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光ITO玻璃基板、一种内置发光装置液晶显示器,该发光ITO玻璃基板包括玻璃基板、ITO导电膜、PI定向层,其特征在于,所述ITO导电膜与PI定向层之间依次设有发光层和绝缘层。所述发光层采用纳米颗粒碱土铝酸盐长余辉光致发光材料,厚度为10~60μm,所述绝缘层采用二氧化硅SiO₂,厚度为600‑1500埃。内置发光装置液晶显示器包括上、下发光ITO玻璃基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去掉了普通的背光源,于上、下ITO玻璃基板上均设置发光层,实现了无需增加背光源的情况下,可以凸现液晶显示器的显示内容;降低了液晶显示器的能源耗损、减小了液晶显示器的厚度、延长了液晶显示器的使用寿命、降低了制造成本。
A Luminescent ITO Glass Substrate and LCD with Built-in Luminescent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光ITO玻璃基板及内置发光装置液晶显示器
本技术涉及显示器
,尤其涉及一种发光ITO玻璃基板、一种内置发光装置液晶显示器。
技术介绍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各种各样的高科技产品走进我们的生活,伴随着液晶显示器的使用量也同比增加。液晶显示器的显示方式为:在上ITO导电膜(203)和下ITO导电膜(403)之间形成电场,使液晶分子(3)在此电场的作用下发生排列方向变化,从而使外界光源的透过率发生改变,以此完成显示。传统的液晶显示器是采用贴附反射偏光片或安装背光源来凸现显示内容的。前者局限与环境(如:光线弱、昏暗的情况下不能看到显示),后者需打开背光源来凸现显示内容。然背光源耗费电能源及寿命有限,不能完全满足显示需求,且还增加了液晶显示器的厚度,增加了液晶显示器的制作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光ITO玻璃基板以及一种内置发光装置液晶显示器,采用光致发光材料实现了无需增加背光源的情况下,可以凸现液晶显示器的显示内容,结构简单、降低了液晶显示器的能源耗损、减小了液晶显示器的厚度、延长了液晶显示器的使用寿命、降低了制造成本。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发光ITO玻璃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玻璃基板、ITO导电膜、PI定向层,所述ITO导电膜设于玻璃基板下面,所述PI定向层设于ITO导电膜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ITO导电膜与PI定向层之间依次设有发光层和绝缘层。进一步的,所述发光层厚度设为10~60μm。进一步的,所述发光层采用纳米颗粒碱土铝酸盐长余辉光致发光材料。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层采用二氧化硅SiO2,该绝缘层厚度均设为600-1500埃。本技术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内置发光装置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上偏光片、上发光ITO玻璃基板、液晶分子、下发光ITO玻璃基板、下偏光片,所述上、下发光ITO玻璃基板均为上述发光ITO玻璃基板,所述上发光ITO玻璃基板包括上玻璃基板、上ITO导电膜、上发光层、上绝缘层、上PI定向层,所述下发光ITO玻璃基板包括下玻璃基板、下ITO导电膜、下发光层、下绝缘层、下PI定向层,所述上、下发光ITO玻璃基板上、下对称设置,所述液晶分子设于上PI定向层与下PI定向层之间。进一步的,所述上绝缘层与下绝缘层之间设有胶框,所述上PI定向层、液晶分子、下PI定向层设于胶框的内侧。本技术去掉了安装在普通液晶显示器后面的背光源,在液晶显示器的上、下ITO玻璃基板上均设置发光层。发光层采用的光致发光材料(纳米颗粒碱土铝酸盐长余辉材料)具有多种颜色,可根据需要自行选择颜色,可以是红色、蓝色或紫色,可以选择一种颜色,也可选择两种或多种颜色混合。发光层可在白天时吸收光能并将光能存储,晚上再利用存储的光能进行发光。发光层在白天吸收15~30分钟的光能,并将光能储存,晚上可利用此光能持续发光14~20小时,完全满足了液晶显示器对光源的需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去掉了普通的背光源,于上、下ITO玻璃基板上均设置发光层,实现了无需增加背光源的情况下,可以凸现液晶显示器的显示内容;降低了液晶显示器的能源耗损、减小了液晶显示器的厚度、延长了液晶显示器的使用寿命、降低了制造成本,使液晶显示器的使用领域更广泛,方便了更多领域对液晶显示器的使用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为传统液晶显示器加背光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偏光片,2a、传统上ITO玻璃基板,2、上发光ITO玻璃基板,201、上玻璃基板,202、上ITO导电膜,203、上PI定向层,204、上发光层,205、上绝缘层,3、液晶分子,4a、传统下ITO玻璃基板,4、下发光ITO玻璃基板,401、下玻璃基板,402、下ITO导电膜,403、下PI定向层,404、下发光层,405、下绝缘层,5、下偏光片,6、胶框,7、背光源。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内置发光装置液晶显示器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上偏光片1、上发光ITO玻璃基板2、液晶分子3、下发光ITO玻璃基板4、下偏光片5,上发光ITO玻璃基板2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连接的上玻璃基板201、上ITO导电膜202、上发光层204、上绝缘层205、上PI定向层203,下发光ITO玻璃基板4包括从下往上依次连接的下玻璃基板401、下ITO导电膜402、下发光层404、下绝缘层405、下PI定向层403,液晶分子3设于上PI定向层203与下PI定向层403之间,上绝缘层205、下绝缘层405之间设有胶框6,上PI定向层203、液晶分子3、下PI定向层403均设于胶框6的内侧。实施例一:上发光层204、下发光层404均采用纳米颗粒碱土铝酸盐长余辉光致发光材料,厚度均为10μm;上绝缘层205、下绝缘层405均采用二氧化硅SiO2,厚度均为600埃。实施例二:上发光层204、下发光层404均采用纳米颗粒碱土铝酸盐长余辉光致发光材料,厚度均为60μm;上绝缘层205、下绝缘层405均采用二氧化硅SiO2,厚度均为1500埃。实施例三:上发光层204、下发光层404均采用纳米颗粒碱土铝酸盐长余辉光致发光材料,厚度均为40μm;上绝缘层205、下绝缘层405均采用二氧化硅SiO2,厚度分别为800埃、1200埃。实施例四:上发光层204、下发光层404均采用纳米颗粒碱土铝酸盐长余辉光致发光材料,厚度分别为40μm、50μm;上绝缘层205、下绝缘层405均采用二氧化硅SiO2,厚度均为1000埃。相对于图2所示的传统液晶显示器,本技术实施例一至四所提供的上发光ITO玻璃基板2、下发光ITO玻璃基板4分别设有上发光层204、下发光层404,上发光层204、下发光层404均采用了纳米颗粒碱土铝酸盐长余辉光致发光材料,该光致发光材料具有多种颜色,可根据需要自行选择颜色,可以是红色、蓝色或紫色,可以选择一种颜色,也可选择两种或多种颜色混合。上发光层204、下发光层404可在白天时吸收光能并将光能存储,晚上再利用存储的光能进行发光。上发光层204、下发光层404在白天吸收15~30分钟的光能,并将光能储存,晚上可利用此光能持续发光14~20小时,完全满足了液晶显示器对光源的需求。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光ITO玻璃基板,包括玻璃基板、ITO导电膜、PI定向层,所述ITO导电膜设于玻璃基板下面,所述PI定向层设于ITO导电膜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ITO导电膜与PI定向层之间依次设有发光层和绝缘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光ITO玻璃基板,包括玻璃基板、ITO导电膜、PI定向层,所述ITO导电膜设于玻璃基板下面,所述PI定向层设于ITO导电膜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ITO导电膜与PI定向层之间依次设有发光层和绝缘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光ITO玻璃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层厚度设为10~60μ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光ITO玻璃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层采用纳米颗粒碱土铝酸盐长余辉光致发光材料。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光ITO玻璃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采用二氧化硅SiO2,该绝缘层厚度均设为600-1500埃。5.一种内置发光装置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念红,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轩宜之家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