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莆田学院专利>正文

用正弦波逐次叠加逼近锯齿波的教学演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55377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5: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正弦波逐次叠加逼近锯齿波的教学演示装置,包括磁性白板A、B、C、D,各磁性白板上设轨迹滑槽,各个磁性白板后侧面于轨迹滑槽上方设置有与磁性白板上的轨迹滑槽形状相对应的模块条,模块条与轨迹滑槽相平行,模块条下侧面设置有齿条,模块条与磁性白板后侧面磁吸固定,轨迹滑槽内穿有一垂直于磁性白板的转轴,转轴能在水平通槽内沿轨迹滑槽的轨迹移动,转轴后端设置有与齿条啮合传动的齿轮,转轴前端设置有圆盘,圆盘上沿径向由内置外间隔设置若干画笔插孔,本装置操作使用方便,有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理解。

Teaching Demonstration Device for Approaching Sawtooth Wave by Sinusoidal Wave Overlapping Sequential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正弦波逐次叠加逼近锯齿波的教学演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正弦波逐次叠加逼近锯齿波的教学演示装置。
技术介绍
研究《高等数学》关于傅立叶级数的推导、证明、分析、做题、思维过程,无不是把满足狄里赫利条件的某个函数进行正弦函数线性组合或者积分,使任何连续信号或离散序列都可以表示为不同频率的正弦波信号的相加。虽然逻辑上无懈可击,但是,其教学过程从公式到公式,从概念到概念,抽象而深奥;学生普遍感到过于抽象,呆板而乏味。教学结果是多数人都难以掌握和运用。究其教学中原因,教师课堂上只能利用黑板手工绘制简单的、不规则的正弦曲线,对复杂曲线的合成与演示一直是一个难题。导致学生对“如何利用正弦曲线合成任何周期函数曲线”的问题,一直不易理解和掌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用正弦波逐次叠加逼近锯齿波的教学演示装置。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用正弦波逐次叠加逼近锯齿波的教学演示装置,包括磁性白板A、磁性白板B、磁性白板C、磁性白板D,各个磁性白板上均设置有前后贯通的轨迹滑槽,各个磁性白板后侧面于轨迹滑槽上方设置有与磁性白板上的轨迹滑槽形状相对应的模块条,模块条与轨迹滑槽相平行,模块条下侧面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正弦波逐次叠加逼近锯齿波的教学演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磁性白板A、磁性白板B、磁性白板C、磁性白板D,各个磁性白板上均设置有前后贯通的轨迹滑槽,各个磁性白板后侧面于轨迹滑槽上方设置有与磁性白板上的轨迹滑槽形状相对应的模块条,模块条与轨迹滑槽相平行,模块条下侧面设置有齿条,模块条与磁性白板后侧面磁吸固定,轨迹滑槽内穿有一垂直于磁性白板的转轴,转轴能在水平通槽内沿轨迹滑槽的轨迹移动,转轴后端设置有与齿条啮合传动的齿轮,转轴前端设置有圆盘,圆盘上沿径向由内置外间隔设置若干画笔插孔;磁性白板A上的轨迹滑槽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正弦波逐次叠加逼近锯齿波的教学演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磁性白板A、磁性白板B、磁性白板C、磁性白板D,各个磁性白板上均设置有前后贯通的轨迹滑槽,各个磁性白板后侧面于轨迹滑槽上方设置有与磁性白板上的轨迹滑槽形状相对应的模块条,模块条与轨迹滑槽相平行,模块条下侧面设置有齿条,模块条与磁性白板后侧面磁吸固定,轨迹滑槽内穿有一垂直于磁性白板的转轴,转轴能在水平通槽内沿轨迹滑槽的轨迹移动,转轴后端设置有与齿条啮合传动的齿轮,转轴前端设置有圆盘,圆盘上沿径向由内置外间隔设置若干画笔插孔;磁性白板A上的轨迹滑槽为的正弦波基准曲线槽;磁性白板B上的轨迹滑槽为的正弦波叠加曲线槽A;磁性白板C上的轨迹滑槽为的正弦波叠加曲线槽B;磁性白板D上的轨迹滑槽为的正弦波叠加曲线槽C。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正弦波逐次叠加逼近锯齿波的教学演示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同彬吕振祥康新
申请(专利权)人:莆田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