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就地热再生机组上的燃烧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8272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16:40
一种新型就地热再生机组上的燃烧室装置,燃烧器将燃油喷射到内胆Ⅰ中燃烧,进风口处进入的冷风由于是相对内壳体切向进入的,因此会产生漩流,形成螺旋风,螺旋风围绕内胆Ⅰ边转动边沿轴向向左运动,内胆Ⅰ中燃烧的热量通过散热孔散出与螺旋风换热,将冷风加热并带走内胆Ⅰ和内胆Ⅱ的热量,既提高了热交换效率,又可以给内胆Ⅰ和内胆Ⅱ降温,延长内胆Ⅰ和内胆Ⅱ的寿命。由于压风圈的锥形的导流孔Ⅰ自右向左内径变小,因此螺旋风经过导流孔Ⅰ后向内胆Ⅱ处引流,将靠近内壳体8区域温度较低的风一部分经内胆Ⅱ与内胆Ⅰ之间的空隙汇聚进入内胆Ⅱ中,另一部分从内胆Ⅱ外部流过,使热交换区域增加,进一步提高了内胆Ⅱ的降温效果。

A New Combustion Chamber Device for in-situ Thermal Regeneration Un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就地热再生机组上的燃烧室装置
本技术涉及沥青路面养护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就地热再生机组上的燃烧室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就地热再生中,对沥青混合料多采用热风循环加热,利用燃烧器加热风,对沥青路面的加热较柔和易于控制,不易使沥青老化、节约能源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了就地热再生机组加热系统中。近年来、国内多款加热机采用热风加热方式。针对目前国内外燃烧室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燃烧室内胆温度过高,容易被烧坏;且整体式不便拆卸,更换维修困难;热风加热效果差,加热效率低。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燃烧室结构方案以满足施工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以上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方便维修、内胆使用寿命长且有效提高热交换效果的新型就地热再生机组上的燃烧室装置。本技术克服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就地热再生机组上的燃烧室装置,包括:外壳体,呈圆筒形结构,其轴线水平方向设置,外壳体四周密闭,其右侧端开口;内壳体,呈圆筒形结构,内壳体插装于外壳体内,内壳体与外壳体相同轴,内壳体四周密闭,其右侧端开口;保温层,填充设置于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的环形区域;法兰,通过螺纹紧固件安装于外壳体右侧端的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就地热再生机组上的燃烧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1),呈圆筒形结构,其轴线水平方向设置,外壳体(1)四周密闭,其右侧端开口;内壳体(8),呈圆筒形结构,内壳体(8)插装于外壳体(1)内,内壳体(8)与外壳体(1)相同轴,内壳体(8)四周密闭,其右侧端开口;保温层(9),填充设置于外壳体(1)与内壳体(8)之间的环形区域;法兰(4),通过螺纹紧固件安装于外壳体(1)右侧端的开口位置;燃烧器(5),安装于法兰(4)上;进风口(3),设置于外壳体(1)与内壳体(8)的右侧端,进风口(3)的进风风向与内壳体(8)的内壁相切;出风口(10),设置于外壳体(1)与内壳体(8)的左侧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就地热再生机组上的燃烧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1),呈圆筒形结构,其轴线水平方向设置,外壳体(1)四周密闭,其右侧端开口;内壳体(8),呈圆筒形结构,内壳体(8)插装于外壳体(1)内,内壳体(8)与外壳体(1)相同轴,内壳体(8)四周密闭,其右侧端开口;保温层(9),填充设置于外壳体(1)与内壳体(8)之间的环形区域;法兰(4),通过螺纹紧固件安装于外壳体(1)右侧端的开口位置;燃烧器(5),安装于法兰(4)上;进风口(3),设置于外壳体(1)与内壳体(8)的右侧端,进风口(3)的进风风向与内壳体(8)的内壁相切;出风口(10),设置于外壳体(1)与内壳体(8)的左侧端;内胆Ⅰ(11),呈圆筒形结构,其沿圆周方向设置有若干散热孔,内胆Ⅰ(11)插装于内壳体(8)内,内胆Ⅰ(11)与内壳体(8)相同轴,所述燃烧器(5)的燃油喷射机构插入内胆Ⅰ(11)右侧端的内部;内胆Ⅱ(12),呈圆筒形结构,其沿圆周方向设置有若干散热孔,内胆Ⅱ(12)的内径大于内胆Ⅰ(11)的内径,内胆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管延峰郝红升王坤陈焕章鲁超孙仲旭艾宪玲韩建华王鹏义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鲁桥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