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剖分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5855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剖分轴承,包括内、外圈,内、外圈设计成6°×6°交叉剖分结构。内、外圈剖分处内外面设计成6°×6°交叉剖分结构;内、外圈剖分处滚道面加工有斜坡,斜坡尺寸长度2~3mm,剖分连接处低于滚道面0.02~0.04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剖分轴承的结构,使结构设计更加合理,提高了轴承的使用寿命,市场应用更加广阔。(*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剖分轴承。技术背景剖分轴承应用非常广泛,其结构便于拆卸,但传统结构的剖分轴承因轴承内 外圈剖分处易出现错位问题,造成滚子表面易损坏、轴承寿命低等问题。传统剖分轴承结构包括两半外圈、两半内圈、两半保持架、锁紧圈、滚子。 其中外圈、内圈、保持架均为剖分结构,两半内圈由锁紧圈和螺钉紧固,两半 外圈由配套的机械零件紧固。该结构存在以下技术问题在重载、偏载或螺钉松动的情况下造成内、外圈 剖分连接处不能完全吻合,出现错位问题,凸起的部分对滚子的外表面产生较 大的破坏,极大地縮短了轴承的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剖分轴承,对内外圈的剖分结构进行优化设 计,减小剖分处错位对滚子的破坏,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剖分轴承,包括内、 外圈,内、外圈设计成6。X6°交叉剖分结构。所述的内、外圈剖分处内外面设计成6。 X6°交叉剖分结构。所述的内、外圈剖分处滚道面加工有斜坡,斜坡尺寸长度2 3mm,剖分连 接处低于滚道面0.02 0.04mm。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剖分轴承的结构,使结构设计更加合理,提高了轴承的使用寿命,市场应用更加广阔。内、外圈设计为6° X6°交叉剖分结构, 减小内、外圈轴向的位移,内、外圈剖分处内、外面设计为6° X6°交叉剖分 结构,减小内、外圈径向的位移。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外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外圈的侧视图; 图3为本技术外圈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A剖视图; 图5为内圈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6为剖分轴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内、外圈2、 l设计为6。 X6。交叉剖分结构,减小内、外圈2、 1 轴向的位移,外圈结构如图1所示。内、外圈2、 l剖分处内、外面设计为6° X6°交叉剖分结构,减小内、外 圈2、 l径向的位移,外圈结构如图2所示。内、外圈2、 l剖分处滚道面加工斜坡,斜坡尺寸长度为L2=2 3mm,剖分 连接处低于滚道面L^0.02 0.04mm,外圈结构如图3、图4所示。内圈装配结构如图5所示,L4=0.02 0.04mm, L3=6mm;轴承装配图如图6 所示。 -权利要求1、一种剖分轴承,包括内、外圈,其特征在于内、外圈设计成6°×6°交叉剖分结构。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剖分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外圈剖 分处内外面设计成6。 X6。交叉剖分结构。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剖分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外圈剖分处滚道面加工有斜坡,斜坡尺寸长度2 3mm,剖分连接处低于滚道面0.02 0.04mm。专利摘要一种剖分轴承,包括内、外圈,内、外圈设计成6°×6°交叉剖分结构。内、外圈剖分处内外面设计成6°×6°交叉剖分结构;内、外圈剖分处滚道面加工有斜坡,斜坡尺寸长度2~3mm,剖分连接处低于滚道面0.02~0.04mm。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剖分轴承的结构,使结构设计更加合理,提高了轴承的使用寿命,市场应用更加广阔。文档编号F16C33/58GK201121662SQ20072031030公开日2008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11日专利技术者张亭亭, 张黎阳, 璐 李, 李慎华, 陈怀刚, 涛 韩 申请人: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剖分轴承,包括内、外圈,其特征在于:内、外圈设计成6°×6°交叉剖分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黎阳李慎华韩涛李璐陈怀刚张亭亭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