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筒式掀合转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7416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套筒式掀合转轴,其包括:    一套筒,为一底部呈开放的筒体,筒体内为一容室,该容室一端开具一筒孔;    一旋转件,为一柱体,其内侧设有交错状的端凹部及端凸部,该端凹部中央突伸一轴榫,而另端突伸一衔接部穿越套筒的筒孔;    一滑动件,为一柱体,其轴向突设一键柱,该键柱开具一贯通的轴孔,与旋转件的轴榫插入连结;该滑动件外侧设有交错状的滑凹部和滑凸部,与旋转件的端凹部及端凸部形成对接;    一弹性体,其一端与滑动件的键柱套接,而另端抵顶于套筒的挡片;    其特征在于,该套筒另端其两相对筒壁的端缘各自形成一壁缺,其间则具一挡片。(*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具掀合功能的转轴,尤指一种套筒式掀合转轴
技术介绍
按一般具掀盖的消费性电子产品,诸如行动电话、PDA(个人数字助理器)或携带型影音播放装置等物品,其掀盖的作用大抵是将按键或显示萤幕遮蔽,以避免按键的误触,并对显示萤幕形成保护作用。即以具掀盖的行动电话为例,由于操作时的需要,因此盖体相对于机体应具有自动掀合的功能。而一般具掀合功能的转轴,大致上是由一旋转件及一滑动件的接触面设有彼此交错的凸部与凹合,并互为对接与啮合,当旋转件旋转时,其凸合沿著滑动件的凸部斜面位移,并形成掀合作用。但该转轴为形成轴向连接,大都以一轴杆穿越各元件,并将轴杆的活动端固定于旋转件外侧,界定出整只转轴的总长,使滑动件具侧向往复位移的功能。此种以轴杆穿越并固定的方式而言,亦造成组装的繁琐,而具有改善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套筒式掀合转轴,能改善公知掀合式转轴元件繁杂与组装不便的缺失。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套筒式掀便转轴,其包括一套筒,其一端开具一筒孔,而另端为一开口,且周缘形成一连接部;一旋转件,其内侧设有呈交错状的端凹合及端凸部,该端凹部中央突伸一转榫,而另侧突伸一衔接部,并由筒孔伸出;一滑动件,其内侧突伸一键柱,另侧亦设有呈交错状的滑凹部及滑凸部,且对应轴榫开具一轴孔,供两者轴向连接,并使滑凹部及滑凸合与端凸部及端凹部形成对接,而一并置于套筒内;一弹性体,置于套筒末端,使一端与键柱套接;其特征在于,该套筒的两相对筒壁端缘各自形成一壁缺,其挡片经由冲压变形,而抵住弹性体另端,使其不致与套筒外离。其中该连接部及衔接部为单、双铣面或多角形的柱体。其中该弹性体为弹簧。其中该挡片冲压成箭形。其中该套筒底部进一步结合一端封片,其对应于两壁缺与挡片间各向内延伸一扣耳,并扣接于其间。其中该端封片中央向内突设一端柱,与弹性体套接。附图说明为进一步揭示本技术的具体
技术实现思路
,首先请参阅附图,其中图1为本技术套简式掀合转轴的立体分解图;图2a及图2b为本技术操作状态的断面图;图3为本技术组立后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基本上,本技术的转轴系由一套筒1,一旋转件2,一滑动件3,及一弹性体4所组成。其中,套筒1为一底部呈开放的筒体,供后叙元件穿入与容置于一容室11,该容室11一端开具一筒孔12,而另端,亦即本技术特点所在,则在其两相对筒壁13的底缘各自形成一壁缺14,其间则具一经冲压成型的挡片15,与弹性体4端缘相抵,使其不致与套筒1分离。此外,该套筒1表面的筒壁13围组形成一连接部16,与一物品,例如机体嵌插固定,如图所示,该连接部16,为一矩形柱体,但不以此为限,其实施时亦得为单、双铣面或多角形的柱体,可获致相同的定位效果。旋转件2为一柱体,其内侧设有交错状的端凹部21及端凸部22,与滑动件3的滑凸部34和滑凹部33对接,该端凹部21中央突伸一轴榫23,嵌插于滑动件3的轴孔32,使两者呈轴向连结。而该旋转件2外侧突设一尺寸略小的衔接部24,穿越筒孔12后,与另一物品,例如盖体嵌插固定。该衔接部24实施时可为单、双铣面或多角形柱体,可获致预期的连结定位效果。滑动件3亦为一柱体,其内侧抵靠于弹性体4,如图所示,其轴向突设一键柱31,套接于弹性体4,该键柱31开具一贯通的轴孔32,供轴榫23插入与连结。而滑动件3外侧设有交错状的滑凹部33和滑凸部34,与旋转件2形成对接。弹性体4例如弹簧,其一端与键柱31套接,而另端则以两挡片15作为止挡,而使滑动件3具往复位移的功能。本技术于组装时,首先将旋转件2与滑动件3轴向套接为一体,并由套筒1的底部开口置入,并侧向推移,使衔接部24由筒孔12伸出,最后将弹性体4与键柱31套接,并经由治具冲压使挡片15形成箭形(<型)以作为止挡,抵住弹性体4另端,使弹性体不与套筒外离,即形成如图3所示的成品。进一步,为形成较佳的端封效果,该套筒1底部得结合一端封片5,其对应于两壁缺14与挡片15间各向内延伸一L形的扣耳51,扣接于其间的间隙,而得以定位。该端封片5中央向内突设一端柱52,与弹性体4套接。如欲操作时,请结合参阅图2a和图2b。滑动件3的两滑凸部34及滑凹部33分别与旋转件2的端凹部21及两端凸部22形成对接,例如代表机体与盖体处于盖合状态。如欲将盖体掀开,则由扳开盖体,使两端凸部22脱离滑凹部33并沿著两滑凸部34的一侧上移,使滑动件3受到旋转件2的轴向推力,而压缩弹性体4。但当端凸部22越过滑凸部34的顶点时,则弹性体4逐渐伸展,使滑动件3外移,而促使端凸部22沿著滑凸部34另侧下移,直到两端凸部22回转180度再度扣入滑凹部33,此即代表盖体相对于机体呈掀开状态。而如欲将盖体盖合于机体,仅需反向操作即可。经由本技术的实施,各元件俱容置于套筒内,仅旋转件的衔接部外露,而弹性体经由挡片简易的冲压成型,即形成止挡,使其不致与套筒分离。再者,由套筒的连接部和旋转件的衔接部设置可快速地与机体和盖体结合定位,免除螺合工序。本技术的组装快速便捷,而不失其精密度的要求。本技术所描述的,乃较佳实施例的一种,举凡局部的变更或修饰而源于本技术的技术思想而为熟习该项技艺的人所易于推知的,俱不脱本技术的专利权范畴。权利要求1.一种套筒式掀合转轴,其包括一套筒,为一底部呈开放的筒体,筒体内为一容室,该容室一端开具一筒孔;一旋转件,为一柱体,其内侧设有交错状的端凹部及端凸部,该端凹部中央突伸一轴榫,而另端突伸一衔接部穿越套筒的筒孔;一滑动件,为一柱体,其轴向突设一键柱,该键柱开具一贯通的轴孔,与旋转件的轴榫插入连结;该滑动件外侧设有交错状的滑凹部和滑凸部,与旋转件的端凹部及端凸部形成对接;一弹性体,其一端与滑动件的键柱套接,而另端抵顶于套筒的挡片;其特征在于,该套筒另端其两相对筒壁的端缘各自形成一壁缺,其间则具一挡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式掀合转轴,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连接部及衔接部为单、双铣面或多角形的柱体。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式掀合转轴,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弹性体为弹簧。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式掀合转轴,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挡片为箭形。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式掀合转轴,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套筒底部进一步结合一端封片,其对应于两壁缺与挡片间各向内延伸一扣耳,并扣接于其间。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式掀合转轴,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端封片中央向内突设一端柱,与弹性体套接。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套筒式掀合转轴,其包括一套筒,其一端开具一筒孔,而另端为一开口,且周缘形成一连接部;一旋转件,其内侧设有呈交错状的端凹部及端凸部,该端凹部中央突伸一转榫,而另侧突伸一衔接部,并由筒孔伸出;一滑动件,其内侧突伸一键柱,另侧亦设有呈交错状的滑凹部及滑凸部,且对应轴榫开具一轴孔,供两者轴向连接,并使滑凹部及滑凸部与端凸部及端凹部形成对接,而一并置于套筒内;一弹性体,置于套筒末端,使一端与键柱套接;其特征在于,该套筒的两相对筒壁端缘各自形成一壁缺,其挡片经由冲压变形,而抵住弹性体另端,使其不致与套筒外离。文档编号F16C11/04GK2651503SQ0327585公开日2004年10月27日 申请日期2003年7月28日 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国铭
申请(专利权)人:骍吉兴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