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转子、驱动电机、新能源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59811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7: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机转子、驱动电机及新能源汽车,一种电机转子包括铁芯以及设置在所述铁芯中轴处的转子轴,所述转子轴的周壁上开设有若干进油孔,所述铁芯包括:第一转子冲片,其上形成有若干过油孔;第二转子冲片,具有与所述过油孔对应设置且联通所述第二转子冲片边缘的出油孔;其中,若干所述第一转子冲片和所述第二转子冲片以所述过油孔和所述出油孔相对的方式叠加于一体,以形成分布在所述铁芯内部的若干油道,冷却液经所述进油孔流动于所述油道内。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将油道实施在铁芯内部,实现对铁芯内部的冷却,以解决铁芯内部无法冷却带来的整体铁芯冷却不均匀,影响电机使用寿命的问题。

Motor Rotor, Driving Motor, New Energy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转子、驱动电机、新能源汽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
,具体涉及一种电机转子、驱动电机、新能源汽车。
技术介绍
当前,新能源汽车的主驱电机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当汽车处于低速大扭矩状态时,主驱电机的转子因功耗增加会产生大量的热,其产生大量的热如不及时散出,会对电机的性能及寿命产生较大的影响。当前新能源汽车主驱电机转子的散热方式多为直接将冷却液喷射至转子铁芯及磁钢的外表面,进而实现转子铁芯的冷却的效果,这种冷却方式因冷却液无法进入铁芯和磁钢内部,单位时间内对铁芯和磁钢的整体冷却效果有限,冷却效率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冷却液通入转子轴内,转子轴的周壁上设置过油孔,铁芯的两个轴向端面上设置垂直于轴线方向的第一油路,以及与第一油路联通的平行于轴线方向的第二油路,在离心力作用下冷却液经过油孔进入到上述油路中,实现对铁芯以及磁钢的冷却。但上述技术方案中虽然转子轴设置在铁芯的内部,其内通冷却液对铁芯的内表面可起到一定的冷却作用,但铁芯的外表面和内表面中间的大部分区域还是不能得到与外表面等效的冷却效果,容易形成铁芯的内表面、外表面、两轴端面处的冷却效果较好,中间区域的冷却效果逐渐降低,进而导致铁芯内部冷热分布不均匀,形成局部热岛,而铁芯受热不均匀会极大的影响其材料的使用寿命,进而影响电机的工作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电机的转子铁芯内部冷却不均匀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电机转子、驱动电机、新能源汽车。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机转子,包括铁芯以及设置在所述铁芯中轴处的转子轴,所述转子轴的周壁上开设有若干进油孔,所述铁芯包括:第一转子冲片,其上形成有若干过油孔;第二转子冲片,具有与所述过油孔对应设置且联通所述第二转子冲片边缘的出油孔;其中,若干所述第一转子冲片和所述第二转子冲片以所述过油孔和所述出油孔相对的方式叠加于一体,以形成分布在所述铁芯内部的若干油道,冷却液经所述进油孔流动于所述油道内。进一步地,所述过油孔和\或所述出油孔沿同一圆周等间隔分布。进一步地,所述过油孔和所述出油孔分别靠近所述第一转子冲片和所述第二转子冲片的径向中间位置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出油孔具有过油部以及联通所述过油部与所述第二转子冲片边缘的出油部,所述过油部与所述过油孔相对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出油孔与所述出油部被构造为截面形状相同。进一步地,所述出油孔与所述出油部被构造为圆形、类圆形、多边形中的一种或几种。进一步地,还包括转子挡板,两个所述转子挡板分别设置在所述铁芯的轴向端面上。进一步地,所述转子挡板朝向所述铁芯的端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底设置有若干流道,所述冷却液从进油孔流经所述流道进入所述过油孔。进一步地,所述转子挡板的中心处设置有通孔,所述转子轴穿接于所述通孔设置在所述转子挡板上。进一步地,所述通孔的边缘设置有若干缺口,所述缺口与所述进油口对应设置,所述流道的一端头经所述缺口与所述进油口联通。进一步地,若干所述流道沿所述转子挡板的径向呈辐射状分布。进一步地,所述转子轴以轴端处始,沿轴线方向被构造出盲孔结构,所述盲孔的孔底部成型有射流面。进一步地,所述转子轴沿轴线方向被构造出两个盲孔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射流面被构造为沿射流方向发生弯曲的曲面。进一步地,所述盲孔的内周面沿所述射流面弯曲的方向上设置有若干导油槽,所述导油槽与所述进油孔联通。一种驱动电机,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电机转子。一种新能源汽车,包括上述所述的驱动电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中的电机转子包括铁芯以及设置在所述铁芯中轴处的转子轴,所述转子轴的周壁上开设有若干进油孔,所述铁芯包括:第一转子冲片,其上形成有若干过油孔;第二转子冲片,具有与所述过油孔对应设置且联通所述第二转子冲片边缘的出油孔;其中,若干所述第一转子冲片和所述第二转子冲片以所述过油孔和所述出油孔相对的方式叠加于一体,以形成分布在所述铁芯内部的若干油道,冷却液经所述进油孔流动于所述油道内。本专利技术中以过油孔和出油孔对位的方式叠加第一转子冲片和第二转子冲片,其中若干第一转子冲片和第二转子冲片构成了铁芯部分,出油孔和过油孔构成了成型在铁芯内部的油道部分,与现有技术中的油路只设置在铁芯的两端面和外周面上相比,本申请可进一步地将油道实施在铁芯内部,实现对铁芯内部的冷却,以解决铁芯内部无法冷却带来的整体铁芯冷却不均匀,影响电机使用寿命的问题。2.本专利技术中的电机转子中所述过油孔和\或所述出油孔沿同一圆周等间隔分布,以实现叠加后形成的油道,均位于铁芯径向方向的同一位置,且在此径向位置,所形成的油道相对于铁芯的中轴处均匀分布,以保证冷却液均匀的流布在铁芯内部,进一步避免冷却液分布不均匀带来的冷却不均匀现象。3.本专利技术中的电机转子中所述过油孔和所述出油孔分别靠近所述第一转子冲片和所述第二转子冲片的径向中间位置设置,以实现叠加形成后的流道分布在铁芯径向的中间位置,进而在铁芯的径向上依次形成有转子轴内处的冷却、铁芯径向中心处冷却和铁芯外周面冷却的冷却系统,满足于铁芯径向方向上的冷却均匀性的问题。4.本专利技术中的电机转子中所述出油孔具有过油部以及联通所述过油部与所述第二转子冲片边缘的出油部,所述过油部与所述过油孔相对设置,在叠加后上述的出油部可沿铁芯的径向方向形成外界联通的油路,上述油路沿轴向方向分布,可满足铁芯轴向上冷却均匀性的问题。5.本专利技术中的电机转子中所述出油孔与所述出油部被构造为截面形状相同,相同的截面形状可构造成平滑的流道,利于冷却液的流动。6.本专利技术中的电机转子中所述转子挡板朝向所述铁芯的端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底设置有若干流道,所述冷却液从进油孔流经所述流道进入所述过油孔,上述的流道与铁芯的两端面间形成分布在铁芯两端面处的油路,实现对端面处的冷去作用,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中的铁芯的形成过程决定了铁芯内部的油道的过油口分布在铁芯的端面处,流道的设计方便了从转子轴中出来的冷却液更好的导入到铁芯的内部油道中,提高冷却的效率。7.本专利技术中的电机转子中所述通孔的边缘设置有若干缺口,所述缺口与所述进油口对应设置,所述流道的一端头经所述缺口与所述进油口联通,缺口的设置保证了流道与进油口联通的顺畅性,使冷却液的流动不受阻碍,进而提高冷却液的流动能力,改善冷却效果。8.本专利技术中的电机转子中若干所述流道沿所述转子挡板的径向呈辐射状分布,实现了流道为直线流道,直线流道液体流动时受到的阻力较小,且辐射状分布实现了对铁芯端面处较好的覆盖效果,以提高冷却的效率。9.本专利技术中的电机转子中所述转子轴以轴端处始,沿轴线方向被构造出盲孔结构,所述盲孔的孔底部成型有射流面,油泵提供的冷却液喷射到转子轴的盲孔中撞击在上述的射流面处,射流面具有引流作用,可将尽可能多的冷却液引流到进油孔处,提高对油路的供液效率。10.本专利技术中的电机转子中所述转子轴沿轴线方向被构造出两个盲孔结构,实现了可从转子轴的两端供冷却液,加快了冷却液进入油路的效率。11.本专利技术中的电机转子中所述盲孔的内周面沿所述射流面弯曲的方向上设置有若干导油槽,所述导油槽与所述进油孔联通。冷却液喷射到射流面上时,会沿着射流面下流,但进油孔是间隔分布的,导致下流的冷却液在间隔部分无法流入到进油孔中,导油槽可将对应间隔部分的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转子,包括铁芯(1)以及设置在所述铁芯(1)中轴处的转子轴(2),所述转子轴(2)的周壁上开设有若干进油孔(21),其特征在于,所述铁芯(1)包括:第一转子冲片(11),其上形成有若干过油孔(111);第二转子冲片(12),具有与所述过油孔(111)对应设置且联通所述第二转子冲片(12)边缘的出油孔(121);其中,若干所述第一转子冲片(11)和所述第二转子冲片(12)以所述过油孔(111)和所述出油孔(121)相对的方式叠加于一体,以形成分布在所述铁芯(1)内部的若干油道,冷却液经所述进油孔(21)流动于所述油道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转子,包括铁芯(1)以及设置在所述铁芯(1)中轴处的转子轴(2),所述转子轴(2)的周壁上开设有若干进油孔(21),其特征在于,所述铁芯(1)包括:第一转子冲片(11),其上形成有若干过油孔(111);第二转子冲片(12),具有与所述过油孔(111)对应设置且联通所述第二转子冲片(12)边缘的出油孔(121);其中,若干所述第一转子冲片(11)和所述第二转子冲片(12)以所述过油孔(111)和所述出油孔(121)相对的方式叠加于一体,以形成分布在所述铁芯(1)内部的若干油道,冷却液经所述进油孔(21)流动于所述油道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油孔(111)和\或所述出油孔(121)沿同一圆周等间隔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油孔(111)和所述出油孔(121)分别靠近所述第一转子冲片(11)和所述第二转子冲片(12)的径向中间位置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孔(121)具有过油部(1211)以及联通所述过油部(1211)与所述第二转子冲片(12)边缘的出油部(1212),所述过油部(1211)与所述过油孔(111)相对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孔(121)与所述出油部(1212)被构造为截面形状相同。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孔(121)与所述出油部(1212)被构造为圆形、类圆形、多边形中的一种或几种。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子挡板(3),两个所述转子挡板(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家宁吕林阳丁佐蓬肖成健高峰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