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于极小始发井的分体始发配套装置及始发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施工
,特别是指一种应用于极小始发井的分体始发配套装置及始发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为减少隧道施工对城市交通的影响,部分隧道线路在规划时会限制始发井尺寸,甚至在部分特殊地域,隧道始发井会被限制为极小尺寸始发井,增加施工难度。当隧道始发井尺寸极小时,掘进机在主机下井后,剩下空间不足以容纳一整节后配套拖车下井,因此管片输送装置、管片吊运装置和后配套渣土输送装置都无法下井。由于管片输送装置、管片吊运装置无法下井,施工时管片不得不依靠卷扬机拖拉并沿钢轨轨道运输至拼装区域,然后依靠拼装机完成管片的旋转;该施工方法运输管片耗费时间较长且会损坏管片。由于后配套渣土输送装置无法下井,施工时不得不采用渣斗车直接从螺旋机出渣口接渣;又因为主机螺旋机结构空间限制,施工过程中必须采用一个小方量渣斗车出渣,导致每环需要多次接渣、运渣,掘进机也需要频繁停机、掘进,每环完成时间急剧增加。此外,由于拖车无法下井,注浆控制单元以及油脂桶等无法下井,不得不放置于地面,然后依靠长距离的延伸管路完成注浆和和油脂注入,从而增加浆液管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极小始发井的分体始发配套装置,包括主机(1)、管片拼装机(2)和螺旋输送机(3),始发井的底部设有第一轨道(17)和第二轨道(18),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道(17)上设有管片转运平台(13)或渣斗车(15),管片转运平台(13)的一端与设置在主机(1)内部的第二卷扬机(20)相连接、另一端与设置在始发井外部的第一卷扬机(14)相连接;所述第二轨道(18)上设有吊运平台(11),螺旋输送机(3)的出渣口处设有出渣箱体(7),出渣箱体(7)与吊运平台(11)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极小始发井的分体始发配套装置,包括主机(1)、管片拼装机(2)和螺旋输送机(3),始发井的底部设有第一轨道(17)和第二轨道(18),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道(17)上设有管片转运平台(13)或渣斗车(15),管片转运平台(13)的一端与设置在主机(1)内部的第二卷扬机(20)相连接、另一端与设置在始发井外部的第一卷扬机(14)相连接;所述第二轨道(18)上设有吊运平台(11),螺旋输送机(3)的出渣口处设有出渣箱体(7),出渣箱体(7)与吊运平台(11)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极小始发井的分体始发配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片转运平台(13)包括平台座(1301),平台座(1301)上转动设有转盘(1302),转盘(1302)上尼龙托板(1303),平台座(1301)的下部设有第一行走轮(1305),第一行走轮(1305)与第一轨道(17)相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极小始发井的分体始发配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1302)的底部固定设有转轴,转轴通过转动轴承(1304)与平台座(1301)相连接,平台座(1301)的一侧铰接有锁扣(1306),锁扣(1306)与转盘(1302)上的锁座相配合;所述尼龙托板(1303)为条形板,尼龙托板(1303)通过螺栓固定在转盘(1302)上。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应用于极小始发井的分体始发配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运平台(11)包括主体架(1106),主体架(1106)的两侧分别固定设有左底部平台(1101)和右底部平台(1104),左底部平台(1101)上设有注浆控制单元(19),右底部平台(1104)上设有油脂桶(16),主体架(1106)上设有横梁(1105),横梁(1105)上设有油脂吊机(12);主体架(1106)的底部设有第二行走轮(1102),第二行走轮(1102)与第二轨道(18)相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于极小始发井的分体始发配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架(1106)的前端设有第二耳板(1103),第二耳板(1103)通过拉杆(6)与设置在管片拼装机(2)尾部的第一耳板(3)铰接。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志鹏,任丽娜,庞培彦,韩博,刘豪,杨承璋,吴井钰,赵雅琨,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