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NTN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动压轴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7925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能够减小密封空间的轴向尺寸。密封构件(9)固定在轴部(2a)的外周面(2a1)的规定位置。在轴构件(2)的旋转时,密封构件(9)的下侧端面(9b)经由规定的推力轴承间隙与轴承套筒(8)的上侧端面(8b)对置,构成第2推力轴承间隙(T2)。另外,在密封构件(9)的外周面(9a)与壳体(7)的上端部内周面(7a1)之间形成具有规定的容积的密封空间(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过在轴承间隙产生的流体(润滑流体)的动压作用,非接触支承旋转构件的动压轴承装置。该轴承装置适用于信息设备例如HDD、FDD等磁盘装置、CD-ROM、CD-R/RW、DVD-ROM/RAM等光盘装置、MD、MO等光磁盘装置等的主轴电动机、激光打印机(LBP)的多边扫描器(polygon scanner)电动机、或电气设备例如轴流风扇等的小型电动机用。
技术介绍
在上述各种电动机中,除高旋转精度外,还谋求高速化、低成本化、低噪声化等。作为决定这些要求性能的构成要素之一,有支承该电动机的主轴的轴承,近年来,作为此种轴承,一直在研究使用具有上述要求性能优异的特性的动压轴承,或实际使用了该动压轴承。例如,在装入HDD等盘驱动装置的主轴电动机中的动压轴承装置中,设置在径向方向非接触支承轴构件的径向轴承部、和在推力方向非接触支承轴构件的推力轴承部,作为径向轴承部,采用在轴承套筒的内周面或轴构件的外周面设有动压产生用的槽(动压槽)的动压轴承。作为推力轴承部,例如采用在轴构件的凸缘部的两端面、或与此对置的面(轴承套筒的端面、或固定在壳体上的推力构件的端面等)设有动压槽的动压轴承(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或者,作为推力轴承部,有时也采用通过推力板来接触支承轴构件的一端面这一结构的轴承(所谓枢轴轴承)(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的图4)。通常,轴承套筒固定在壳体的内周的规定位置,另外,为防止注入到壳体的内部空间的流体(例如,润滑油)泄漏到外部,多在壳体的开口部配设密封构件。在密封构件的内周面和轴构件的外周面之间形成密封空间,该密封空间的容积设定为比充满到壳体的内部空间的润滑油因在使用温度范围内的热膨胀·收缩而容积变化的量大。因此,即使在有伴随温度变化的润滑油的容积变化时,润滑油的油面也始终维持在密封空间内(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65324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336636号公报如上所述,在以往的动压轴承装置中,在固定于壳体的开口部上的密封构件的内周面和轴构件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密封空间,但如果要在该密封空间具有吸收伴随温度变化的润滑油的容积变化量的功能,则需要比较大地确保密封空间(密封构件)的轴向尺寸。因此,在设计上,需要在壳体的内部,使轴承套筒的轴向中心位置相对地下降到壳体的底部侧,由此,径向轴承部的轴承中心和旋转体重心的间隔距离变大,因使用条件等,可能引起相对于转矩载荷的负荷能力不足的情况。另外,在将推力轴承部设置于轴构件的凸缘部的两侧的结构中,由于两推力轴承部间的轴向距离比较小,所以正因如此有推力轴承部形成的转矩载荷的负荷能力降低的倾向。尤其,在用于盘驱动装置的动压轴承装置的情况下,由于随着转子(组装有转子枢毂、转子磁铁、盘、接线板等的旋转体)的旋转,对轴构件作用比较大的转矩载荷,所以耐转矩载荷性是重要的特性。另外,在此种动压轴承装置中,由于推力轴承部的推力轴承间隙受部件精度或组装精度等的影响,所以难保证在期望值,因而现状是不得不进行复杂的组装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此种动压轴承装置中,能够减小上述密封空间的轴向尺寸,由此提高动压轴承装置对转矩载荷的负荷能力,或使动压轴承装置的轴向尺寸紧凑。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高推力轴承部形成的转矩载荷的负荷能力。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简易且高精度地设定此种动压轴承装置的推力轴承间隙的方法。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动压轴承装置,其具备壳体、固定在壳体的内部的轴承套筒、相对于壳体及轴承套筒相对旋转的轴构件、位于壳体的一端部侧的密封构件、和通过在轴承套筒和轴构件之间的径向轴承间隙产生的流体的动压作用而在径向方向上非接触支承轴构件的径向轴承部,其中,密封构件设在轴构件上,在密封构件的外周面侧具有密封空间。此处,作为上述流体(润滑流体),除润滑油(或润滑脂)、磁性流体等液体外,还可以采用空气等气体。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在设于轴部上的密封构件的外周面和壳体的一端部的内周面之间设有密封空间,所以在密封空间内确保可吸收伴随充满到壳体的内部空间的润滑油的温度变化的容积变化量时,可比以往减小密封空间(密封构件)的轴向尺寸。因此,在壳体的内部,能够比以往相对靠近壳体的一端部侧而设定轴承套筒的轴向中心位置(比以往靠近壳体的一端部侧而配置轴承套筒,或比以往增大轴承套筒的轴向尺寸),由此,能够减小径向轴承部的轴承中心和旋转体重心的间隔距离,从而提高对转矩载荷的负荷能力。另外,在比以往靠近壳体的一端部侧而配置轴承套筒时,能够比以往减小动压轴承装置的轴向尺寸。另外,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动压轴承装置,其具备壳体、固定在壳体的内部的轴承套筒、相对于壳体及轴承套筒相对旋转的轴构件、位于壳体的一端部侧的密封构件、和通过在轴承套筒和轴构件之间的径向轴承间隙产生的流体的动压作用而在径向方向上非接触支承轴构件的径向轴承部,其中,轴构件具有插入轴承套筒的内周面的轴部、和设在轴部上的凸缘部,密封构件固定在轴构件上,在密封构件的外周面侧形成有密封空间,在密封构件的一端面和与之对置的轴承套筒的一端面之间设有第1推力轴承部,第1推力轴承部通过在推力轴承间隙产生的流体的动压作用而在推力方向上非接触支承密封构件及轴构件,在凸缘部的一端面和与之对置的轴承套筒的另一端面之间设有第2推力轴承部,第2推力轴承部通过在推力轴承间隙产生的流体的动压作用而在推力方向上非接触支承轴构件。除上述效果外,由于第1推力轴承部和第2推力轴承部设置为从轴向两侧夹入轴承套筒,所以与在凸缘部的两侧设有推力轴承部的结构相比,两推力轴承部间的轴向间隔距离变大,正因如此,推力轴承部形成的转矩载荷的负荷能力变高。密封构件对轴构件的固定可以通过粘接、粘接和压入的并用、熔敷(超声波熔敷)等适当的固定方法进行。在作为固定方法而采用粘接(或粘接和压入的并用)时,也可以在密封构件及轴构件中的至少一方的粘接部位设置填充胶粘剂的凹部。该凹部可以以圆周槽的方式设置,或也可以在圆周方向的1处或多处以凹坑状的方式设置。通过胶粘剂也填充在粘接部位的凹部并固化,密封构件对轴构件的固定强度提高。在上述结构中,密封空间的宽度(半径方向尺寸)可以在轴向上均匀,但从提高密封性的观点考虑,优选密封空间具有朝壳体内部方向逐渐缩小的锥形状。即,如果密封空间具有上述的锥形状,则密封空间内的流体被毛细管力朝密封空间变窄的方向(壳体的内部方向)拉入。因此,有效地防止流体从壳体内部向外部的漏出。作为实现如此的结构的机构,具有在密封构件的外周面形成朝壳体的外部方向逐渐缩径的锥面的机构;和在经由密封空间与密封构件的外周面对置的面,例如在壳体的一端部的内周面形成朝壳体的外部方向逐渐扩径的锥面的机构。尤其,根据前者的机构,由于通过密封构件与轴构件一同旋转,除上述毛细管力形成的拉入作用外,还可得到旋转时的离心力形成的拉入作用(所谓的离心力密封),所以更加有效地防止流体从壳体内部向外部漏出。另外,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动压轴承装置,其具备壳体、固定在壳体的内部的轴承套筒、相对于壳体及轴承套筒相对旋转的轴构件、位于壳体的一端部侧的密封构件、和通过在轴承套筒和轴构件之间的径向轴承间隙产生的流体的动压作用而在径向方向上非接触支承轴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压轴承装置,其具备:壳体、固定在该壳体的内部的轴承套筒、相对于所述壳体及轴承套筒相对旋转的轴构件、位于所述壳体的一端部侧的密封构件、和通过在所述轴承套筒和所述轴构件之间的径向轴承间隙产生的流体的动压作用而在径向方向上非接触支承所述轴构件的径向轴承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构件设在所述轴构件上,在所述密封构件的外周面侧具有密封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水谷敏幸
申请(专利权)人:NTN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