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端盖、电机、动力总成、动力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80343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15: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机端盖、电机、动力总成、动力设备,一种电机端盖包括盖体,所述盖体包括:与外界油泵连通的进油管路;与所述进油管路连通的定子冷却油路,所述定子冷却油路上具有与定子轴向端面对应设置的定子出油口;与所述进油管路或所述定子冷却油路连通的转子冷却油路,所述转子冷却油路上具有与转子内部油路连通的转子出油口。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电机端盖提高了对电机的冷却效果,以及使用寿命。

Motor end cap, motor, power assembly, power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端盖、电机、动力总成、动力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冷却
,具体涉及一种电机端盖、电机、动力总成、动力设备。
技术介绍
电动汽车的电机在低速大扭矩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使电机温度升高,严重影响到电机的性能和效率,且近年来国家对电机的功率密度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功率密度的提升,使电机体积不断减小,对电机的散热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技术中电机定子的冷却采用在机壳开设冷却油路,对绕组端部进行径向喷淋冷却。但在该结构中冷却油是从上往下淋,以至于冷却油流到下半部分的时候已经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对下半部分绕组的冷却效果较差,冷却不均匀。现有技术中,对于转子冷却大部分都是采用空心轴结构,利用飞溅的方式对转子进行冷却。但是在电机高速运行时,空心轴内冷却油受到的离心力太大,甩出去的冷却油在出口处具有较高的速度,定转子铁芯会受到比较大的冲击力,长期运行将会降低定转子的可靠性。且电机高速运行时,甩油能力过高,以至于供油量不足,导致冷却油不能连续对转子进行冷却,影响冷却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电机端盖、电机、动力总成、动力设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端盖,包括盖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1)包括:与外界油泵连通的进油管路(11);与所述进油管路(11)连通的定子冷却油路(12),所述定子冷却油路(12)上具有与定子轴向端面对应设置的定子出油口(13);与所述进油管路(11)或所述定子冷却油路(12)连通的转子冷却油路(14),所述转子冷却油路(14)上具有与转子内部油路连通的转子出油口(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端盖,包括盖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1)包括:与外界油泵连通的进油管路(11);与所述进油管路(11)连通的定子冷却油路(12),所述定子冷却油路(12)上具有与定子轴向端面对应设置的定子出油口(13);与所述进油管路(11)或所述定子冷却油路(12)连通的转子冷却油路(14),所述转子冷却油路(14)上具有与转子内部油路连通的转子出油口(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出油口(13)处设置有喷嘴(2),所述定子冷却油路(12)中的冷却油经所述喷嘴(2)作用在所述定子轴向端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冷却油路(12)与所述转子冷却油路(14)被构造为环形,以所述盖体(1)的中轴线为中心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端盖,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定子出油口(13)和所述转子出油口(15)分别沿所述定子冷却油路(12)和所述转子冷却油路(14)的圆周向等间隔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端盖,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条所述进油管路(11)沿所述盖体(1)的径向布置,所述进油管路(11)与所述定子冷却油路(12)和所述转子冷却油路(14)交汇处开设有若干第一出油口。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林阳薛家宁丁佐蓬刘健宁高峰肖成健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