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5982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7:26
一种马达,包括:一转轴,具有一头部;一转子壳,连接该转轴;一轴套,具有一容置空间;一弹性元件,设于该容置空间的底部;一耐磨片,设于该弹性元件上,且位于该弹性元件与该转轴的头部之间;一轴承,设于该容置空间内,且该转轴穿设该轴承并抵接该耐磨片;以及一推力片,连接该转轴,且设于该转轴的靠近该转子壳的一端部。

mo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马达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610973281.8的原申请的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日为2016年11月4日,原申请的专利技术名称为马达。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马达;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防震设计的马达。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风扇的使用环境并非平稳理想的,当风扇在运转中受到剧烈摇晃、震动或倒置时,其马达的转轴容易发生偏移,导致转轴与轴承相互接触而耗损,进而影响到风扇的稳定运转及寿命。此外,在传统马达设计中,转轴的头部会抵接在一耐磨片上,而耐磨片则直接固定于轴套的内部空间的底部。如此一来,当马达受到震动或冲击时,沿转轴的轴向的冲击力会集中作用于耐磨片上,如此容易造成耐磨片或相连接的轴套发生损伤或变形,进而亦会影响到风扇的稳定运转及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前述习知问题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震设计的马达,可有效吸收震动或冲击的能量,以减少其中的转轴、轴承与耐磨片等部件发生损伤的机会,进而能够维持马达或风扇的稳定运转及寿命。为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马达,包括:一转轴,具有一头部;一转子壳,连接该转轴;一轴套,具有一容置空间;一弹性元件,设于该容置空间的底部;一耐磨片,设于该弹性元件上,且位于该弹性元件与该转轴的头部之间;一轴承,设于该容置空间内,且该转轴穿设该轴承并抵接该耐磨片;以及一推力片,连接该转轴,且设于该转轴的靠近该转子壳的一端部。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当该转轴受到沿一第一方向的一外力作用而移动并推挤该耐磨片时,该弹性元件可受力变形并对该转轴作用沿一第二方向的一弹性恢复力,该第二方向与该第一方向相反,且该推力片与该轴承之间产生一面辅助力,以辅助该弹性恢复力,使该转轴复位。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其中该推力片的朝向该轴承的一面上形成有多个自外向中心减缩的沟槽。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其中该沟槽具有径向弯曲。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其中该推力片与该轴承之间具有一间隔。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其中该推力片与该轴承之间所产生的该面辅助力还用以避免该转轴发生斜向运动。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其中该弹性元件具有一圆盘部、围绕该圆盘部设置的多个外圈部以及用以连接该圆盘部与所述多个外圈部的多个连接部,且该耐磨片容置于该圆盘部内。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其中该容置空间的底部具有一凹槽及围绕该凹槽设置的一突起部,该圆盘部对应地容置于该凹槽内并与该凹槽的底面间隔有一距离,且所述多个外圈部固定于该突起部上。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其中该马达还包括一垫圈,该垫圈设于该突起部上的所述多个外圈部与该轴承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其中该转子壳具有多个突起结构,所述多个突起结构自该转子壳朝该轴套的方向延伸,并与该轴套的顶部形成一梳状结构,用以避免储存在该轴套的该容置空间内的润滑油轻易泄漏。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其中该轴套上形成有至少一逃气沟槽。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其中该轴承为一含油轴承、动压轴承或陶瓷轴承。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其中该马达还包括一座体,该座体与该轴套为单一结构体或可相互分离的结构体。为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马达,包括:一转轴;一转子壳,连接该转轴;一轴套,具有一容置空间;一弹性元件,设于该容置空间的底部;一耐磨片,设于该弹性元件上;以及一轴承,设于该容置空间内,且该转轴穿设该轴承并抵接该耐磨片。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其中该弹性元件具有一圆盘部、围绕该圆盘部设置的多个外圈部以及用以连接该圆盘部与所述多个外圈部的多个连接部,且该耐磨片容置于该圆盘部内。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其中该容置空间的底部具有一凹槽及围绕该凹槽设置的一突起部,该圆盘部对应地容置于该凹槽内并与该凹槽的底面间隔有一距离,且所述多个外圈部固定于该突起部上。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其中该马达还包括一推力片,设于该转轴的靠近该转子壳的一端部。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其中该推力片的朝向该轴承的一面上形成有多个自外向中心减缩的沟槽。为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马达,包括:一转轴,具有一头部;一转子壳,连接该转轴;一轴套,具有一容置空间;一轴承,设于该容置空间内,且该转轴穿设该轴承;以及一推力片,设于该转轴的靠近该转子壳的一端部。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其中该马达还包括一弹性元件,设于该容置空间的底部;以及一耐磨片,设于该弹性元件上,且该转轴的头部抵接该耐磨片旋转。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做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马达的剖面示意图。图2表示图1的马达受一外力冲击而使其中的压缩弹簧受力变形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表示压缩弹簧对轴承作用一弹性恢复力以使其复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表示图1的马达受一外力冲击而使其中的轴承与轴套之间发生滑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马达的剖面示意图。图6A及图6B表示图5中的弹性元件于不同视角的立体示意图。图7表示图5中的推力片的立体示意图。图8表示图5的马达受一外力冲击而使其中的弹性元件受力变形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9表示弹性元件对转轴作用一弹性恢复力以使其复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0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马达的剖面示意图。图11表示图10的马达受一外力冲击作用而使其中的弹性元件受力变形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2表示弹性元件对转轴作用一弹性恢复力,及推力片与轴承之间产生一面辅助力,以辅助弹性恢复力,并使转轴复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2、2’~马达;10、20~转轴;10A、20A~头部;11、21~转子壳;12、22~轴套;12A、22A~容置空间;12B~第一斜面;12C~第一限位结构;13、23~轴承;13A~肩部;13B~第二斜面;13C~第二限位结构;14、24~耐磨片;15~油封盖;15A~环型凹槽;16~压缩弹簧;21A~突起结构;22B~凹槽;22C~突起部;22D~顶部;22E~逃气沟槽;25~弹性元件;25A~圆盘部;25B~外圈部;25C~连接部;25D~容置空间;26~推力片;26A~沟槽;27~垫圈;A1、A2、A3~箭头;B~座体;C~轴心线;D1~第一方向;D2~第二方向;D3~第三方向;G~间隔;P~密封胶;S~间隙;RM~转子磁组;SM~定子磁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以各实施例详细说明并伴随着图式的范例,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参考依据。应了解的是,在图式中,实施例的形状或厚度可扩大,并以方便、简化的方式予以标示。另外,关于马达的基本构造属本专利技术
所公知,故以下图式仅绘出实施例的剖面图作为示意,并在以下段落中针对实施例的重要部件的结构特征再作进一步说明。(第一实施例)请参照图1,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一马达1,包括一转轴10、一转子壳11、一轴套12、一轴承13、一耐磨片14、一油封盖15以及多个(螺旋)压缩弹簧16。应先说明的是,转轴10及转子壳11属于转子结构(rotorstructure),而轴套12、轴承13、耐磨片14、油封盖15及压缩弹簧16则属于定子结构(statorstructure)。又,马达1更包括一座体B,其与轴套12可为单一结构体或可相互分离的结构体,用以承载定子结构。转轴10的头部10A可为球面或曲面,以进一步提升马达的效能及寿命。转子壳11连接转轴10。在本实施例中,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转轴,具有一头部;一转子壳,连接该转轴;一轴套,具有一容置空间;一弹性元件,设于该容置空间的底部;一耐磨片,设于该弹性元件上,且位于该弹性元件与该转轴的头部之间;一轴承,设于该容置空间内,且该转轴穿设该轴承并抵接该耐磨片;以及一推力片,连接该转轴,且设于该转轴的靠近该转子壳的一端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转轴,具有一头部;一转子壳,连接该转轴;一轴套,具有一容置空间;一弹性元件,设于该容置空间的底部;一耐磨片,设于该弹性元件上,且位于该弹性元件与该转轴的头部之间;一轴承,设于该容置空间内,且该转轴穿设该轴承并抵接该耐磨片;以及一推力片,连接该转轴,且设于该转轴的靠近该转子壳的一端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当该转轴受到沿一第一方向的一外力作用而移动并推挤该耐磨片时,该弹性元件可受力变形并对该转轴作用沿一第二方向的一弹性恢复力,该第二方向与该第一方向相反,且该推力片与该轴承之间产生一面辅助力,以辅助该弹性恢复力,使该转轴复位。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推力片的朝向该轴承的一面上形成有多个自外向中心减缩的沟槽。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沟槽具有径向弯曲。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推力片与该轴承之间具有一间隔。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推力片与该轴承之间所产生的该面辅助力还用以避免该转轴发生斜向运动。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弹性元件具有一圆盘部、围绕该圆盘部设置的多个外圈部以及用以连接该圆盘部与所述多个外圈部的多个连接部,且该耐磨片容置于该圆盘部内。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容置空间的底部具有一凹槽及围绕该凹槽设置的一突起部,该圆盘部对应地容置于该凹槽内并与该凹槽的底面间隔有一距离,且所述多个外圈部固定于该突起部上。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马达还包括一垫圈,该垫圈设于该突起部上的所述多个外圈部与该轴承之间。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转子壳具有多个突起结构,所述多个突起结构自该转子壳朝该轴套的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政宪詹智伟
申请(专利权)人: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