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掀合功能的转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6513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具掀合功能的转轴结构,其是由一轴杆,一固定件,一伸缩元件,一滑动件,一旋转件及/或一轴接件所组合而成;藉盖体旋转,旋转件的转榫的转斜沿着滑动件的端榫的端斜位移,使滑动件的端翼沿着固定件的榫翼位移,并压缩其间的伸缩元件,而当盖体转动至转榫与端榫呈面对面接触时,即形成任意角度的停滞定位,而再当转斜移至另一侧的端斜时,则伸缩元件伸展,并令滑动件轴向复归,使转斜沿着端斜位移并形成搭接,进而使盖体自动完全掀开。(*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是一种转轴结构,尤指一种于特定角度具自动掀合功能的转轴结构。
技术介绍
按一般其掀盖的消费性电子产品,诸如行动电话、PDA(个人数字助理)等物品,其掀盖的作用大抵是将按键或显示萤幕遮蔽,以避免按键的误触,或对显示萤幕形成保护作用。即以目前使用设有掀合盖或滑移盖的行动电话为例,其使用时必须将盖体完全掀开或推移方可触压按键,是以,该盖体是设于机体底缘,并以轴接或榫接方式与机体连结,使盖体得掀开或闭合。然而在使用一段时日后,机体与盖体会因摩擦消耗而导致松弛现象,诚为美中不足之处。因此,为避免此项缺点的产生,故目前行动电话或PDA大都未设有掀合盖体,故误触按键或显示萤幕受损的情事,时有所闻。因此,良好的转轴,除必备的停滞效果外,尚须使其不致因反覆操作,而产生松驰现象,乃是业者极待克服的难题。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掀合功能的转轴结构,其具有良好的转轴,除必备的停滞效果外,经反复操作,而不会产生松驰现象,。本技术一种具掀合功能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轴杆,为一杆体;一固定件,其中央的轴孔供轴杆穿越,另侧至少突设两榫翼,其间并形成一榫室,而径向至少设一以便与机体结合的扣槽;一伸缩元件,是容置在固定件与滑动件之间,并为轴杆穿越;一滑动件,其中央的心孔供轴杆穿越,其异于各榫翼位置相对突设一端翼,并分别与榫翼形成搭接,而另侧则相对突设至少两端榫,各端榫两侧缘各设有一端斜,且径向对应各扣槽则设一滑槽;一旋转件,其中央的片孔供轴杆穿越,且异于各端榫位置相对设有一转榫,各转榫两侧缘各设一转斜,且径向对应各滑槽则设一转槽,以便与盖体结合。其中该固定件的榫翼与滑动件的端翼呈交错设置,且彼此搭接后呈圆柱形。其中该滑动件的端榫与旋转件的转榫是为扇形,并交错设置,且彼此搭接后呈圆柱形。其中进一步包括一轴接件,其是邻接于旋转件外侧,中央的接孔供轴杆穿越并固定,且对应各滑槽位置设一以便与盖体结合的转槽,并与旋转件形成连动,而另侧则突设若干嵌杆,以便嵌插于盖体,以避免轴向脱落。其中进一步包括一饰盖,其是邻接于固定件,并由预设的盖槽与固定件的接榫嵌合连结,以便将机体轴接部的孔洞封闭。其中该伸缩元件是为弹簧。其中,轴杆1是为一杆体,其是轴向穿越后叙的各元件。固定件2为一环体,其中央设一轴孔21供轴杆1穿越,而另端周缘则至少相对突设两榫翼22,并形成一榫室23,以便供伸缩元件3容置和滑动件4嵌插。此外,为使固定件1得与物品,诸如机体连结,故其径向至少设一扣槽24,以便与机体轴接部所预设的扣榫(未显示)相扣接,使固定件2保持固定。再者,于榫翼22对向端的轴孔21周缘得突设一接榫25,以便与后叙的饰盖7嵌合连结,以遮蔽轴杆1,进而增加本技术的整体性美感。伸缩元件3是为一弹性体,例如弹簧,其亦供轴杆1穿越,并容置于固定件2的榫室23及滑动件4的端室43之间。滑动件4亦为一环体,其中央的心孔41供轴杆1穿越,且异于各榫翼22位置则相对突设端翼42,其间亦形成一端室43,以便与榫室23共同包夹伸缩元件3。是以,各榫翼22与各端翼42对接后,除形成彼此的搭接关系外,理论上可形成一圆柱体,唯不以此为限。此外,端翼42的对向端另相对突设至少两端杆44,且各端榫44两侧缘各其有一端斜441。再者,该滑动件4径向对应扣槽24位置亦设有滑槽45,以便安装时,可顺利通过机体的扣榫。其中,该等端榫44实施时,以扇形为佳。旋转件5是为一环片,其中央的片孔51亦供轴杆1通过后,将该轴杆1自由端以铆合或螺合方式固设于旋转件5外侧。其中,该旋转件5异于各端榫44位置相对设有转榫52,且各转榫52两侧缘亦设有转斜521。当转榫52与端榫44彼此对接时,各转斜521与各端斜441是呈搭接状,此即意味着,盖体相对于机体言是呈完全掀开或盖合状。此外,该旋转件5径向对应于滑槽45亦设有转槽53,其是通过机体的扣榫后,而嵌置于盖体的卡榫(未显示),故旋转件5可随着盖体旋转,而与滑动件4形成掀开、闭合及停滞定位的效果。此外,为使该旋转件5得与盖体稳固地连接,其外侧得另设一轴接件6,其中央设一接孔61供轴杆1穿越,并以前述方式固定之,且对应于转槽53设有一接槽62,并供盖体卡榫的扣接,而与旋转件5形成连动。另该轴接件6的外缘则突设若干嵌榫63,以便可嵌插于盖体的盖孔(未显示)内,使该转轴结构不致轴向与盖体及机体分离。尤其是,本技术为遮蔽轴杆1及机体的孔洞,故固定件2侧边的接榫25得与一饰盖7的饰槽71嵌合连结,以便作为封口并增加修饰功能。请再参阅图4及图5,本技术经组立后,随即将转轴由机体两侧的轴接部嵌入,使轴接件6与旋转件5分别容置并定位于两轴接部间的盖体的盖轴部内,即完成本技术转轴结构与机体和盖体的组装工序。如欲掀开时,懂需将盖体转动,使旋转件5及轴接件6受到盖体的牵引亦同步旋转,而令转榫52的转斜521沿着端榫44的端斜441上移,同时造成滑动件4的端翼42沿着固定件2的榫翼22呈轴向运动,进而挤压伸缩元件3。唯当转斜521越过端斜441,即令转榫52与端榫44形成面对面接触(即图5的C角度范围),此时盖体相对于机体言,可任意偏置其角度,而形成一上锁(lock)作用。若持续再转动盖体,使转斜521触及端榫44另一侧的端斜441时(即图5的角度A),则令转斜521沿着该端斜441下移,此时,伸缩元件3伸展,并将滑动件4朝旋转件5呈轴向运动,而使盖体自动完全掀开(即图5的角度D)。反之,若要将盖体闭合时,仅需反向操作盖体,使转斜521移至起始的端斜441时(即图五的角度B),滑动件4再度因伸缩元件3的伸展,而令转斜521沿着端斜441下移,而自动关上。是以,经由本技术的实施,可将盖体在某一角度内具自动掀开和噶上的功能,且在某一角度内具停滞定位效果,极具操作的便利性。此外,本技术可由一轴接件与盖体结合,使整组转轴不致与盖体形成轴向分离,且另由一饰盖可将机体的轴接部的孔洞封闭,而增加修饰功能,诚为目前同类物品前所未见的一大佳构。本技术所揭示者,乃较佳实施例的一种,举凡局部的变更或修饰而源于本技术的技术思想而为熟习该项技艺的人所易于推知者,俱不脱本技术的专利权范畴。权利要求1.一种具掀合功能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轴杆,为一杆体;一固定件,其中央的轴孔供轴杆穿越,另侧至少突设两榫翼,其间并形成一榫室,而径向至少设一以便与机体结合的扣槽;一伸缩元件,是容置在固定件与滑动件之间,并为轴杆穿越;一滑动件,其中央的心孔供轴杆穿越,其异于各榫翼位置相对突设一端翼,并分别与榫翼形成搭接,而另侧则相对突设至少两端榫,各端榫两侧缘各设有一端斜,且径向对应各扣槽则设一滑槽;一旋转件,其中央的片孔供轴杆穿越,且异于各端榫位置相对设有一转榫,各转榫两侧缘各设一转斜,且径向对应各滑槽则设一转槽,以便与盖体结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掀合功能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固定件的榫翼与滑动件的端翼呈交错设置,且彼此搭接后呈圆柱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掀合功能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滑动件的端榫与旋转件的转榫是为扇形,并交错设置,且彼此搭接后呈圆柱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掀合功能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进一步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掀合功能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轴杆,为一杆体;一固定件,其中央的轴孔供轴杆穿越,另侧至少突设两榫翼,其间并形成一榫室,而径向至少设一以便与机体结合的扣槽;一伸缩元件,是容置在固定件与滑动件之间,并为轴杆穿越;一滑动件,其中央的心孔供轴杆穿越,其异于各榫翼位置相对突设一端翼,并分别与榫翼形成搭接,而另侧则相对突设至少两端榫,各端榫两侧缘各设有一端斜,且径向对应各扣槽则设一滑槽;一旋转件,其中央的片孔供轴杆穿越,且异于各端榫位置相对设有一转榫,各转榫两侧缘各设一转斜,且径向对应各滑槽则设一转槽,以便与盖体结合。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进富
申请(专利权)人:骍吉兴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