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超声波马达和使用该马达的镜头装置和摄像设备。一种线性超声波马达,其包括:振动器,所述振动器具有压电元件;可动部,所述可动部向所述振动器施加加压力并且使所述振动器与基座部加压接触;盖部,所述盖部被固定至所述基座部;滚动部,其被可滚动地保持在所述可动部的可动引导部与所述盖部的盖引导部之间;和被驱动体,所述被驱动体具有传递构件,所述传递构件被可枢转地支撑并且能够仅沿所述可动方向移动。所述传递构件包括施力部,所述施力部抵靠所述可动部的传递部并且向所述传递部施加将所述可动部压向所述滚动部的施加力。所述滚动部被所述加压力或所述加压力的反作用力与所述施加力的合力所保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性超声波马达和使用该马达的镜头装置和摄像设备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4年4月1日、申请号为201410128640.0、专利技术名称为线性超声波马达和使用该马达的镜头装置和摄像设备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超声波马达,特别涉及线性驱动型的超声波马达(以下称作线性超声波马达)。
技术介绍
传统上,在线性超声波马达中,将高频电压施加至压电元件,从而压电元件使固定的超声波振动器振动。超声波振动器的振动对被超声波振动器压着的滑动构件进行驱动。为了实现即使具有小的尺寸也能维持高的输出并改善驱动效率的线性超声波马达,考虑了各种想法。例如,在日本特开2005-99549号公报中公开的线性超声波马达中,在与光轴垂直的、换言之垂直于驱动方向的方向上配置了在超声波振动器与被驱动构件之间的传递单元。然而,在上述日本特开2005-99549号公报中公开的线性超声波马达中,为了防止驱动方向上的跟随延迟(follow-updelay),必须增加施力构件对振动器的加压力。然而,存在的问题是,当加压力过大时,传递构件的平衡性会降低。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将驱动力高效地传递至被驱动体的线性超声波马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线性超声波马达具有以下构造。一种线性超声波马达,其包括:振动器,所述振动器具有压电元件;可动部,所述可动部向所述振动器施加加压力并且使所述振动器与基座部加压接触;盖部,所述盖部被固定至所述基座部;滚动部,其被可滚动地保持在所述可动部的可动引导部与所述盖部的盖引导部之间,所述可动引导部沿可动方向延伸,所述盖引导部沿所述可动方向延伸;和被驱动体,所述被驱动体具有传递构件,所述传递构件被可枢转地支撑并且能够仅沿所述可动方向移动。所述传递构件包括施力部,所述施力部抵靠所述可动部的传递部并且向所述传递部施加将所述可动部压向所述滚动部的施加力。所述滚动部被所述加压力或所述加压力的反作用力与所述施加力的合力所保持。一种线性超声波马达,其包括:可动部,其通过振动器的振动而移动,所述振动器具有被构造成激励所述振动的压电元件;基座部;引导机构,所述引导机构相对于所述基座部沿可动方向可动地引导所述可动部;和传递机构,所述传递机构将所述可动部的移动传递至被驱动体,其中,所述振动器被构造成被加压以与所述基座部或所述可动部接触,所述传递机构包括:传递构件,所述传递构件将由于所述可动部的移动产生的所述线性超声波马达的驱动力传递至所述被驱动体;和施力构件,所述施力构件施加将所述传递构件压向所述可动部的施加力,并且通过由于所述施力构件引起的施加力,经由所述传递构件沿着所述振动器对所述基座部或所述可动部的加压方向或者沿着反向方向对所述可动部的传递部施力,所述传递构件与所述可动部的所述传递部接合,使得所述驱动力被传递至所述被驱动体。一种线性超声波马达,其包括:可动部,其包括振动器,所述振动器具有被构造成激励振动的压电元件;引导部,所述引导部通过所述振动器的振动相对于基座部沿可动方向可动地引导所述可动部;和传递构件,所述传递构件通过接收由于施力构件产生的施加力而与所述可动部接触,并且通过所述接触将由于所述可动部相对于所述基座部的移动产生的驱动力传递至被驱动体,其中,所述振动器被构造成被加压以与所述基座部接触,并且由于所述施力构件产生的施加力和对所述振动器的加压力二者在垂直于所述可动方向的方向上具有比在所述可动方向上强的力,并且由于所述施力构件产生的施加力在对所述振动器的加压方向上具有比在与所述加压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强的力。一种镜头装置,其包括所述线性超声波马达和导杆,所述导杆引导所述透镜保持架。一种摄像设备,其包括所述镜头装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能将驱动力高效地提供至被驱动体的线性超声波马达。从下面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线性超声波马达的侧视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连接了透镜保持架的线性超声波马达的立体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连接了透镜保持架的线性超声波马达的分解立体图。图4A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连接了透镜保持架的线性超声波马达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图4B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连接了透镜保持架的线性超声波马达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图5是安装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线性超声波马达的镜筒的截面图。图6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线性超声波马达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图7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线性超声波马达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图8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线性超声波马达的侧视图。图9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线性超声波马达的分解立体图。图10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线性超声波马达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示例性实施方式。顺便提及,作为示例,下面将说明被整合为驱动数字相机的镜筒等的致动器的线性超声波马达。然而,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应用不限于该示例。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为了阐明线性超声波马达的结构及其运动,图中相同的构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并且后面将说明的可动部的相对于基座部的移动方向被定义为X轴(可动方向),并且包括在可动部内的振动板的接触部的法线方向被定义为Z轴。另外,与X轴和Z轴均垂直的方向被定义为Y轴。各图中的轴的方向在图中示出,但不限于这些方向。示例性实施方式1图1是从Y轴方向观察到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线性超声波马达100的侧视图,并且可动部处于中间位置。图2是已连接透镜保持架的线性超声波马达100的立体图,并且可动部处于中间位置。图3是连接了透镜保持架的线性超声波马达100的分解立体图。下面将首先参照图1、图2和图3说明线性超声波马达100的结构。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线性超声波马达100具有在X轴方向上的长轴,并且由下面将说明的各构件形成。振动板101在其上通过已知的粘合剂等固定有压电元件102,并且压电元件102通过施加至压电元件102的电压激励振动器103。顺便提及,只要振动板101被结合至压电元件102,则用于使振动板101结合至压电元件102的方法不受限制。振动板101进一步包括接触部101a,并且接触部101a在伴随加压的加压接触状态下与后面将说明的接触基座构件115接触。振动器103由振动板101和压电元件102形成。当在振动板101和压电元件102彼此结合的状态下将AC电压施加至压电元件102时,在振动器103的长度方向和横向方向上均发生共振现象。结果,在振动板101的接触部101a中发生椭圆运动。通过改变施加至压电元件102的电压的频率和相位适当地改变椭圆运动的转动方向和椭圆率,并由此能够获得期望的运动。振动器支撑构件104具有沿着YZ截面的Z轴方向的凸出形状,并且包括用于接收弹簧108和弹簧保持构件107的通孔以及与后面将说明的枢转构件119接合的传递部104a。弹簧保持构件107具有用于接收和保持弹簧108的一端的表面,并且该表面的背侧与加压板105面接触。弹簧的另一端与弹簧压板109接触,并且弹簧压板109能够被装配到振动器支撑构件104的通孔内。在通孔中,弹簧108由弹簧保持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驱动设备,其包括:振动器,所述振动器具有压电元件;接触构件,所述接触构件与所述振动器接触;保持部(104、105),所述保持部(104、105)保持所述振动器,并且通过第一弹性构件(107)向所述振动器施加压力以使所述振动器压靠所述接触构件,使得当所述压电元件振动时在所述接触构件和所述保持部之间引起相对移动;第一传递构件(104a、107a、401d),所述第一传递构件能够与所述接触构件和所述保持部之间的相对移动关联移动;第一引导部,所述第一引导部沿着第一方向引导所述接触构件和所述保持部之间的相对移动;滚动部,所述滚动部被可滚动地保持在所述第一引导部和第二引导部之间,其中所述第二引导部沿着所述第一方向配置;和被驱动体,所述被驱动体具有第二传递构件,所述第二传递构件被所述被驱动体可枢转地支撑,并且所述第二传递构件通过与所述第一传递构件接合而能够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递构件包括施力部,所述施力部抵靠所述第一传递构件并且利用第二弹性构件向所述第一传递构件施加施加力,并且所述加压力或所述加压力的反作用力以及所述施加力被施加到所述滚动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4.01 JP 2013-076194;2014.03.20 JP 2014-058091.一种驱动设备,其包括:振动器,所述振动器具有压电元件;接触构件,所述接触构件与所述振动器接触;保持部(104、105),所述保持部(104、105)保持所述振动器,并且通过第一弹性构件(107)向所述振动器施加压力以使所述振动器压靠所述接触构件,使得当所述压电元件振动时在所述接触构件和所述保持部之间引起相对移动;第一传递构件(104a、107a、401d),所述第一传递构件能够与所述接触构件和所述保持部之间的相对移动关联移动;第一引导部,所述第一引导部沿着第一方向引导所述接触构件和所述保持部之间的相对移动;滚动部,所述滚动部被可滚动地保持在所述第一引导部和第二引导部之间,其中所述第二引导部沿着所述第一方向配置;和被驱动体,所述被驱动体具有第二传递构件,所述第二传递构件被所述被驱动体可枢转地支撑,并且所述第二传递构件通过与所述第一传递构件接合而能够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递构件包括施力部,所述施力部抵靠所述第一传递构件并且利用第二弹性构件向所述第一传递构件施加施加力,并且所述加压力或所述加压力的反作用力以及所述施加力被施加到所述滚动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设备,其中,当沿所述第一方向观察时,所述滚动部与所述第一传递构件在所述加压力的方向上对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设备,其中,所述振动器具有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中巧,野口和宏,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