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转轴的凸轮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8082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用于转轴的凸轮总成,其包括:一固定件,其开具一轴孔,该轴孔周缘设有至少二呈楔形凹入部的第一干涉元件,各第一干涉元件两侧腰部间具有一夹角,该多个第一干涉元件的夹角是分别朝向轴向及径向依序排列,而各第一干涉元件腰部两侧各自邻接一向上斜削的斜面;以及一滑动件,与固定件对接,其开具一嵌孔,该嵌孔周缘对应于各第一干涉元件位置设有造形与尺寸相同,且呈楔形凸出部的第二干涉元件,各第二干涉元件两侧腰部亦具有一夹角,且该多个第二干涉元件的夹角分别朝向轴向及径向依序排列,而各第二干涉元件腰部两侧各自邻接一向下斜削的斜面。(*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凸轮总成,尤指一种用于转轴的凸轮总成,该凸轮 总成可使转轴具有自动闭合功能。
技术介绍
按具掀盖的消费性3C电子产品,诸如可携式计算机、电子辞典、便 携式影音播放装置及掀盖式手机…等,大致上,是将主体部置于下半部, 并由转轴与上半部的盖体部连结,使盖体部相对于主体部可为之开合。因 此,转轴亦为决定上述产品好坏的一大要因。唯前述的3C电子产品,为避免主体部与盖体部的任意开合,是以, 在两者间的开放端通常设有至少一滑动式或按压式开关,以便于闭合时, 可由所述开关将两者结合,而处于关闭状态。而相关业者为避免在该电子 产品的开放端设置滑动式开关或按压式开关的不便,因此,如本技术 申请人:所拥有的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M296586号专利案的"具自动闭锁的 转轴结构"所示,其是在转轴上结合一组凸轮构件,其中该凸轮构件是由 一固定件及一滑动件所对接而成,而使其具有自动闭合效果。即以传统的凸轮构件为例,其是由一固定件及一滑动件所组成,若将 的运用于转轴,该固定件是固设于一物品,例如支架上;而滑动件则对应 轴杆的断面开设一嵌孔,并供其穿越,使其可随轴杆同步作动,且该滑动 件一侧邻接一弹性体。而为使该凸轮构件具有自动闭合效果,其固定件与 滑动件的邻接面相对地设有凸出部与凹入部,而为使两者能平稳地转动, 该凸出部与凹入部的数量与配置是以两或两以上、且以等角设置为佳。如本技术申请人所拥有的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M309841号的"减 少异音的凸轮构件"为例,该固定件的第一干涉元件是为凸出部,其是在该固定件同心的外圈及内圈相对设有不同时序的一第一外滑块及一第一 内滑块;而该滑动件的第二干涉元件是为凹入部,其是在该滑动件同心的 外圈及内圈相对设有不同时序的一第一外滑槽及一第一内滑槽。由上述的 实施,使得该滑动件的凹入部由闭锁位置旋转至对向端时,因该固定件无 凸出部的设置,而不会造成再度闭锁的困扰发生。此举固然赋予该案的凸 轮构件仅具有一自动闭锁位置,亦即滑动件的第一外、内滑槽各自啮合于 固定件的第一外、内滑块。惟所述外、内滑块是呈较大面积的长弧形,其 在与滑动件的反复旋转及摩擦的情况下,容易产生过度磨耗的现象发生, 从而缩减该凸轮构件的使用寿命,诚为美中不足之处。有鉴于此,本技术申请人本于多年来从事转轴设计及产销的经 验,期能克服已知具有单一自动闭锁功能的凸轮构件的凸出部因长度较 长,容易产生过度磨耗的情况,进而损及整只转轴使用寿命的严重缺点, 经再三实验与测试,进而发展出本技术的"用于转轴的凸轮总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化,可减少磨耗,并增加转 轴使用寿命的用于转轴的凸轮总成。本技术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改变凸出部与凹入部的造形, 使两者仅具有单一自动闭锁位置的用于转轴的凸轮总成。为达成前述的目的,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手段是提供一种用于转 轴的凸轮总成,其包括 一固定件,其开具一轴孔,该轴孔周缘设有至少 二呈楔形凹入部的第一干涉元件,各第一干涉元件两侧腰部间具有一夹 角,该多个第一干涉元件的夹角分别朝向轴向及径向依序排列,而各第一 干涉元件腰部两侧各自邻接一向上斜削的斜面;以及一滑动件,与固定件对接,其开具一嵌孔,该嵌孔周缘对应于各第一干涉元件位置设有造形与 尺寸相同,且呈楔形凸出部的第二干涉元件,各第二干涉元件两侧腰部亦 具有一夹角,且该多个第二干涉元件的夹角分别朝向轴向及径向依序排 列,而各第二干涉元件腰部两侧各自邻接一向下斜削的斜面。 本技术所采取的另一技术手段是提供一种用于转轴的凸轮总成,其包括 一固定件,其开具一轴孔,该轴孔周缘设有至少二呈楔形凸出部的第一干涉元件,各第一干涉元件两侧腰部间具有一夹角,该多个第一干 涉元件的夹角分别朝向轴向及径向依序排列,而各第一干涉元件腰部两侧 各自邻接一向下斜削的斜面;以及一滑动件,与固定件对接,其开具一嵌 孔,该嵌孔周缘对应于各第一干涉元件位置设有造形与尺寸相同,且呈楔 形凹入部的第二干涉元件,各第二干涉元件两侧腰部亦具有一夹角,且该 多个第二干涉元件的夹角分别朝向轴向及径向依序排列,而各第二干涉元 件腰部两侧各自邻接一 向上斜削的斜面。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用于转轴的凸轮总成,具有结构简化,可减少磨耗,并 增加转轴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的用于转轴的凸轮总成,其是通过改变凸出部与凹入部的 造形,使两者仅具有单一自动闭锁的位置。附图说明为进一步揭示本技术的具体
技术实现思路
,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 详细说明如后,其中图1为本技术用于转轴的凸轮总成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图l组立后的立体图3为图1所示的凸轮总成旋转180度的剖面图; 图4为本技术凸轮总成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技术凸轮总成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6为图5组立后的立体图7为图5所示的凸轮总成旋转120度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2所示,基本上,本技术转轴的第一实施例是由一枢 轴件l, 一支架2,至少一摩擦片3, 一凸轮总成4,至少一弹性体5,及 一端封件6所组合而成。其中,该凸轮总成4是由一固定件41,及一滑动 件42所构成。其中,该枢轴件l是为一杆体,其是由一轴杆11及一衔接部12所构成,该轴杆ll断面为非圆形,以便与后叙的摩擦片3及凸轮总成4的滑动件42套接,使其可随轴杆11同步作动。再者,该轴杆ll自由端具有 一结合段lll,其是与后叙的端封件6结合,使后叙的各元件不致轴向脱 出。而衔接部12则是与一物品,例如盖体部连接,如图所示,其是为一 断面为非圆形的柱体,以便直接嵌插于盖体部,或者结合于一固定座,其 具有多个穿孔,以利于锁固于盖体部。支架2是为一架体,其直立架面21开具一心孔211,供轴杆ll穿越, 该心孔211周缘开具一榫槽212及若干呈环形排列的油孔213,以供凸轮 总成4的固定件41嵌插与定位,使该固定件41固设于支架2—侧,并夹 置后叙的摩擦片3。此外,该支架2另设有一接合部22,其是固接于另一 物品,例如主体部,如图所示,该接合部22是开具至少一接孔221,以利 用已知的锁固件,例如螺丝通过后,而锁固于主体部。摩擦片3为一金属片体,其是邻接于架面21的心孔211,其是供轴柱 11穿越,并可随之连动,以致该摩擦片3分别与架面21和固定件41的接 触部位形成摩擦力。而为提供进一步的润滑效果,该摩擦片3周缘亦设有 多个油孔31,以便容置润滑油脂。凸轮总成4是包括一固定件41与一滑动件42,该固定件41与滑动件 42可经由粉末射出或冲压工序所制成。其中,该固定件41为一环体,其、 中央开具一圆形轴孔411,供已知轴杆11穿越。该环体一侧周缘或延伸部 413突伸至少一断面为非圆形的几何造形,例如半圆形的卡榫414,以便 嵌插于架面21所开设对应造形的榫槽212,而使该固定件41固定于支架该固定件41环体另侧的轴孔411周缘设有至少二第一干涉元件412, 如图1所示,该两第一干涉元件412是为楔形凹入部,其两侧腰部412a 间具有一夹角,该两第一干涉元件412的夹角可为相同或相异,且两第一 干涉元件412的夹角是分别朝向轴向(向内)及径向(向外)依序排列,而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转轴的凸轮总成,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固定件,其开具一轴孔,该轴孔周缘设有至少二呈楔形凹入部的第一干涉元件,各第一干涉元件两侧腰部间具有一夹角,该多个第一干涉元件的夹角分别朝向轴向及径向依序排列,而各第一干涉元件腰部两侧各自 邻接一向上斜削的斜面;以及 一滑动件,与固定件对接,其开具一嵌孔,该嵌孔周缘对应于各第一干涉元件位置设有造形与尺寸相同,且呈楔形凸出部的第二干涉元件,各第二干涉元件两侧腰部亦具有一夹角,且该多个第二干涉元件的夹角分别朝向轴向及径向依序 排列,而各第二干涉元件腰部两侧各自邻接一向下斜削的斜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盟仁简宗源陈思宜陈胜弘林雅菁彭建中
申请(专利权)人: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