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冲压成形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61338 阅读:3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8: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弯曲性、延展性、耐碰撞特性及耐氢脆特性优异、并且硬度不均小的热冲压成形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热冲压成形体的特征在于,具备板厚中央部和配置于上述板厚中央部的两侧或单侧的软化层,上述板厚中央部具有500Hv~800Hv的硬度,其中,在与板厚方向平行的截面中,在将由具有15°以上的取向差的晶界所围成的区域定义为晶粒时,从软化层的表面下的20μm的深度到软化层的厚度的1/2的深度为止的金属组织中的晶粒内部的最大晶体取向差为1°以下的晶粒与上述晶粒内部的最大晶体取向差为8°~15°的晶粒的合计面积率为20%以上且低于50%。

Hot stamping forming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热冲压成形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需要强度的汽车、结构物的结构构件、增强构件中使用的热冲压成形体、特别是热冲压后的强度、延展性、耐碰撞特性及耐氢脆特性优异的热冲压成形体。
技术介绍
近年来,从环境保护及节省资源的观点出发,要求汽车车体的轻量化,因此,汽车用构件中的高强度钢板的应用正在加速。但是,由于伴随着钢板的高强度化而成形性劣化,因此在高强度钢板中,对于复杂形状的构件的成形性成为课题。为了解决这样的课题,将钢板加热至奥氏体区域的高温后实施压制成形的热冲压的应用正在推进。热冲压由于是在压制加工的同时在模具内实施淬火处理,因此能够得到与钢板的C量相应的强度,作为兼顾对于汽车用构件的成形和强度确保的技术而受到关注。但是,通过压制淬火(加压淬火)而制造的以往的热压部件由于整个板厚区域是由硬质组织(主要是马氏体)形成,因此如果在汽车的碰撞时产生弯曲变形,则会在部件的弯折部引入最大的应变,开裂以钢板的表层附近为起点而进展,最终容易达到断裂。另外,在热冲压成形体中,与模具的接触的方式不一定一致,例如在帽形构件的纵壁部等处冷却速度容易降低。因此,在钢板的淬透性低的情况等中,有可能在钢板中局部地形成硬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冲压成形体,其特征在于,其是具备板厚中央部和配置于所述板厚中央部的两侧或单侧的软化层的热冲压成形体,所述板厚中央部以质量%计含有C:0.20%以上且低于0.70%、Si:低于3.00%、Mn:0.20%以上且低于3.00%、P:0.10%以下、S:0.10%以下、sol.Al:0.0002%~3.0000%、N:0.01%以下,剩余部分由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且具有500Hv~800Hv的硬度,其中,在与板厚方向平行的截面中,在将由具有15°以上的取向差的晶界所围成的区域定义为晶粒时,从软化层的表面下的20μm的深度到软化层的厚度的1/2的深度为止的金属组织中的晶粒内部的最大晶体...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2.20 JP 2017-0293171.一种热冲压成形体,其特征在于,其是具备板厚中央部和配置于所述板厚中央部的两侧或单侧的软化层的热冲压成形体,所述板厚中央部以质量%计含有C:0.20%以上且低于0.70%、Si:低于3.00%、Mn:0.20%以上且低于3.00%、P:0.10%以下、S:0.10%以下、sol.Al:0.0002%~3.0000%、N:0.01%以下,剩余部分由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且具有500Hv~800Hv的硬度,其中,在与板厚方向平行的截面中,在将由具有15°以上的取向差的晶界所围成的区域定义为晶粒时,从软化层的表面下的20μm的深度到软化层的厚度的1/2的深度为止的金属组织中的晶粒内部的最大晶体取向差为1°以下的晶粒与所述晶粒内部的最大晶体取向差为8°~15°的晶粒的合计面积率为20%以上且低于5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冲压成形体,其特征在于,Si含量为0.50%以下,Mn含量为0.20%以上且低于1.5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户田由梨虻川玄纪前田大介匹田和夫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