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掀盖枢转装置,枢转装置的转动受到第一、第二物件之一限制,枢轴固定于第一物件上;卡勾的固定端固定于第二物件上,卡勾的结合端具有突出的前颚与后颚,前颚与后颚间有一结合槽,其内径大于枢轴直径,前颚与后颚顶端间的距离小于枢轴的直径,枢轴位于结合槽内,枢轴可在结合槽内转动,前颚与后颚顶端间的开口与卡勾中心线成角度设置。其具有制造容易、结构体积小、不易折断且制造成本低的特点。(*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掀盖的枢转装置,尤其是关于一种当掀盖施力过大时能够自动脱离,避免损毁的枢转装置。对具有上盖的装置而言,一般可使用如附图说明图13所示的铰链51来连接上盖52与主体53。铰链51可为金属或塑胶材质,铰链51的两边分别以螺钉54固定于上盖52或主体53上。此等铰链51一般而言较为坚固,不易拆损。然而,当组合铰链51、上盖52及主体53时,通常需要在上盖52与主体53上增加额外的固定组件(图中未显示),用来固定螺钉54,且铰链51必须与上盖52及主体53分开制造。如此不但增加制造成本,并且使得组装步骤十分复杂。此外,螺钉以及额外的固定组件亦会增加装置的体积。因此,前述的铰链51已大量被如图14所示的简易的枢转装置60所取代。此等简易枢转装置60包含一枢轴61及一卡勾62,分别与主体65与上盖64一体成形而得。卡勾62的一端具有一轴孔63,枢轴61位于卡勾62的轴孔63内,因而卡勾62可以绕枢轴61转动。图15为此等枢轴结构60的一种样态,其中上盖64与卡勾62的固定端相连,而枢轴61的一端则固定在主体65上。当掀起上盖64时,卡勾62会绕着枢轴61转动。图16则为此等枢转装置60的一种变形,其中将枢轴61与轴孔63的位置互换,亦即枢轴61的一端固定在卡勾62上,而将轴孔63设置于主体65上。在组合枢轴61与卡勾62时,仅需将卡勾62稍微向外扳开,在枢轴61进入轴孔63之后放开卡勾62,便可由卡勾62的弹力将枢轴61限定在轴孔63内。此等枢转装置60的制作十分简单,且成本低廉、容易组装。然而,若是在掀盖时施力过大,或者是在上盖64的转动受到主体65的限制时仍然持续转动上盖64,则枢轴61易从其固定的一端断裂。另外,因为此等枢转装置60由卡勾62的侧向弹力将枢轴61限定在轴孔63内,枢轴61很容易从轴孔63内脱出。因此,枢轴两端固定的构造被提出以增加枢转装置的耐用性。参照图17,此等习知的枢转装置80由枢轴81与卡勾82所构成。圆柱型的枢轴81其两端固定于主体85上;卡钩82的一端固定在上盖84上,卡勾82的另一端则具有结合槽83。此时卡勾上必须具有开口,便于卡勾与枢轴的组合,如图所示,结合槽83的下端具有一开口86,此开口86的宽度可以略宽于枢轴81的直径。当组合枢轴81与卡勾82时,可将开口86对准枢轴81,因为开口86的宽度略宽于枢轴81,枢轴81可以轻易的由开口86进入结合槽83中。参照图17、18、19、20,在转动上盖84时,上盖84本身所具有的重量会将卡勾82向下压迫,使得枢轴81与卡勾82的接触部位局限在点P、Q与R之间,如此可以防止枢轴81随意从结合槽83中脱离。当上盖84掀起至顶到主体85的B点时,上盖84的转动方向a与结合槽83的开口86的开口方向b不同,枢轴81会施力于卡勾82的A点。此外,为防止上盖转动时枢轴81随意从结合槽83中脱离,一般会对枢轴81及卡勾82进行修改,使得枢轴81与卡勾82必须处于某一特定的角度方能够相互脱离。若欲将上盖84与主体85分离,仅需将上盖84转动到此一特定角度,并将上盖84向某一特定方向移动,使枢轴81从开口86处脱出即可。另外,开口86的宽度亦可略窄于枢轴81的直径,以防止枢轴81随意从结合槽83中脱离。在另一习知的枢转装置90中,卡勾92的固定端固定在上盖94上,卡勾92的另一端(结合端)则具有突出的前颚98与后颚99,如图21所示。前颚98与后颚99长度相等,互相接近的一侧各自具有弧状的表面,因而在前颚98与后颚99之间形成一截面近似圆形的结合槽93,此结合槽93的内径约略等于枢轴91的直径。前颚98与后颚99的顶端之间的距离略小于枢轴91的直径,这样形成一略窄于枢轴91的开口96。另外,卡勾92尚具一弹力缝隙97,从前颚98与后颚99的基底之间朝向卡勾92的结合端延伸。在组合枢轴91与卡勾92时,需将开口96对准枢轴91,然后将卡勾92朝向枢轴91推压。此时枢轴91会将反作用力施加于前颚98与后颚99的顶端,而前颚98与后颚99则因受力而向外变形,同时弹力缝隙97周围的卡勾92亦会出现弹性变形,且开口96的宽度亦逐渐增加。当卡勾92施加于枢轴91的作用力超过一特定值(亦即枢轴91的反作用力超过一特定值),使得开口96的宽度等于枢轴91的直径时,则枢轴91会滑入结合槽93中。因为结合槽93的直径略等于枢轴91的直径,枢轴91会受到前颚98与后颚99的抓持。在转动上盖94时,因为开口96的宽度窄于枢轴91的直径,同时因为卡勾92本身所具有的弹力,枢轴91可以停留在结合槽93中而不会轻易脱离。此外,如同前述枢转装置80的说明中所描述,在一般操作时因为上盖94所具有的重量,枢轴91施力于卡勾92上的施力点局限于点结合槽93内侧表面的上侧区域,并不会到达开口96处,因而上盖94不会随意与主体95脱离。然而,前述枢转装置80以及枢转装置90在其上盖掀起至顶到主体时,会出现容易损毁的状况。首先参照图18来说明枢转装置80的情况。当上盖84顶到主体85的D点后,若再施力于上盖84使其旋转,则上盖84的转动方向会朝向a方向,枢轴81施力于卡勾82的反作用力朝向c方向,且作用于点A,而开口86则朝向b方向。如此会造成卡勾82的变形。此时若施力过大使卡勾82的变形超过弹性限制(elastic limit),则会造成卡勾82的永久性变形,甚至损毁断裂。若上盖84掀起之后是由卡勾82顶到主体85的B点,如图19所示,此时上盖84的转动方向会朝向a方向,枢轴81施力于卡勾82的反作用力朝向e方向,而开口86则朝向b方向。虽然e方向约略平行于b方向,但是枢轴81施加于卡勾82的反作用力是作用于C点,而非作用于开口86处。对一般使用于制作外壳的塑胶材料而言(例如ABS),在其弹性限制范围内,即使枢轴81施加于卡勾82的反作用力造成卡勾的变形,如图20所示,枢轴81仍然无法从开口86处脱出。同样的,此时若施力过大使卡勾82的变形超过弹性限制,则会造成卡勾82的永久性变形,甚至损毁断裂。另外,对枢转装置90而言,上盖94掀起后是由卡勾92顶到主体95的B点,如图21、22所示,此时上盖94的转动方向会朝向a方向,枢轴91施力于卡勾92的反作用力是作用于前颚98上的C点且朝向e方向,而开口96则朝向b方向。如此会造成卡勾92的变形。此时若施力过大使卡勾92的变形超过弹性限制,则会造成卡勾92的永久性变形,甚至损毁断裂。为增加枢转装置90的耐用性,一般可以将前颚98的厚度增加,以提高其所能够承受的作用力。然而在实际使用时,前颚98仍然可能出现永久性变形或断裂的情况。因此,本技术目的是提出一种掀盖枢转装置,其具有制造容易、结构体积小、不易折断且制造成本低的特点。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枢转装置,第一物件和第二物件相连,该第二物件相对于该第一物件转动,该枢转装置的转动受到该第一物件与该第二物件其中之一的限制,该枢转装置包括一圆柱形的枢轴,其固定于该第一物件上;及一卡勾,该卡勾的固定端固定于该第二物件上,该卡勾的结合端具有突出的一前颚与一后颚,该前颚与该后颚之间形成一结合槽,该结合槽的内径大于该枢轴的直径,该前颚与该后颚的顶端之间的距离小于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枢转装置,第一物件和第二物件相连,该第二物件相对于该第一物件转动,该枢转装置的转动受到该第一物件与该第二物件其中之一的限制,该枢转装置包括:一圆柱形的枢轴,其固定于该第一物件上;及一卡勾,该卡勾的固定端固定于该第二物件上,该卡勾的结合端具有突出的一前颚与一后颚,该前颚与该后颚之间形成一结合槽,该结合槽的内径大于该枢轴的直径,该前颚与该后颚的顶端之间的距离小于该枢轴的直径,该枢轴位于该结合槽内,该枢轴可在该结合槽内转动,其特征在于:前颚与后颚的顶端间的开口与卡勾中心线成角度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仲宙,
申请(专利权)人:鸿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