孔使,工人可以手握把手24,通过电机22带动螺帽套19转动,从而带动螺帽17转动,进而使锚固头9旋转打孔,这样打孔速度快,且节省工人大量体力,方便又使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稳定性好的岩土锚固结构,包括螺纹锚固杆(1)、光面锚固杆(5)、螺帽(17)和螺帽套(19),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锚固杆(1)包括螺纹杆身(2)、一号螺纹孔(3)和一号螺丝头(4),所述螺纹杆身(2)上端中部设置有一号螺纹孔(3),且螺纹杆身(2)下端中部设置有一号螺丝头(4),所述螺纹锚固杆(1)下端连接光面锚固杆(5),所述光面锚固杆(5)包括光面杆身(6)、二号螺纹孔(7)和二号螺丝头(8),所述光面杆身(6)上端中部与一号螺丝头(4)对应设置有二号螺纹孔(7),且光面杆身(6)下端中部设置有二号螺丝头(8),且二号螺纹孔(7)与二号螺丝头(8)相匹配,所述螺纹锚固杆(1)内中部设置有一号灌浆孔(11),所述光面锚固杆(5)内中部设置有二号灌浆孔(12),且二号灌浆孔(12)上端连通一号灌浆孔(11),所述二号灌浆孔(12)左右两侧在光面锚固杆(5)内均设置有多个排浆孔(13);所述螺纹锚固杆(1)上端连接螺帽(17),且螺帽(17)下端与一号螺纹孔(3)对应设置有三号螺丝头(18),所述螺帽(17)外侧套设有螺帽套(19),且螺帽套(19)上端中部连接转轴(20),所述转轴(20)上端设置有电机(22),且电机(22)外侧套设有机箱(2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稳定性好的岩土锚固结构,包括螺纹锚固杆(1)、光面锚固杆(5)、螺帽(17)和螺帽套(19),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锚固杆(1)包括螺纹杆身(2)、一号螺纹孔(3)和一号螺丝头(4),所述螺纹杆身(2)上端中部设置有一号螺纹孔(3),且螺纹杆身(2)下端中部设置有一号螺丝头(4),所述螺纹锚固杆(1)下端连接光面锚固杆(5),所述光面锚固杆(5)包括光面杆身(6)、二号螺纹孔(7)和二号螺丝头(8),所述光面杆身(6)上端中部与一号螺丝头(4)对应设置有二号螺纹孔(7),且光面杆身(6)下端中部设置有二号螺丝头(8),且二号螺纹孔(7)与二号螺丝头(8)相匹配,所述螺纹锚固杆(1)内中部设置有一号灌浆孔(11),所述光面锚固杆(5)内中部设置有二号灌浆孔(12),且二号灌浆孔(12)上端连通一号灌浆孔(11),所述二号灌浆孔(12)左右两侧在光面锚固杆(5)内均设置有多个排浆孔(13);所述螺纹锚固杆(1)上端连接螺帽(17),且螺帽(17)下端与一号螺纹孔(3)对应设置有三号螺丝头(18),所述螺帽(17)外侧套设有螺帽套(19),且螺帽套(19)上端中部连接转轴(20),所述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冬雪袁驰张新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电力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