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晶电视
本技术涉及一种液晶电视,属于液晶显示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的液晶电视通常为壳体、背光模组(反射纸、导光板、光学膜片、灯条、背光结构件)和显示屏一体化设计,存在以下缺点:1、整机分上下两部,上部较薄,下部很厚,且即使是超薄设计产品,上部设计厚度也普通在8-10mm。以专利文本CN207851473U为例,其通过适当调整散热器及灯条的结构方式,取消了传统电视中压膜片的胶框,使其集成到面框截面中,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装置结构,减小了产品厚度,但由于其U型框的截面采用U型槽设计,使得产品的整体厚度减小有限。2、下部因为信号处理板、电源、扬声器/音箱的装配需求比较厚,通常是将壳体的背面下方设置为凸出结构,导致壁挂安装后显示屏离墙距离远、形态突兀。3、即使是采用分体设计的液晶电视也改善有限,显示端厚度仍很厚,壁挂后距墙距离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产品整体厚度更薄的液晶电视。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液晶电视,包括显示屏和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包括背板、膜片组、压条、灯条、散热器和U型框,膜片组包括依次叠设在背板正面的反射纸 ...
【技术保护点】
1.液晶电视,包括显示屏(16)和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包括背板(113)、膜片组、压条(13)、灯条(15)、散热器和U型框,膜片组包括依次叠设在背板(113)正面的反射纸(111)、导光板(112)、光学膜片(12),U型框背面与背板(113)正面固定连接,散热器固定设于背板(113)上,散热器位于U型框的开口一侧,灯条(15)和压条(13)固定设于散热器上,压条(13)与U型框配合形成矩形框体,膜片组设于矩形框体内,矩形框体的正面与显示屏(16)背面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反射纸(111)一面与导光板(112)背面粘接、另一面与背板(113)正面粘接,光学膜片(12)的侧面 ...
【技术特征摘要】
1.液晶电视,包括显示屏(16)和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包括背板(113)、膜片组、压条(13)、灯条(15)、散热器和U型框,膜片组包括依次叠设在背板(113)正面的反射纸(111)、导光板(112)、光学膜片(12),U型框背面与背板(113)正面固定连接,散热器固定设于背板(113)上,散热器位于U型框的开口一侧,灯条(15)和压条(13)固定设于散热器上,压条(13)与U型框配合形成矩形框体,膜片组设于矩形框体内,矩形框体的正面与显示屏(16)背面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反射纸(111)一面与导光板(112)背面粘接、另一面与背板(113)正面粘接,光学膜片(12)的侧面具有凸块,U型框的内沿设置有与光学膜片(12)上的凸块相适配的卡槽,光学膜片(12)和U型框的内沿通过卡合结构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电视,其特征在于:压条(13)设于矩形框体的下方侧,U型框包括上中框(115)、左中框(116)和右中框(7);U型框内沿的卡槽设于上中框(115)的下沿,上中框(115)下沿的卡槽为T型槽。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电视,其特征在于:左中框(116)内沿或右中框(7)内沿或两者均设有用于卡接光学膜片(12)的卡槽,该卡槽为矩形槽或梯形槽。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电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中框(118),下中框(118)固定连接在散热器上,下中框(118)能够将压条(13)与显示屏(16)的连接缝遮盖。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电视,其特征在于:散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少明,张浩,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