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下放于管沟用的安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5069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管道下放于管沟用的安装装置包括:高度可调节的支撑架,跨设于管沟,且滑设于管沟的相对两侧的地面;以及供与管道可拆卸地连接的固定结构,以高度可调节的方式固定于支撑架的内部,固定结构的宽度小于管沟的宽度,通过调节固定结构,从而将管道下放于管沟内。管道安装中,通过将支撑架架设于管沟上并滑设于管沟两侧的地面上,在接下来的施工中就通过移动支撑架来轻松的将施工所需的管道及其他安装所需的物料进行支撑并进行移动,通过采用固定结构固定住施工所需的管道,并且可以在施工结束后轻松的将施工所需的管道与固定结构分离开。通过调节固定结构的高度位置,进而调节管道的高度位置提升管道安装的准确性。

Installation Device for Pipeline Lowering in Pipe Trenc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道下放于管沟用的安装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指一种管道下放于管沟用的安装装置。
技术介绍
管道施工是建筑施工的一个重要门类,而管道线路工程是整个管道工程施工中的主体部分,它有独特的施工程序和专用的施工机具,如挖沟机、焊接机、绝缘机、弯管机、吊管机以及试压设备等,而海洋管道的施工则需要使用开沟船、铺管船等专用船舶。在特殊地段的线路上,还要采用新的施工技术和设备,如开沟的爆破技术,穿越河流时采用的定向钻孔机和在冻土地带使用的开挖机等,为了达到管道施工的质量要求,许多国家编制有国家的或学会的管道工程标准。而现有的将管道下放于管沟的施工中,大多采用吊车结合人力进行管道的升降及移动,但是吊车的能动性差,施工成本高,人力效率低,施工人员难以将施工所用的管道轻松移动至指定位置,在出现施工偏差的时候难以根据需要调节高度及水平位置的装置,造成施工的极大不易,降低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管道下放于管沟用的安装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吊车的能动性差,施工成本高,人力效率低,施工人员难以将施工所用的管道轻松移动至指定位置,在出现施工偏差的时候难以根据需要调节高度及水平位置的装置,造成施工的极大不易,降低施工效率的问题。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提供一种管道下放于管沟用的安装装置,包括:高度可调节的支撑架,跨设于管沟,且滑设于所述管沟的相对两侧的地面;以及供与管道可拆卸地连接的固定结构,以高度可调节的方式固定于所述支撑架的内部,所述固定结构的宽度小于所述管沟的宽度,通过调节所述固定结构,从而实现将所述管道下放于所述管沟内。本技术管道下放于管沟用的安装装置的有益效果:管道安装的施工过程中,通过将支撑架架设于管沟上并滑设于管沟两侧的地面上,在接下来的施工中就通过移动支撑架来轻松的将施工所需的管道及其他安装所需的物料进行支撑并进行移动,调节方便,灵活。通过采用固定结构固定住施工所需的管道,并且可以在施工结束后轻松的将施工所需的管道与固定结构分离开,便于该装置多次使用。通过调节所述固定结构的高度位置,进而调节固定结构所固定的管道的高度位置,从而将管道吊装下放到管沟内进行安装固定,方便调节移动管道,降低被安装管道与其他管道之间的高度误差,进而提升建筑施工中管道安装的准确性。本技术管道下放于管沟用的安装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固定有至少一对滚轮,所述滚轮滑设于所述管沟的相对两侧的地面。本技术管道下放于管沟用的安装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撑架连接有至少一对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底端垂直固定于所述滚轮,通过所述第一气缸驱动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在竖直方向作直线往复运动,从而实现调节支撑架的支撑高度。本技术管道下放于管沟用的安装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气缸的底端固定有长度可调节的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的底端和所述滚轮固定连接。本技术管道下放于管沟用的安装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固定结构连接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底端垂直固定于所述固定结构,所述第二气缸的顶端垂直固定于所述支撑架,通过所述第二气缸驱动所述固定结构在竖直方向作直线往复运动,从而实现调节所述固定结构的高度位置。本技术管道下放于管沟用的安装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气缸的底端固定有长度可调节的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的底端和所述固定结构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本技术管道下放于管沟用的安装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固定结构为上下设置一对箍环,所述箍环的端部形成横向的连接端,通过螺栓穿设一对箍环的连接端并螺合螺母以实现固定连接一对所述箍环。本技术管道下放于管沟用的安装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伸缩杆的底端贴设于位于上方的所述箍环的对应的连接端,并通过所述螺栓穿设固定。本技术管道下放于管沟用的安装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固定结构的底部固定有横向设置的底板,所述底板竖向固定有支柱,所述支柱顶撑固定于所述固定结构的底部。本技术管道下放于管沟用的安装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固定结构和所述支柱之间的缓冲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管道下放于管沟用的安装装置的施工状态的竖向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管道下放于管沟用的安装装置的施工状态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管道下放于管沟用的安装装置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管道下放于管沟用的安装装置的侧视图。图5为本技术管道下放于管沟用的安装装置的控制面板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阅图1,显示了本技术管道下放于管沟用的安装装置的施工状态的竖向剖视图。参阅图2为本技术管道下放于管沟用的安装装置的施工状态的俯视图。参阅图3为本技术管道下放于管沟用的安装装置的主视图。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管道下放于管沟用的安装装置包括:高度可调节的支撑架10,跨设于管沟20,且滑设于所述管沟20的相对两侧的地面;以及供与管道30可拆卸地连接的固定结构40,高度可调节的方式固定于所述支撑架10的内部,所述固定结构40的宽度小于所述管沟20的宽度,通过调节所述固定结构40,从而实现将所述管道30下放于所述管沟20内。作为本技术管道下放于管沟用的安装装置的一较佳实施方式,参阅图4为本技术管道下放于管沟用的安装装置的侧视图。结合图1至图4所示,所述支撑架10的底部固定有至少一对滚轮50,所述滚轮50滑设于所述管沟20的相对两侧的地面,从而减小支撑架10和地面的摩擦阻力,方便移动支撑架10,从而方便移动和支撑架10固定的固定结构40,便于将管道沿着管沟20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作为本技术管道下放于管沟用的安装装置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结合图1至图4所示,所述支撑架10连接有至少一对第一气缸60,所述第一气缸60的底端垂直固定于所述滚轮50,通过所述第一气缸60驱动所述支撑架10的顶部在竖直方向作直线往复运动,从而实现调节支撑架10的支撑高度。第一气缸60包括缸筒,插设于缸筒内的活塞和活塞杆。第一气缸60为引导活塞在缸筒内进行直线往复运动的圆筒形金属机件,空气在发动机气缸中通过膨胀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气体在压缩机气缸中接受活塞压缩而提高压力,从而活塞杆驱动支撑架10的顶部在竖直方向作直线往复运动,以调节支撑架10的支撑高度。作为本技术管道下放于管沟用的安装装置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结合图1至图4所示,所述第一气缸60的底端固定有长度可调节的第一伸缩杆61,所述第一伸缩杆61的底端和所述滚轮50固定连接。第一伸缩杆61为长度可调节的结构,从而可以调节支撑架10的高度。作为本技术管道下放于管沟用的安装装置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结合图1至图4所示,所述固定结构40连接有第二气缸70,所述第二气缸70的底端垂直固定于所述固定结构40,所述第二气缸70的顶端垂直固定于所述支撑架10,通过所述第二气缸70驱动所述固定结构40在竖直方向作直线往复运动,从而实现调节所述固定结构40的高度位置。第二气缸70包括缸筒,插设于缸筒内的活塞和活塞杆。第二气缸70为引导活塞在缸筒内进行直线往复运动的圆筒形金属机件,空气在发动机气缸中通过膨胀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气体在压缩机气缸中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道下放于管沟用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高度可调节的支撑架,跨设于管沟,且滑设于所述管沟的相对两侧的地面;以及供与管道可拆卸地连接的固定结构,以高度可调节的方式固定于所述支撑架的内部,所述固定结构的宽度小于所述管沟的宽度,通过调节所述固定结构,从而实现将所述管道下放于所述管沟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道下放于管沟用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高度可调节的支撑架,跨设于管沟,且滑设于所述管沟的相对两侧的地面;以及供与管道可拆卸地连接的固定结构,以高度可调节的方式固定于所述支撑架的内部,所述固定结构的宽度小于所述管沟的宽度,通过调节所述固定结构,从而实现将所述管道下放于所述管沟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下放于管沟用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固定有至少一对滚轮,所述滚轮滑设于所述管沟的相对两侧的地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下放于管沟用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连接有至少一对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底端垂直固定于所述滚轮,通过所述第一气缸驱动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在竖直方向作直线往复运动,从而实现调节支撑架的支撑高度。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道下放于管沟用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缸的底端固定有长度可调节的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的底端和所述滚轮固定连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下放于管沟用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连接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底端垂直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春生陈琪潘宁任泓帆史隆杰雷金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