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管施工中的钢管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99581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4: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顶管施工中的钢管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制作可调节支撑架:所述可调节支撑架包括底座、支座以及滚轴;2)确定安装位置:根据单节砼管的长度确定可调节支撑架的个数及安装位置;3)安装可调节支撑架:通过膨胀螺栓将可调节支撑架安装在安装位置;4)顶推钢管;5)钢管续接;再对后一钢管的后端进行顶推;6)重复步骤5),直至钢管顶推施工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更好地实现钢管与砼管的(上下)对中,并且施工方便,从而能够大大提高整个管道的抗变形能力;同时,能够避免钢管外壁的防腐层因摩擦而损坏;从而提高钢管的使用寿命。

A Steel Pipe Construction Method in Pipe Jacking Constr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顶管施工中的钢管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顶管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顶管施工中的钢管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顶管施工就是非开挖施工方法,是一种不开挖或者少开挖的管道埋设施工技术。顶管法施工就是在工作坑内借助于顶进设备产生的顶力,克服管道与周围土壤的摩擦力,将管道按设计的坡度顶入土中,并将土方运走。一节管子完成顶入土层之后,再下第二节管子继续顶进。其原理是借助于主顶油缸及管道间、中继间等推力,把工具管或掘进机从工作坑内穿过土层一直推进到接收坑内吊起。管道紧随工具管或掘进机后,埋设在两坑之间。现场实际施工的过程中,有部分管道从隧道、地铁等上方穿过,按照设计要求,这种环境下需要在混凝土管道中套一根钢管,避免砼管沉降,引起渗水对下方地铁运行造成影响。传统施工过程中钢管直接放入砼管内部,用千斤顶顶进,钢管外部的防腐层会被砼管壁直接磨掉,导致防腐层失效,大大缩短了钢管的使用寿命;并且,在施工后,钢管无法与砼管有效地进行(上下)对中,这样也会造成砼管变形后,直接作用于钢管,使钢管遭到损坏,大大降低了整个管道(包括砼管与钢管)的抗变形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钢管顶推过程中无法(上下)对中,钢管防腐层易与砼管摩擦造成损伤等问题,提供一种顶管施工中的钢管施工方法,能够更好地实现钢管与砼管的(上下)对中,并且施工方便,从而能够大大提高整个管道的抗变形能力;同时,能够避免钢管外壁的防腐层因摩擦而损坏;从而提高钢管的使用寿命。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顶管施工中的钢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制作可调节支撑架:所述可调节支撑架包括底座、支座以及滚轴;所述支座设于底座上方,其下侧面通过两调节螺杆与底座的上侧面相连;在支座的上侧面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至少一滚轴槽,在各滚轴槽内分别设有一滚轴,所述滚轴的上侧凸出于支座的上侧面,且滚轴能够绕其轴心线自由转动;在底座的两侧,还分别设有一连接板,在定位板上设有固定孔;2)确定安装位置:根据单节砼管的长度确定可调节支撑架的个数及安装位置,并在该安装位置开设安装孔;3)安装可调节支撑架:通过膨胀螺栓将可调节支撑架安装在安装位置,其中,可调节支撑架的滚轴处于水平状态,并且其轴向与砼管的轴向垂直;然后调节支座的高度,使滚轴的上侧位于设计高度;4)顶推钢管:在砼管端部外搭建钢管支架,并使该钢管支架的上侧面与可调节支撑架的滚轴的上侧面平齐;然后将钢管的前端对准砼管的端部,通过顶推装置顶推钢管的后端,使钢管的前端进入砼管内,直至钢管的后端靠近砼管的端部;5)钢管续接:当前一钢管的后端靠近砼管的端部时,控制顶推装置复位;将后一钢管至于钢管支架上,然后将后一钢管的前端与前一钢管的后端焊接;再对后一钢管的后端进行顶推;6)重复步骤5),直至钢管顶推施工完成。进一步地,在支座的下侧面对应调节螺杆的位置设有沉孔,所述调节螺杆上端伸入该沉孔内,且调节螺杆的上端能够在沉孔内自由转动;在底座的上侧面,设有一导向孔,所述调节螺杆的下端伸入该导向孔内;在调节螺杆上设有一调节件,通过转动该调节件,能使支座上下移动。进一步地,所述调节螺杆与导向孔间隙配合;所述调节件为套设在调节螺杆上的调节螺母,且该调节螺母与调节螺杆螺纹配合相连。进一步地,在调节螺母与底座之间设有一垫片。进一步地,所述滚轴槽的底面呈与滚轴侧壁相对应的圆弧形,所述滚轴的下侧与滚轴槽的底部贴合。进一步地,所述滚轴通过连接轴与滚轴槽的两端转动连接,在滚轴槽的两端的侧壁上分别设有一安装槽,且该安装槽的上端贯穿支座的上侧面;所述连接轴从安装槽的上端置入安装槽内,并与安装槽转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轴的端部设有轴承,所述轴承安装于安装槽内并与支座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和滚轴均由钢材制成,所述支座由聚丙烯材料加工制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采用本方法进行施工,操作方便、快捷,并且能够有效地实现钢管与砼管的对中,从而能够大大提高整个管道的抗变形能力;同时,能够避免钢管外壁的防腐层因摩擦而损坏,从而提高钢管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可调节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支座,3—滚轴,4—调节螺杆,5—调节件,6—连接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参见图1,一种顶管施工中的钢管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制作可调节支撑架:所述可调节支撑架包括底座1、支座2以及滚轴3;所述支座2设于底座1上方,其下侧面通过两调节螺杆4与底座1的上侧面相连。其中,所述底座1的下侧面为弧形面(与砼管内壁相对应的弧形面);这样,在使用过程中,底座1能够更好地与砼管内壁贴合,从而提高整个可调节支撑架的稳定性。在支座2的下侧面对应调节螺杆4的位置设有沉孔,所述调节螺杆4上端伸入该沉孔内。在底座1的上侧面,设有一导向孔,所述调节螺杆4的下端伸入该导向孔内;在调节螺杆4上设有一调节件5,通过转动该调节件5,能使支座2上下移动。具体实施时,所述调节螺杆4与导向孔间隙配合;所述调节件5为套设在调节螺杆4上的调节螺母,且该调节螺母与调节螺杆4螺纹配合相连;并且该调节螺母与底座1的上表面贴合在一起。本方案中,调节螺母与调节螺杆4之间形成丝杆副,由于调节螺杆4与支座2固定连接,而调节螺母与底座1贴合,使调节螺母无法向下移动,因而在转动调节螺母的过程中,调节螺杆4会向上移动,从而实现支座2的高低调节;整个方案装配简单、方便,并且施工操作也更加简单。在调节螺母与底座1之间设有一垫片;这样,能够防止调节螺母与底座1直接接触产生的摩擦造成调节螺母或底座1磨损,从而延长整个可调节支撑架的使用寿命。在支座2的上侧面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至少一滚轴槽,所述滚轴槽的底面呈与滚轴3侧壁相对应的圆弧形。在各滚轴槽内分别设有一滚轴3,所述滚轴3的下侧与滚轴槽的底部贴合,其上侧凸出于支座2的上侧面,且滚轴3能够绕其轴心线自由转动。所述滚轴3通过连接轴与滚轴槽的两端转动连接,在滚轴槽的两端的侧壁上分别设有一安装槽,且该安装槽的上端贯穿支座2的上侧面;所述连接轴从安装槽的上端置入安装槽内,并与安装槽转动连接。采用该方案,能够保证滚轴3的轴心线始终位于同一位置,避免因为滚轴3的磨损或支座2的磨损造成滚轴3整体下陷,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整个支撑架的使用寿命。所述连接轴的端部设有轴承,所述轴承安装于安装槽内并与支座2固定连接。这样使滚轴3的转动更加顺畅,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少钢管在移动过程中产生的摩擦力,使钢管的移动更加快捷,同时进一步减少钢管的磨损。在底座1的两侧,还分别设有一连接板6,在定位板上设有固定孔。所述连接板6靠近底座1的下侧,这样通过连接板6进行底座1的安装固定,更加方便、快捷,并且固定效果更好。所述底座1和滚轴3均由钢材制成,所述支座2由聚丙烯材料加工制成。底座1和滚轴3均由钢材制成结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更强;支座2采用聚丙烯材料,由于聚丙烯材料具有不变形、高刚度、高表面强度、化学稳定性好、表面光滑等特性,从而使得支座2整体的安装维护方便,使用寿命长,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能,对一般酸、碱、盐及各种溶剂,均有较强耐腐蚀性能。2)确定安装位置:根据单节砼管的长度确定可调节支撑架的个数及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顶管施工中的钢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制作可调节支撑架:所述可调节支撑架包括底座、支座以及滚轴;所述支座设于底座上方,其下侧面通过两调节螺杆与底座的上侧面相连;在支座的上侧面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至少一滚轴槽,在各滚轴槽内分别设有一滚轴,所述滚轴的上侧凸出于支座的上侧面,且滚轴能够绕其轴心线自由转动;在底座的两侧,还分别设有一连接板,在定位板上设有固定孔;2)确定安装位置:根据单节砼管的长度确定可调节支撑架的个数及安装位置,并在该安装位置开设安装孔;3)安装可调节支撑架:通过膨胀螺栓将可调节支撑架安装在安装位置,其中,可调节支撑架的滚轴处于水平状态,并且其轴向与砼管的轴向垂直;然后调节支座的高度,使滚轴的上侧位于设计高度;4)顶推钢管:在砼管端部外搭建钢管支架,并使该钢管支架的上侧面与可调节支撑架的滚轴的上侧面平齐;然后将钢管的前端对准砼管的端部,通过顶推装置顶推钢管的后端,使钢管的前端进入砼管内,直至钢管的后端靠近砼管的端部;5)钢管续接:当前一钢管的后端靠近砼管的端部时,控制顶推装置复位;将后一钢管至于钢管支架上,然后将后一钢管的前端与前一钢管的后端焊接;再对后一钢管的后端进行顶推;6)重复步骤5),直至钢管顶推施工完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管施工中的钢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制作可调节支撑架:所述可调节支撑架包括底座、支座以及滚轴;所述支座设于底座上方,其下侧面通过两调节螺杆与底座的上侧面相连;在支座的上侧面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至少一滚轴槽,在各滚轴槽内分别设有一滚轴,所述滚轴的上侧凸出于支座的上侧面,且滚轴能够绕其轴心线自由转动;在底座的两侧,还分别设有一连接板,在定位板上设有固定孔;2)确定安装位置:根据单节砼管的长度确定可调节支撑架的个数及安装位置,并在该安装位置开设安装孔;3)安装可调节支撑架:通过膨胀螺栓将可调节支撑架安装在安装位置,其中,可调节支撑架的滚轴处于水平状态,并且其轴向与砼管的轴向垂直;然后调节支座的高度,使滚轴的上侧位于设计高度;4)顶推钢管:在砼管端部外搭建钢管支架,并使该钢管支架的上侧面与可调节支撑架的滚轴的上侧面平齐;然后将钢管的前端对准砼管的端部,通过顶推装置顶推钢管的后端,使钢管的前端进入砼管内,直至钢管的后端靠近砼管的端部;5)钢管续接:当前一钢管的后端靠近砼管的端部时,控制顶推装置复位;将后一钢管至于钢管支架上,然后将后一钢管的前端与前一钢管的后端焊接;再对后一钢管的后端进行顶推;6)重复步骤5),直至钢管顶推施工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管施工中的钢管施工方法,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欢钟晟罗兴斌陈家祥李红伟叶洪兵杨松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