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式煮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82459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16:33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压力式煮饭器具有:锅;盖体,其设置有蒸汽排出孔;蒸汽供给部;以及控制部,其构成为进行焖制工序。所述盖体包含对所述蒸汽排出孔进行开闭的压力阀。所述控制部构成为,在所述焖制工序中,在对所述压力阀进行控制而闭塞了所述蒸汽排出孔的状态下,对所述蒸汽供给部进行控制而向所述锅内供给所述蒸汽,使所述锅内的压力上升。

Pressure Cook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压力式煮饭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将锅内的压力加压到大气压以上而进行煮饭的压力式煮饭器。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这种压力式煮饭器,例如,公知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压力式煮饭器。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压力式煮饭器,其构成为将多余的水分排出,另一方面,为了进一步发挥出米饭的粘糯感,在维持沸腾工序结束之后使压力调整部进行动作而使锅内的压力减小,在焖制工序时再次加压。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31315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在以往的压力式煮饭器中,在进一步提升米饭的味道的观点上还存在改善的余地。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进一步提升米饭的味道的压力式烹调器。为了达成该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压力式煮饭器具有:锅,其收纳烹调物;盖体,其构成为对所述锅的开口部进行开闭,设置有将所述锅内的蒸汽向外部排出的蒸汽排出孔;蒸汽供给部,其向所述锅内供给所述蒸汽;以及控制部,其构成为进行焖制所述烹调物的焖制工序,所述盖体包含对所述蒸汽排出孔进行开闭的压力阀,所述控制部构成为,在所述焖制工序中,在对所述压力阀进行控制而闭塞了所述蒸汽排出孔的状态下,对所述蒸汽供给部进行控制而向所述锅内供给所述蒸汽,使所述锅内的压力上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压力式煮饭器的示意性剖视图。图2是图1的压力式煮饭器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从图1的压力式煮饭器取下外盖的上外廓部件侧的部件后的状态的俯视图。图4是示出图1的压力式煮饭器中的蒸汽供给部的配置场所的示意性剖视图。图5是示出使用图1的压力式煮饭器进行了煮饭程序的一例时的锅内的温度、锅底加热单元的电力量、锅内的压力、压力阀的开闭状态以及蒸汽供给部的动作状态的关系的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基础的见解)为了进一步提升米饭的味道,专利技术人们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结果是,得到了以下的新见解。在以往的压力式煮饭器中,在焖制工序中,为了将锅内的温度维持为希望的高温度段,构成为对加热部进行控制而对锅进行加热。这里,在焖制工序开始时,锅内的水蒸发而处于锅内几乎没有水分的状态。当在该状态下对锅进行加热时,锅内的水分过量地减少,米饭过多地干燥,从而导致味道下降。对此,专利技术人们发现了如下的煮饭顺序:在焖制工序中,在利用压力阀将蒸汽排出孔闭塞而使锅内密封的状态下,向锅内供给蒸汽。在该煮饭顺序中,通过提高锅的压力,能够将锅内的温度维持为希望的高温度段。因此,能够抑制加热量,从而能够抑制米饭的干燥。另外,通过用蒸汽进行加压,使米饭在加压条件下与蒸汽接触。因此,蒸汽的水分容易包含在米饭中,能够抑制米饭的干燥。基于该新发见解,专利技术人们完成了以下的专利技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1方式,提供压力式煮饭器,该压力式煮饭器具有:锅,其收纳烹调物;盖体,其构成为对所述锅的开口部进行开闭,设置有将所述锅内的蒸汽向外部排出的蒸汽排出孔;蒸汽供给部,其向所述锅内供给所述蒸汽;以及控制部,其构成为进行焖制所述烹调物的焖制工序,所述盖体包含对所述蒸汽排出孔进行开闭的压力阀,所述控制部构成为,在所述焖制工序中,在对所述压力阀进行控制而闭塞了所述蒸汽排出孔的状态下,对所述蒸汽供给部进行控制而向所述锅内供给所述蒸汽,使所述锅内的压力上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2方式,提供第1方式记载的压力式煮饭器,该压力式煮饭器具有对所述锅进行加热的加热部,所述控制部构成为,在所述焖制工序中,对所述加热部进行控制而多次执行对所述锅进行加热的再煮模式,在从所述焖制工序开始起的预先确定的时间内执行的所述再煮模式中,在对所述压力阀进行控制而闭塞了所述蒸汽排出孔的所述状态下,对所述蒸汽供给部进行控制而向所述锅内供给所述蒸汽,使所述锅内的所述压力上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3方式,提供第1方式记载的压力式煮饭器,该压力式煮饭器具有对所述锅进行加热的加热部,所述控制部构成为,在所述焖制工序中,对所述加热部进行控制而多次执行对所述锅进行加热的再煮模式,在从所述焖制工序开始起经过了预先确定的时间之后执行的所述再煮模式中,在对所述压力阀进行控制而开放了所述蒸汽排出孔的状态下,对所述蒸汽供给部进行控制而使所述蒸汽的供给动作停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4方式,提供第2方式记载的压力式煮饭器,构成为在从所述焖制工序的所述开始起经过了预先确定的所述时间之后执行的所述再煮模式中,在对所述压力阀进行控制而开放了所述蒸汽排出孔的状态下,对所述蒸汽供给部进行控制而使所述蒸汽的供给动作停止。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本专利技术并不受该实施方式限定。(实施方式)1.结构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压力式煮饭器100进行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压力式煮饭器100的示意性剖视图。图2是图1的压力式煮饭器100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压力式煮饭器100具有煮饭器主体1、锅2以及盖体。本实施方式的盖体具有外盖3和内盖4。煮饭器主体1的形状为有底的大致筒状(以下,称为有底筒状)。煮饭器主体1在上部具有开口部(以下,称为上部开口部)。在煮饭器主体1的内部形成有锅收纳部1a。锅2被收纳于锅收纳部1a。锅2的形状是有底筒状。锅2具有上部开口部。在锅2的上部开口部的周边形成有凸缘部2a。凸缘部2a沿水平方向朝向外侧突出。在锅2中放入米和水等被烹调物。外盖3配置在煮饭器主体1的上方。外盖3被安装成对煮饭器主体1的上部开口部进行开闭。外盖3是中空构造。在外盖3的内侧(覆盖锅2的上部开口部的一侧)安装有内盖4。内盖4在盖体关闭时对锅2的上部开口部进行密闭。内盖4的形状为大致圆盘状。以下,对详细的结构进行说明。煮饭器主体1的锅收纳部1a由上框1b和线圈基座1c构成。上框1b具有筒状部1ba和凸缘部1bb。筒状部1ba被配置成相对于所收纳的锅2的侧壁空出规定的间隙。筒状部1ba的上端对锅2的凸缘部2a进行支承。凸缘部1bb构成为,从筒状部1ba的上部向外侧突出,并与煮饭器主体1的上部开口部的内周部嵌合。线圈基座1c的形状为有底筒状,形成为沿着锅2的下部的形状。线圈基座1c的上部安装于上框1b的筒状部1ba的下端部。在线圈基座1c的外周面安装有锅底加热单元5。锅底加热单元5是对锅2进行加热(感应加热)的加热部的一例。锅底加热单元5由底内加热线圈5a和底外加热线圈5b构成。底内加热线圈5a被配置成,隔着线圈基座1c而与锅2的底部的中央部周围对置。底外加热线圈5b被配置成,隔着线圈基座1c而与锅2的底部的角部对置。进而,在线圈基座1c的底部的中央部分设置有开口部。在该开口部配置有锅温度传感器6。锅温度传感器6是用于测量锅2的温度的锅温度检测部的一例。锅温度传感器6被配置成与收纳在锅收纳部1a中的锅2的底部抵接。由于锅2的温度与锅2内的被烹调物的温度大致相同,所以通过由锅温度传感器6检测锅2的温度,能够获知锅2内的被烹调物的温度。外盖3具有上外廓部件3a和下外廓部件3b。上外廓部件3a和下外廓部件3b构成外盖3的外廓。另外,外盖3具有与水平方向平行的铰链轴3A。铰链轴3A是外盖3的开闭轴。铰链轴3A的两端部转动自如地固定于煮饭器主体1的上框1b。在铰链轴3A的周围安装有扭转螺旋弹簧7。扭转螺旋弹簧7以铰链轴3A为中心对外盖3向远离锅2的上部开口部的方向(打开方向)弹性地施力。在外盖3的内部设置有盖开放装置8。盖开放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力式煮饭器,该压力式煮饭器具有:锅,其收纳烹调物;盖体,其构成为对所述锅的开口部进行开闭,设置有将所述锅内的蒸汽向外部排出的蒸汽排出孔;蒸汽供给部,其向所述锅内供给所述蒸汽;以及控制部,其构成为进行焖制所述烹调物的焖制工序,所述盖体包含对所述蒸汽排出孔进行开闭的压力阀,所述控制部构成为,在所述焖制工序中,在对所述压力阀进行控制而闭塞了所述蒸汽排出孔的状态下,对所述蒸汽供给部进行控制而向所述锅内供给所述蒸汽,使所述锅内的压力上升。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2.27 JP 2017-0353151.一种压力式煮饭器,该压力式煮饭器具有:锅,其收纳烹调物;盖体,其构成为对所述锅的开口部进行开闭,设置有将所述锅内的蒸汽向外部排出的蒸汽排出孔;蒸汽供给部,其向所述锅内供给所述蒸汽;以及控制部,其构成为进行焖制所述烹调物的焖制工序,所述盖体包含对所述蒸汽排出孔进行开闭的压力阀,所述控制部构成为,在所述焖制工序中,在对所述压力阀进行控制而闭塞了所述蒸汽排出孔的状态下,对所述蒸汽供给部进行控制而向所述锅内供给所述蒸汽,使所述锅内的压力上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式煮饭器,其中,该压力式煮饭器具有对所述锅进行加热的加热部,所述控制部构成为,在所述焖制工序中,对所述加热部进行控制而多次执行对所述锅进行加热的再煮模式,在从所述焖制工序开始起的预先确定的时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三村雅代冈本大辅西野大智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