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核-壳”结构功能性导电粒子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导电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核-壳”结构功能性导电粒子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导电复合材料在印刷电路、柔性电极、芯片测试封装等领域应用广泛,其通常由聚合物基体与导电填料组成。传统的柔导电填料以刚性导体如石墨烯、碳纳米管、导电炭黑、纳米银等,虽然在制作工艺上相对成熟,电路的导电性能良好,但是随着电路对于材料的可形变能力如弯曲、折叠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刚性导体已经不能满足需求,而低模量液态金属柔性电路的研究也有一定局限性。低模量液态金属微纳米颗粒在印刷电路加工上比其块体状态具有可直接打印、可复合等优势。但制备出来的材料由于氧化膜的存在而表现出绝缘性,需要进一步进行机械烧结。综上所述,通过银包覆液态金属表制备一种“核-壳”结构功能性导电填料来解决上述问题,在导电复合材料领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核-壳”结构功能性导电粒子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利用银的刚性、导电性和液态金属的流动性,通过简单有效的工艺制备出高导电和实现电路可自修复的导电粒子。所述导电粒子通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核‑壳”结构功能性导电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将镓基液态金属在表面活性剂溶液作用下进行恒温超声分散,得到微纳米粒子前驱液;(2)将银源与还原剂加入前驱液中进行加热搅拌,得到“核‑壳”结构导电粒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核-壳”结构功能性导电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将镓基液态金属在表面活性剂溶液作用下进行恒温超声分散,得到微纳米粒子前驱液;(2)将银源与还原剂加入前驱液中进行加热搅拌,得到“核-壳”结构导电粒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壳”结构功能性导电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镓基液态金属为镓铟或镓铟锡合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壳”结构功能性导电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剂溶液为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或正十二烷基硫醇的水溶液。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壳”结构功能性导电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镓基液态金属和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为2:1~1: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壳”结构功能性导电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超声分散过程中,恒温温度为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岚,郑荣敏,巫运辉,付莹,邓智富,彭泽飞,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