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面油污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8303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16: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面油污回收装置,放置在含有油污的水面上,水面油污回收装置包括:浮箱、收油滚筒、刮板和集油箱;浮箱为中空腔体,且至少两个浮箱漂浮在水面上;收油滚筒与至少两个浮箱转动连接,部分收油滚筒嵌入水面下,且收油滚筒为亲油疏水体,以使当收油滚筒转动时,油污吸附在收油滚筒的外表面上;刮板与收油滚筒相连接,以剥离吸附在收油滚筒上的油污;集油箱为一端具有开口的中空长方体,集油箱的开口与刮板连接,以使油污经刮板流入集油箱内。采用此种结构,结构简单,使用成本低,避免了使用大块吸油毡或吸油棉对油污进行吸附,不仅降低了回收油污的难度,还提高了回收油污的工作效率,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Oil Pollution Recovery Device on Water Surf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面油污回收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面油污回收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水面油污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海上石油资源的日益开发,溢油事故不断增加。目前溢油事故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物理、生物和化学方法,其中生物方法较慢周期较长且效率低,化学方法会产生二次污染,物理吸附法是较好的处理海洋溢油的方法。目前水面发生油类污染后,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利用围油栏围控,在围油栏内直接投放大块吸油毡或者吸油棉吸附。由于开放水体流动,油污容易向下游以及下风向随波转移,采用围油栏很难将大量油污稳定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同时,大块吸油毡或吸油棉只有边界与油污接触,界面接触小,吸附速度慢,无法快速清除涉油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水面油污回收装置。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面油污回收装置,放置在含有油污的水面上,水面油污回收装置包括:浮箱、收油滚筒、刮板和集油箱;浮箱为中空腔体,且至少两个浮箱漂浮在水面上;收油滚筒与至少两个浮箱转动连接,部分收油滚筒嵌入水面下,且收油滚筒为亲油疏水体,以使当收油滚筒转动时,油污吸附在收油滚筒的外表面上;刮板与收油滚筒相连接,以剥离吸附在收油滚筒上的油污;集油箱为一端具有开口的中空长方体,集油箱的开口与刮板连接,以使油污经刮板流入集油箱内。在该技术方案中,首先,通过将浮箱设置为中空腔体,以增大浮箱的浮力,同时,将至少两个浮箱漂浮在水面上,以实现浮箱承载其他装置漂浮在水面上;其次,通过将收油滚筒与至少两个浮箱转动连接,并使部分收油滚筒嵌入水面上,以实现收油滚筒在水面下转动;同时,通过将收油滚筒设置为亲油疏水体,以实现当收油滚筒在水面下转动时,油污吸附在收油滚筒的外表面上,而水不吸附在收油滚筒上,从而使油污与水分离;再次,通过将刮板与收油滚筒相连接,以实现通过刮板将吸附在收油滚筒上的油污剥离;再次,通过将集油箱设置为一端具有开口的中空长方体,以实现集油箱具有存放的空间;同时通过将集油箱的开口与刮板相连接,以实现从收油滚筒上剥离的油污,经刮板流入集油箱内,从而实现对水面上油污的回收。采用此种结构,可以实现对水面上油污的回收,不仅可实现对环境的保护,还可以实现对油污的收集,并可对其进行再次利用,进而实现节约能源的技术效果。而且,采用此种结构,结构简单,使用成本低,避免了使用大块吸油毡或吸油棉对油污进行吸附,不仅降低了回收油污的难度,还提高了回收油污的工作效率,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另外,本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水面油污回收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刮板与水面呈预定角度。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刮板与水面呈预定角度,以油污从高到低流入集油箱中,不仅缩短了油污流入集油箱的时间,提高了产品的工作效率,还避免了油污在刮板上残留,解决了油污发生二次污染的问题,进而提升了产品的使用体验。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水面油污回收装置还包括:输油泵、管线和回收箱;输油泵设置在集油箱内,且输油泵的输入端插入集油箱的底部,以抽取盛放在集油箱内的油污;管线的一端与输油泵的输出端相连接,以使油污进入管线中;回收箱与管线的另一端相连通。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输油泵设置在集油箱内,并将输油泵的输入端插入集油箱的底部,以实现输油泵可抽取盛放在集油箱内底部的油污;同时,通过将管线的一端与输油泵的输出端相连接,并将回收箱与管线的另一端相连通,以实现输油泵将抽取的油污并将其传送到管线中,并使油污经管线进入到回收箱内,从而实现对油污的回收。由于输油泵的输入端插入集油箱的底部,因此实现了输油泵可抽取集油箱底部的油污,从而避免了油污在集油箱内残留,进而提高了油污回收的产量。其中,回收箱设置在岸上,以便于操作者运送回收箱。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水面油污回收装置还包括:动力站;动力站与输油泵相连接,以为输油泵提供动力。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动力站与输油泵相连接,以实现动力站为输油泵提供抽取油污的动力,从而加快输油泵抽取油污的速度,进而提高产品的工作效率。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水面油污回收装置还包括:支架和主轴;支架固定在浮箱上,且两个支架位于收油滚筒的两端;主轴穿过两个支架和收油滚筒;其中,主轴与收油滚筒为过盈配合,以使主轴带动收油滚筒转动。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两支架固定在浮箱上,以实现支架位于水面之上;通过将两个支架位于收油滚筒的两端,并使主轴穿过两个支架和收油滚筒,以实现通过两个支架将穿过收油滚筒的主轴支撑,从而提高收油滚筒的稳定性;由于主轴与收油滚筒为过盈配合,因此可实现主轴带动收油滚筒转动,从而提高收油滚筒的灵活性。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水面油污回收装置还包括:轴承;轴承的外圈固定支架内,且轴承的内圈设置有通孔,且轴承的外圈与轴承的内圈相对转动;其中,主轴穿过轴承的内圈,且主轴与轴承的内圈为过度配合,以使主轴与轴承相对转动。在该技术方案中,首先,将轴承的外圈固定在支架内,并使设置有通孔的轴承的内圈与轴承的外圈相对转动;其次,将主轴穿过轴承的内圈;由于主轴与轴承的内圈为过度配合,以实现主轴与轴承可相对转动,从而提高主轴和收油滚筒的灵活性,以避免收油滚筒在转动时出现卡顿的现象,不仅可防止水面油污回收装置出现损坏,还可提高水面油污回收装置的生产效率。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轴承为两个,且两个轴承分别套设在主轴的两端。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轴承设置为两个,并且使两个轴承分别套设在主轴的两端,进一步提高主轴转动的灵活性,还可使主轴的受力更加均匀,避免主轴一端受力过大而发生损坏,从而延长主轴的使用年限,降低产品的使用成本。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水面油污回收装置还包括:电机;电机的输出端与主轴相连接,以使电机带动主轴转动。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电机的输出端与主轴相连接,以实现电机带动制造转动,并使收油滚筒转动,从而实现油污可吸附在收油滚筒的外表面上,进而实现对水面上油污的回收。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水面油污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12浮箱,14收油滚筒,16刮板,18集油箱,20输油泵,22管线,24回收箱,26动力站,28支架,30主轴。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下面参照图1描述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所述水面油污回收装置。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面油污回收装置,放置在含有油污的水面上,水面油污回收装置包括:浮箱12、收油滚筒14、刮板16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面油污回收装置,放置在含有油污的水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面油污回收装置包括:浮箱,所述浮箱为中空腔体,且至少两个所述浮箱漂浮在所述水面上;收油滚筒,所述收油滚筒与至少两个所述浮箱转动连接,部分所述收油滚筒嵌入所述水面下,且所述收油滚筒为亲油疏水体,以使当所述收油滚筒转动时,所述油污吸附在所述收油滚筒的外表面上;刮板,所述刮板与所述收油滚筒相连接,以剥离吸附在所述收油滚筒上的所述油污;集油箱,所述集油箱为一端具有开口的中空长方体,所述集油箱的开口与所述刮板连接,以使所述油污经所述刮板流入所述集油箱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面油污回收装置,放置在含有油污的水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面油污回收装置包括:浮箱,所述浮箱为中空腔体,且至少两个所述浮箱漂浮在所述水面上;收油滚筒,所述收油滚筒与至少两个所述浮箱转动连接,部分所述收油滚筒嵌入所述水面下,且所述收油滚筒为亲油疏水体,以使当所述收油滚筒转动时,所述油污吸附在所述收油滚筒的外表面上;刮板,所述刮板与所述收油滚筒相连接,以剥离吸附在所述收油滚筒上的所述油污;集油箱,所述集油箱为一端具有开口的中空长方体,所述集油箱的开口与所述刮板连接,以使所述油污经所述刮板流入所述集油箱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面油污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板与所述水面呈预定角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面油污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面油污回收装置还包括:输油泵,所述输油泵设置在所述集油箱内,且所述输油泵的输入端插入所述集油箱的底部,以抽取盛放在所述集油箱内的所述油污;管线,所述管线的一端与所述输油泵的输出端相连接,以使所述油污进入所述管线中;回收箱,所述回收箱与所述管线的另一端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迪陈波齐峰陶翔韩爽刘蔷王雨龙孙君增李博赵万君徐存华刘博文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辽河油田辽实环境应急救援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