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层涂膜及涂装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61223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8:32
一种叠层涂膜,包括着色基底层(14)和含光泽剂层(15),着色基底层(14)直接或间接地形成在被涂物(11)的表面上,含光泽剂层(15)层叠在该着色基底层(14)上且含有片状光泽剂(22)和着色剂(23),在含光泽剂层(15)中不含着色剂的状态下,将XYZ表色系统的Y(10°)设在50以上850以下,设Y(20°)=k×Y(10°),其中0.2≤k≤0.6,按照Y(10°)来设定k值,按照k值来设定含光泽剂层的着色剂浓度,并按照含光泽剂层的着色剂浓度C和Y(10°)来设定着色基底层的表面反射率R(%)。

Laminated coatings and coatin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叠层涂膜及涂装物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叠层涂膜及涂装物。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通过将多层涂膜层叠在汽车车身、汽车部件等的基材表面上来实现保护基材和美化外观的目的。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以下内容:在金属板上涂布阳离子电泳涂料和中间漆涂料而形成被涂物,在该被涂物上涂布含有深色颜料(炭黑)的深色涂料后,在该涂布面上涂布含有鳞片状铝颜料的金属涂料,并进一步涂布清漆涂料。通过将深色涂料的明度设为孟塞尔颜色图表中的N0~5,并将鳞片状铝颜料的厚度设为0.1~1μm,将其平均粒径设为20μm,而获得随角异色性(flip-flop)显著的叠层涂膜。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一种金属涂料组合物,其含有平均粒径D50和平均厚度不同的三种片状铝粉颜料A~C。片状铝粉颜料A的平均粒径D50为13~40μm,该片状铝粉颜料A的平均厚度为0.5~2.5μm。片状铝粉颜料B的平均粒径D50为13~40μm,该片状铝粉颜料B的平均厚度为0.01~0.5μm。片状铝粉颜料C的平均粒径D50为4~13μm,该片状铝粉颜料C的平均厚度为0.01~1.3μm。片状铝粉颜料A~C的固含量比设为:A/B为10/90~90/10,(A+B)/C为90/10~30/70,相对于树脂固含量100质量份,(A+B+C)的固含量为5~50质量份。通过采用上述构成方式,来改善亮度感、随角异色性、遮盖性。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以下内容:在树脂基材上涂布含有由铝形成的扁平状光泽剂的涂料,而获得具有光泽性和电磁波穿透性的光泽涂膜。该光泽剂的平面沿涂膜表面取向,且平均重叠数y与光泽剂间平均距离x满足规定的关系式,平均重叠数y是与一条正交线相交的光泽剂的数量的平均值,该一条正交线与涂膜表面正交,光泽剂间平均距离x是与同一条正交线相交的相邻光泽剂在该正交线上的间距的平均值。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平10—192776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5—200519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10—3007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车身等经过金属涂装后能够获得明暗效果或金属质感,这源于随角异色性(以下称为“FF性”),FF性是明度随观看涂装物的角度不同而变化的性质。也就是说,其原因在于:明(强光部))与暗(阴暗部)的对比度增强。该FF性多用X—Rite公司的指标即FI(动态指数)值表示。然而,目前,由金属涂装实际可获得的FI值一般在18左右,不足以获得惊人的高金属质感。此处,如果使光泽剂(例如片状铝粉)沿含光泽剂层的表面取向,则由光泽剂引起的散射光的确会减少,镜面反射光增强。其结果是,强光部的明度提高且阴暗部的明度降低,因此FI值增大。然而,如果通过控制光泽剂的取向等使含光泽剂层的镜面反射过强,则仅发生光的镜面反射的那一部分变亮(闪现发白的光)。即,从与入射光角度相同的角度观看时显得最亮,但从镜面反射方向附近观看时,亮度会随视角偏移而急剧下降。换言之,强光部的宽度范围较小,也就是说,无法呈现在一定的宽度范围的面上发光的感觉,美观性较差。简单而言,所述FI值表示镜面反射方向附近的明度相对于阴暗部的明度的强度,因此镜面反射方向附近的明度低就表示FI值也小。另一方面,如果为了提高镜面反射方向附近的明度而增大由光泽剂引起的光散射,则阴暗部的明度也会同时提高,无法获得显著的FF性。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改善金属涂装的FF性,从而提高金属质感。-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对由含光泽剂层的光泽剂带来的镜面反射特性进行控制,并用含光泽剂层的着色剂和着色基底层吸收由光泽剂引起的散射光。此处所公开的叠层涂膜包括着色基底层和含光泽剂层,所述着色基底层直接或间接地形成在被涂物的表面上且含有着色剂,所述含光泽剂层层叠在该着色基底层上且含有着色剂和呈片状的光泽剂,所述叠层涂膜的特征在于:就在所述含光泽剂层中不含所述着色剂的状态下XYZ表色系统的用标准白板校准后的Y值而言,当将受光角10°下测量到的反射光的Y值设为Y(10°),其中所述受光角为从镜面反射方向朝光源侧倾斜的角度,且将受光角20°下测量到的反射光的Y值设为Y(20°),并用质量百分率表示所述含光泽剂层的着色剂浓度C时,Y(20°)=k×Y(10°),其中,k为系数,所述Y(10°)、所述k以及所述C的关系满足下述条件:在将所述Y(10°)、所述k以及所述C这三个变量置于x轴、y轴以及z轴各坐标轴上的三维正交坐标空间中,坐标(Y(10°),k,C)存在于由下述八面体划分出的范围内,其中,该八面体由下述八个式子A~H各自表示的平面围成,且式子C表示的面与式子F表示的面形成凹棱角,式子D表示的面与式子G表示的面形成凸棱角,式子A:3000y-120z+3000=0式子B:3000y-120z=0式子C:5x-3750y-2000=0式子D:5x-3750y+1000=0式子E:15000y-9000=0式子F:5x-1250y-3000=0式子G:5x-1250y=0式子H:15000y-3000=0所述着色基底层的可视光线的表面反射率R(%)满足下式的条件,下式中使用了所述含光泽剂层的Y(10°)和着色剂浓度C。R≤0.6×C+0.04×Y(10°)+4此处,XYZ表色系统的Y值是表示亮度(发光反射率)的刺激值。根据上述条件,为50≤Y(10°)≤850,0.2≤k≤0.6。简单而言,这意味着提高了镜面反射方向附近的明度。由于在光泽剂的边缘发生的入射光的漫反射(扩散反射)和在光泽剂的表面发生的入射光散射,使镜面反射方向附近的明度提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漫反射(扩散反射)”是指入射光以各种角度发生反射的现象,“散射”是指入射光以与入射光的方向不同的其他方向射出的现象。这样一来,为了让涂装物在具有一定宽度的面上发光,且有利于获得显著的FF性,使Y(20°)以与所述Y(10°)相应的适当的下降率(系数k)减小,其中,Y(20°)是靠近从镜面反射方向朝光源侧倾斜的角度较大的阴暗部的一侧的Y值(参照图11)。根据所述Y(10°)、k以及C的相关条件,例如,当Y(10°)=100时,k约为0.2~0.4,因此,Y(20°)为20~40。当Y(10°)=400时,k为0.2~0.6,因此,Y(20°)为80~240。当Y(10°)=700时,k约为0.4~0.6,因此,Y(20°)为280~420。即,在Y(10°)相对较小的情况下,通过将系数k设为较小的值,则即使从Y(10°)向Y(20°)减小的减小幅度余量较小,也能够尽可能地大幅度减小Y(20°),来提高FF性。另一方面,在Y(10°)相对较大的情况下,如果使系数k减小,Y值的变化幅度就会变得过大。例如,当Y(10°)=700时,如果使k=0.2,则Y(20°)=140,Y值的变化幅度较大。在此情况下,其结果是明度会随视线角度偏移而急剧变化。于是,在Y(10°)相对较大的情况下,使系数k增大。并且,根据所述Y(10°)、k以及C的相关条件,含光泽剂层的着色剂浓度C(质量%)在5质量%以上40质量%以下。着色剂浓度C越高,由光泽剂引起的扩散反射光就越发地被着色剂吸收,因此FF性得到提高。不过,如果着色剂浓度C过高,则由光泽剂引起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叠层涂膜,其包括着色基底层和含光泽剂层,所述着色基底层直接或间接地形成在被涂物的表面上且含有着色剂,所述含光泽剂层层叠在该着色基底层上且含有着色剂和呈片状的光泽剂,所述叠层涂膜的特征在于:就在所述含光泽剂层中不含所述着色剂的状态下XYZ表色系统的用标准白板校准后的Y值而言,当将受光角10°下测量到的反射光的Y值设为Y(10°),其中,所述受光角为从镜面反射方向朝光源侧倾斜的角度,且将受光角20°下测量到的反射光的Y值设为Y(20°),并用质量百分率表示所述含光泽剂层的着色剂浓度C时,Y(20°)=k×Y(10°),其中,k为系数,所述Y(10°)、所述k以及所述C的关系满足下述条件:在将所述Y(10°)、所述k以及所述C这三个变量置于x轴、y轴以及z轴各坐标轴上的三维正交坐标空间中,坐标(Y(10°),k,C)存在于由下述八面体划分出的范围内,其中,该八面体由下述八个式子A~H各自表示的平面围成,且式子C表示的面与式子F表示的面形成凹棱角,式子D表示的面与式子G表示的面形成凸棱角,式子A:3000y-120z+3000=0式子B:3000y-120z=0式子C:5x-3750y-2000=0式子D:5x-3750y+1000=0式子E:15000y-9000=0式子F:5x-1250y-3000=0式子G:5x-1250y=0式子H:15000y-3000=0所述着色基底层的可视光线的表面反射率R(%)满足下式的条件,下式中使用了所述含光泽剂层的Y(10°)和着色剂浓度C,R≤0.6×C+0.04×Y(10°)+4。...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1.25 JP 2017-0112711.一种叠层涂膜,其包括着色基底层和含光泽剂层,所述着色基底层直接或间接地形成在被涂物的表面上且含有着色剂,所述含光泽剂层层叠在该着色基底层上且含有着色剂和呈片状的光泽剂,所述叠层涂膜的特征在于:就在所述含光泽剂层中不含所述着色剂的状态下XYZ表色系统的用标准白板校准后的Y值而言,当将受光角10°下测量到的反射光的Y值设为Y(10°),其中,所述受光角为从镜面反射方向朝光源侧倾斜的角度,且将受光角20°下测量到的反射光的Y值设为Y(20°),并用质量百分率表示所述含光泽剂层的着色剂浓度C时,Y(20°)=k×Y(10°),其中,k为系数,所述Y(10°)、所述k以及所述C的关系满足下述条件:在将所述Y(10°)、所述k以及所述C这三个变量置于x轴、y轴以及z轴各坐标轴上的三维正交坐标空间中,坐标(Y(10°),k,C)存在于由下述八面体划分出的范围内,其中,该八面体由下述八个式子A~H各自表示的平面围成,且式子C表示的面与式子F表示的面形成凹棱角,式子D表示的面与式子G表示的面形成凸棱角,式子A:3000y-120z+3000=0式子B:3000y-120z=0式子C:5x-37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根贵和寺本浩司平野文美冈本圭一
申请(专利权)人: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