飓风形电流体动力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59875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7:29
飓风形电流体动力泵,上电极模块包括双层的正电极和负电极,下电极模块包括双层的正电极和负电极,一个上电极模块和一个下电极模块匹配后形成一个电极单元,该飓风形电流体动力泵由多个电极单元按照上电极模块朝上的方式依次由上到下排列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一个电极单元上电极模块的下层和下电极模块的上层的共同作用下,上排的介质往两边流,下排的介质往中间聚,形成螺旋变小式飓风形涡流,而下电极模块的下层与另一个电极单元的上电极模块的上层作用,形成螺旋变大式飓风形涡流,每产生一个飓风涡流,就会加速一次,形成层层加速的效果。

Hurricane Current Hydraulic Power Pu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飓风形电流体动力泵
本专利技术属于流体动力和微制造领域,具体涉及飓风形电流体动力泵。
技术介绍
在微电子散热领域,研究发现在微通道热沉中对工质进行强制对流会使散热效果有显著地提高而液体工质在微通道结构会产生很高的流动压差,因此常规的流体的驱动方法在微管道中是不可行的。这就需要一种既不增加热沉体积又能够稳定工作提供足够流体出口压力的工质驱动器来作为工质流动的动力源。传统机械泵具有体积大、功耗高、噪声大、流量控制不精准等缺点。申请号为CN201620880937.7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圆柱形电流体动力微泵,包括圆柱形泵壳和设置在其内的电极阵列;电极阵列包括相互间隔的阴极和阳极;电极阵列卷成具有弹性的圆筒状结构,并与圆柱形泵壳的内壁面紧密贴合;电极阵列通过其与圆柱形泵壳内壁面的摩擦力获得轴向及径向的固定。受到高压电场的介电液体会形成正负电荷离子,正负离子被相对应的电极所吸引,并且附着在对应的电极,因而产生流向。申请号为CN201620880937.7的专利,该专利中的电极为圆筒形,圆筒形的电极的吸力小,因此该专利内的电极只适合一些介电液体流量要求大、流速较慢的场合;申请号为CN201620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飓风形电流体动力泵,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电极模块(3)和下电极模块(4),所述的上电极模块(3)包括双层的正电极(1)和负电极(2),每一层的正电极(1)和负电极(2)在同一平面上且间隔一个隔离区的距离,且正电极(1)和负电极(2)呈螺旋状,所述的上电极模块(3)的正电极(1)靠内侧,上电极模块(3)的负电极(2)靠外侧,所述的下电极模块(4)也包括双层的正电极(1)和负电极(2),每一层的正电极(1)和负电极(2)在同一平面上且间隔一个隔离区的距离,且正电极(1)和负电极(2)呈螺旋状,上电极模块(3)的螺旋中心和下电极模块(4)的螺旋中心在同一竖直线上,下电极模块(4)的正电极(1) 靠...

【技术特征摘要】
1.飓风形电流体动力泵,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电极模块(3)和下电极模块(4),所述的上电极模块(3)包括双层的正电极(1)和负电极(2),每一层的正电极(1)和负电极(2)在同一平面上且间隔一个隔离区的距离,且正电极(1)和负电极(2)呈螺旋状,所述的上电极模块(3)的正电极(1)靠内侧,上电极模块(3)的负电极(2)靠外侧,所述的下电极模块(4)也包括双层的正电极(1)和负电极(2),每一层的正电极(1)和负电极(2)在同一平面上且间隔一个隔离区的距离,且正电极(1)和负电极(2)呈螺旋状,上电极模块(3)的螺旋中心和下电极模块(4)的螺旋中心在同一竖直线上,下电极模块(4)的正电极(1)靠外侧,下电极模块(4)的负电极(2)靠内侧,一个上电极模块(3)和一个下电极模块(4)匹配后形成一个电极单元,该飓风形电流体动力泵由多个电极单元按照上电极模块(3)朝上的方式依次由上到下排列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飓风形电流体动力泵,其特征在于,双层的正电极(1)和负电极(2),上下两层间隔一个隔离区的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飓风形电流体动力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电极模块(3)和下电极模块(4)的下方还设置有电极模块基板(5),上电极模块(3)的电极模块基板(5)的外圈设置出液孔A(51),下排的电极模块基板(5)的中心设置有出液孔B(52)。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忠纯顾琦浩
申请(专利权)人:昇中宁波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