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用减振装置
本技术属于汽车减振器
,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用减振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日常出行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人们对汽车的理解不断加深,普通百姓越来越注重汽车的舒适性及节能性。为了提高汽车乘坐的舒适性,汽车都配备有减振机构,减振机构不仅能缓冲由不平路面传递给车身的冲击力,以保证车身能平稳通过,而且能够有效衰减车轮传递到车身的振动,提高车辆行驶的平顺性,操纵的稳定性与安全性。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7902076UY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布了一种汽车吸能减振机构,通过在减振器转接座上设置三角形连接板,并在三角形连接板上安装两个液压减振器,以达到减少纵向冲击振动,增强汽车稳定性的作用。但这种汽车吸能减振机构虽然能够减少冲击振动,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遇到凹路面或者坑洼处时,两个液压减振器同时处于压缩状态,下降过快,减震效果差。因此,提出一种减振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汽车用减振装置,通过设置第一Z字形连接板和第二Z字形连接板,可实现三个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用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左减振机构和右减振机构,所述左减振机构和右减振机构通过车架(14)相连接;所述左减振机构包括连接在左侧下机架(1‑1)上的左减振下臂(2‑1)、连接在左侧上机架(1‑2)上的左减振上臂(2‑2)和安装在所述左减振下臂(2‑1)上的左侧减振器组件,所述左侧减振器组件通过左侧连杆(3‑1)安装在所述左减振下臂(2‑1)上,所述左侧减振器组件由左侧连接板(4)和三个安装所述左侧连接板(4)上的左侧减振器(8‑1)组成,所述左侧连接板(4)包括第一Z字形连接板(4‑1)和第二Z字形连接板(4‑2),所述第一Z字形连接板(4‑1)和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用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左减振机构和右减振机构,所述左减振机构和右减振机构通过车架(14)相连接;所述左减振机构包括连接在左侧下机架(1-1)上的左减振下臂(2-1)、连接在左侧上机架(1-2)上的左减振上臂(2-2)和安装在所述左减振下臂(2-1)上的左侧减振器组件,所述左侧减振器组件通过左侧连杆(3-1)安装在所述左减振下臂(2-1)上,所述左侧减振器组件由左侧连接板(4)和三个安装所述左侧连接板(4)上的左侧减振器(8-1)组成,所述左侧连接板(4)包括第一Z字形连接板(4-1)和第二Z字形连接板(4-2),所述第一Z字形连接板(4-1)和第二Z字形连接板(4-2)通过左侧连接件连接为一体;所述右减振机构包括连接在右侧下机架(5-1)上的右减振下臂(6-1)、连接在右侧上机架(5-2)上的右减振上臂(6-2)和安装在所述右减振下臂(6-1)上的右侧减振器组件,所述右侧减振器组件通过右侧连杆(3-2)安装在所述右减振下臂(6-1)上,所述右侧减振器组件由右侧连接板(7)和三个安装所述右侧连接板(7)上的右侧减振器(8-2)组成,所述右侧连接板(7)包括第三Z字形连接板(7-1)和第四Z字形连接板(7-2),所述第三Z字形连接板(7-1)和第四Z字形连接板(7-2)通过右侧连接件连接为一体。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用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Z字形连接板(4-1)、第二Z字形连接板(4-2)、所述第三Z字形连接板(7-1)和第四Z字形连接板(7-2)的结构尺寸均相同,所述第一Z字形连接板(4-1)包括第一斜向连接板(4-1-1)以及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斜向连接板(4-1-1)两端的第一上连接板(4-1-2)和第一下连接板(4-1-3),所述第一上连接板(4-1-2)和第一下连接板(4-1-3)呈平行布设;所述第二Z字形连接板(4-2)包括第二斜向连接板(4-2-1)以及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二斜向连接板(4-2-1)两端的第二上连接板(4-2-2)和第二下连接板(4-2-3),所述第二上连接板(4-2-2)和第二下连接板(4-2-3)呈平行布设;所述第三Z字形连接板(7-1)包括第三斜向连接板(7-1-1)以及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三斜向连接板(7-1-1)两端的第三上连接板(7-1-2)和第三下连接板(7-1-3),所述第三上连接板(7-1-2)和第三下连接板(7-1-3)呈平行布设;所述第四Z字形连接板(7-2)包括第四斜向连接板(7-2-1)以及分别固定连接在第四斜向连接板(7-2-1)两端的第四上连接板(7-2-2)和第四下连接板(7-2-3),所述第四上连接板(7-2-2)和第四下连接板(7-2-3)呈平行布设。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用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连接件包括左侧连接柱(9-1)和四个...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