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清洗机水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07107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1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框架清洗机水循环系统,属于二极管封装技术领域,包括依次排布的一级清洗箱、二级清洗箱、三级清洗箱,其特征在于,三级清洗箱的出水口连通二级清洗箱的入水口,二级清洗箱的出水口通过过滤槽与一级清洗箱的入水口相连通,一级清洗箱的出水口依次通过初沉箱、过滤槽与滤筒的入水口相连通,滤筒的入水口设置在其底端,滤筒底端设有与其入水口相连通的预设数量的通口,滤筒内设置有与通口一一对应的滤棒,滤筒的出水口连接供水管道,供水管道的出水端分别连通一级清洗箱、二级清洗箱、三级清洗箱,供水管道的入水端与补给水管相连通,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有利于降低成本。

Water Circulation System of Frame Clea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框架清洗机水循环系统
本技术涉及二极管封装
,具体涉及封装加工的清洗工序中的框架清洗机水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二极管的封装包括锡膏印刷、固晶、合膜、烧结、清洗、注塑、固化、成型等工序,其中在注塑工序之前需对二极管框架进行清洗操作,去除烧结过程残留的杂质,以避免将杂质塑封至产品内,影响产品品质。现有技术中二极管框架的清洗由于流水线作业,水量消耗较大,因此造成成本偏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有效节约清洗用水量、降低成本的框架清洗机水循环系统。本技术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框架清洗机水循环系统,包括依次排布的一级清洗箱、二级清洗箱、三级清洗箱、过滤槽、初沉箱、滤筒、供水管道、补给水管,其特征在于,一级清洗箱、二级清洗箱、三级清洗箱和滤筒均设有入水口和出水口,三级清洗箱的出水口连通二级清洗箱的入水口,二级清洗箱的出水口通过过滤槽与一级清洗箱的入水口相连通,一级清洗箱的出水口依次通过初沉箱、过滤槽与滤筒的入水口相连通,滤筒的入水口设置在其底端,滤筒底端设有与其入水口相连通的预设数量的通口,滤筒内设置有与通口一一对应的滤棒,所述滤棒呈中空柱状,滤棒放置在通口处且滤棒中空处与通口相连通,滤筒的出水口连接供水管道,供水管道的出水端分别连通一级清洗箱、二级清洗箱、三级清洗箱,供水管道的入水端与补给水管相连通。进一步的,所述滤棒为采用过滤棉线多层缠绕而成的中空柱状结构。进一步的,所述过滤槽中部设置有隔网,隔网将过滤槽分隔成第一滤槽和第二滤槽两部分,第一滤槽内设置有上端开口式的过滤框,循环水经过滤框进入过滤槽并经第二滤槽流出。进一步的,所述隔网设置为可拆卸式结构。进一步的,所述过滤框以可活动的方式放置在第一滤槽中。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框架清洗过程中各级清洗自身特点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大大节约了水资源的消耗,仅需提供部分补给水即可完成整套水循环,大大降低了成本,同时也满足各级清洗对水源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滤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滤棒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过滤槽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一级清洗箱,2.二级清洗箱,3.三级清洗箱,4.过滤槽,5.初沉箱,6.滤筒,7.滤棒,8.供水管道,9.补给水管,10.通口,11.隔网,12.第一滤槽,13.第二滤槽,14.过滤框,15.过滤槽入水管,16.过滤槽出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框架清洗机水循环系统,包括依次排布的一级清洗箱1、二级清洗箱2、三级清洗箱3、过滤槽4、初沉箱5、滤筒6、供水管道8、补给水管9,其特征在于,一级清洗箱1、二级清洗箱2、三级清洗箱3和滤筒6均设有入水口和出水口,三级清洗箱3的出水口连通二级清洗箱2的入水口,二级清洗箱2的出水口通过过滤槽4与一级清洗箱1的入水口相连通,一级清洗箱1的出水口依次通过初沉箱5、过滤槽4与滤筒6的入水口相连通,滤筒6的入水口设置在其底端,滤筒6底端设有与其入水口相连通的预设数量的通口10,滤筒6内设置有与通口10一一对应的滤棒7,所述滤棒7呈中空柱状,滤棒7放置在通口10处且滤棒7中空处与通口10相连通,滤筒6的出水口连接供水管道8,供水管道8的出水端分别连通一级清洗箱1、二级清洗箱2、三级清洗箱3,供水管道8的入水端与补给水管9相连通。本技术所述的滤棒7为采用过滤棉线多层缠绕而成的中空柱状结构。循环水经通口10进入滤筒6中,于滤棒7的中空处向棒外流动,经过多层棉线的过滤作用完成循环水的过滤,然后循环至供水管道8。如图4所示,所述过滤槽4中部设置有隔网11,隔网11将过滤槽4分隔成第一滤槽12和第二滤槽13两部分,第一滤槽12内设置有上端开口式的过滤框14,循环水经过滤框14进入过滤槽4并经第二滤槽13流出,具体地,循环水经过滤槽入水管15进入过滤框14,然后经过隔网11进入第二滤槽13,最后由过滤槽出水管流至下一工序;其中,所述隔网11设置为可拆卸式结构,所述过滤框14以可活动的方式放置在第一滤槽12中,便于过滤框14的及时更换。本技术的实施过程如下:二极管框架依次经一级清洗箱1、二级清洗箱2、三级清洗箱3进行逐级清洗,在清洗过程中,三级清洗箱3作为最后一道清洗,其出水流至二级清洗箱2用作清洗用水,而二级清洗箱2的出水经过一道过滤槽4将所含杂质滤除进入一级清洗箱1用作清洗用水,一级清洗箱1的出水则经过初沉箱5进行粗杂沉淀、经过滤槽4水质过滤进入滤筒进行终极过滤,循环水经通口10进入滤筒6中,于滤棒7的中空处向棒外流动,经过多层棉线的过滤作用完成循环水的过滤,然后循环至供水管道8,分别用作一级清洗箱1、二级清洗箱2、三级清洗箱3的清洗用水,另外供水管道8的入水端与补给水管9相连通,作为清洗水的补水通道。如此利用各级清洗自身特点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大大节约了水资源的消耗,仅需提供部分补给水即可完成整套水循环,降低了成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框架清洗机水循环系统,包括依次排布的一级清洗箱(1)、二级清洗箱(2)、三级清洗箱(3)、过滤槽(4)、初沉箱(5)、滤筒(6)、供水管道(8)、补给水管(9),其特征在于,一级清洗箱(1)、二级清洗箱(2)、三级清洗箱(3)和滤筒(6)均设有入水口和出水口,三级清洗箱(3)的出水口连通二级清洗箱(2)的入水口,二级清洗箱(2)的出水口通过过滤槽(4)与一级清洗箱(1)的入水口相连通,一级清洗箱(1)的出水口依次通过初沉箱(5)、过滤槽(4)与滤筒(6)的入水口相连通,滤筒(6)的入水口设置在其底端,滤筒(6)底端设有与其入水口相连通的预设数量的通口(10),滤筒(6)内设置有与通口(10)一一对应的滤棒(7),所述滤棒(7)呈中空柱状,滤棒(7)放置在通口(10)处且滤棒(7)中空处与通口(10)相连通,滤筒(6)的出水口连接供水管道(8),供水管道(8)的出水端分别连通一级清洗箱(1)、二级清洗箱(2)、三级清洗箱(3),供水管道(8)的入水端与补给水管(9)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框架清洗机水循环系统,包括依次排布的一级清洗箱(1)、二级清洗箱(2)、三级清洗箱(3)、过滤槽(4)、初沉箱(5)、滤筒(6)、供水管道(8)、补给水管(9),其特征在于,一级清洗箱(1)、二级清洗箱(2)、三级清洗箱(3)和滤筒(6)均设有入水口和出水口,三级清洗箱(3)的出水口连通二级清洗箱(2)的入水口,二级清洗箱(2)的出水口通过过滤槽(4)与一级清洗箱(1)的入水口相连通,一级清洗箱(1)的出水口依次通过初沉箱(5)、过滤槽(4)与滤筒(6)的入水口相连通,滤筒(6)的入水口设置在其底端,滤筒(6)底端设有与其入水口相连通的预设数量的通口(10),滤筒(6)内设置有与通口(10)一一对应的滤棒(7),所述滤棒(7)呈中空柱状,滤棒(7)放置在通口(10)处且滤棒(7)中空处与通口(10)相连通,滤筒(6)的出水口连接供水管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勇敏孔凡伟高强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晶导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