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装置及无人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76889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14: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充电装置及无人机。该充电装置用于充电电池的充电,其包括充电主体,充电主体包括集电箱、若干充电部和散热组件。其中,集电箱的外侧壁间隔设有若干供充电电池插接的充电插口;充电部对应充电插口设置,任一充电部包括固定板,固定板与集电箱的外侧壁连接,以使固定板与集电箱的外侧壁围设形成供充电电池放置的容置腔;散热组件设于固定板,以连通容置腔和外部形成散热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使充电电池实现快速散热,迅速达到充电的温度要求,实现及时充电,显著提升工作效率。

Charging Device and UAV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电装置及无人机
本技术涉及无人机
,特别涉及一种充电装置及无人机。
技术介绍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工业无人机逐步应用于农业植保、农业勘探、航拍、空中巡航、短途运输等多行业应用领域。现有无人机的动力电池组装形式简单,通常以电芯挨电芯的碟片方式组合,用PVC封装。动力电池价格昂贵,所以通常采用充电电池。而延长充电电池的使用寿命,要求在常温下进行充电,一般为10℃~35℃,并且充电后的续航时间在10min至30min,时间较短。更重要的是,充电电池在飞行过程中放电,瞬间电流大、温度极速升高,由于现有的充电装置不具备任何散热结构,导致充电电池放电后热量无法在短时间内排除,造成无法对充电电池及时充电,降低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充电装置,旨在能够使充电电池快速散热,以迅速达到充电的温度要求,提高工作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充电装置,用于充电电池充电,包括充电主体,该充电主体包括集电箱,外侧壁间隔设有若干供充电电池插接的充电插口;若干充电部,对应所述充电插口设置,任一所述充电部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集电箱的外侧壁连接,以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集电箱的外侧壁围设形成供充电电池放置的容置腔;散热组件,设于所述固定板,以连通所述容置腔和外部形成散热通道。优选地,所述固定板包括两侧板及连接所述两侧板的连接板,所述两侧板相对设于所述集电箱的外侧壁,所述两侧板分别设有限位部,所述散热组件设于所述连接板。优选地,所述散热组件包括风扇主体,所述风扇主体设于所述连接板。优选地,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底座和弹性件,所述底座安装于所述连接板,所述弹性件连接所述风扇主体和所述底座。优选地,所述限位部包括卡台,所述卡台凸设于一所述侧板朝向另一所述侧板的内侧壁。优选地,所述充电主体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散热组件和所述充电插口电连接,以在检测温度高于预设温度的情况下,开启所述散热组件并切断所述充电插口的充电电路。优选地,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外框,所述充电主体设于所述外框内。优选地,所述充电主体与所述外框可拆卸安装。本技术还提出一种无人机,该无人机包括机体、充电电池和充电装置,所述机体设有供所述充电电池安装的电池槽,所述充电电池设有散热孔,所述充电装置包括充电主体,该充电主体包括集电箱,外侧壁间隔设有若干供充电电池插接的充电插口;若干充电部,对应所述充电插口设置,任一所述充电部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集电箱的外侧壁连接,以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集电箱的外侧壁围设形成供充电电池放置的容置腔;散热组件,设于所述固定板。所述散热孔用于与所述散热组件对应形成散热通道。优选地,所述充电电池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卡凸,用于与所述固定板配合安装。本技术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充电主体,充电主体包括集电箱、若干充电部和散热组件。使充电部的固定板与集电箱的外侧壁连接,以围设形成供充电电池放置的容置腔。通过使充电部对应集电箱外侧壁上的若干充电插口设置,可使充电电池与充电插口插接实现充电。一方面,通过采用充电主体,将充电所需的部件整合,避免携带较多的零散部件,方便携带;另一方面,由于散热组件设于固定板,并连通容置腔与外部形成散热通道,以在充电电池的温度高于充电要求温度的情况下,散热组件通过散热通道加快充电电池与外部环境的热交换,提高充电电池散热的速率,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达到充电的温度要求,及时充电,显著提升充电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充电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充电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充电装置中充电主体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充电装置中散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散热组件的爆炸图;图7为图5中B-B的剖面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充电装置10充电主体11集电箱111充电插口12充电部121固定板1211侧板1212连接板1213卡台122容置腔13散热组件131风扇主体132底座133弹性件134螺栓20外框21把手30电源线40充电电池41散热孔42滑槽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提出一种充电装置,用于充电电池的充电。请参阅图1至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该充电装置1包括充电主体10,充电主体10包括集电箱11、若干充电部12和散热组件13。其中,集电箱11的外侧壁间隔设有若干供充电电池40插接的充电插口111,充电部12对应充电插口111设置,任一充电部12包括固定板121,固定板121与集电箱11的外侧壁连接,以使固定板121与集电箱11的外侧壁围设形成供充电电池40放置的容置腔122;散热组件13设于固定板121,以使容置腔122和外部连通形成散热通道。具体地,该充电装置1包括充电主体10,通过充电主体10为充电电池40进行充电。充电主体10包括集电箱11、若干充电部12和散热组件13。集电箱11内设有电路板及电路组件,并通过与电源线30连接提供电源。集电箱11的外侧壁间隔设有若干充电插口111,以供充电电池40插接。集电箱11可以是方形、圆形或其他形状,充电插口111可于集电箱11的外侧壁间隔均匀设置,也可无规律设置。在此以集电箱11为长方体形设置为例,使充电插口111沿集电箱11的长度方向、于集电箱11两侧壁间隔均匀设置,结构规整,合理利用空间。充电部12包括固定板121,固定板121与集电箱11的外侧壁连接,以使固定板121与集电箱11的外侧壁围设形成容置腔122,供充电电池40放置,便于在充电时对充电电池40进行固定。使充电部12对应充电插口111设置,方便充电电池40与充电插口111的直接连接,充电方便。充电部12与充电插口111可以是一一对应,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电装置,用于对充电电池充电,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主体,所述充电主体包括:集电箱,外侧壁间隔设有若干供充电电池插接的充电插口;若干充电部,对应所述充电插口设置,任一所述充电部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集电箱的外侧壁连接,以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集电箱的外侧壁围设形成供充电电池放置的容置腔;以及散热组件,设于所述固定板,以连通所述容置腔和外部形成散热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装置,用于对充电电池充电,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主体,所述充电主体包括:集电箱,外侧壁间隔设有若干供充电电池插接的充电插口;若干充电部,对应所述充电插口设置,任一所述充电部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集电箱的外侧壁连接,以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集电箱的外侧壁围设形成供充电电池放置的容置腔;以及散热组件,设于所述固定板,以连通所述容置腔和外部形成散热通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包括两侧板及连接所述两侧板的连接板,所述两侧板相对设于所述集电箱的外侧壁,所述两侧板分别设有限位部,所述散热组件设于所述连接板。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包括风扇主体,所述风扇主体设于所述连接板。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底座和弹性件,所述底座安装于所述连接板,所述弹性件连接所述风扇主体和所述底座。5.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才圣梁景堂许森铭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天鹰兄弟无人机创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