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3D打印模型修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04085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1: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3D打印模型修复方法,包括:1)将待处理的3D打印模型放置于光固化箱进行光固化处理;2)将光敏树脂填充在3D打印模型倒凹面部位;3)将光敏树脂进行光固化处理;4)根据所述填充量判断是否完成修复,若填充量达到要求,则对所述3D打印模型的修复完成;否则,重复步骤2)和步骤3),直至对所述3D打印模型的修复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模型修复技术,用光敏树脂材料进行局部倒凹面填充,用于患者佩戴矫治器易于摘戴。

A New Repair Method for 3D Printing Mod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3D打印模型修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口腔正畸矫治
,具体涉及的是一种新型3D打印模型修复方法。
技术介绍
3D打印模型修复是隐形矫治器制作过程中比较重要的环节,传统的制作方法多采用医用蜡加热溶解为液体状态,后使用工具将蜡液滴入需要补充位置待蜡液自然冷却成固体后可将需要填补位置填充,如需要填充面积或体积较大,则反复填入蜡液制止达到所要填充量。其缺点是医用蜡的熔点为60°左右。在后面一道工序制作压膜制作中,原材料的加热温度超过200度。那么填在模型倒凹面上的医用蜡会因受热二融化为液体,所填充面产生形变,在受压力过程中液态蜡被挤压布满3D打印模型的任意角落。使最终产品矫治器布满蜡液。因为腊液的熔点为60度左右,所以矫治器需加热到60度以上,才能将腊液溶解,清洗干净。而产品矫治器的受热温度40度以上,将产生形变。60度以上温度会使矫治器产品产生不可逆转的形变,导致产品报废。所以,此方式不能讲蜡正常清洗掉。也就导致布满蜡液矫治器产品无法直接在患者口中佩戴,因隐形矫治器产品有一定的水融型,其他化学溶剂清洗容易被产品所吸收。而隐形矫治器作为二类医疗器械产品正常在口内使用时间超过20小时。所以,不能使用其他化学物品处理、清洗矫治器产品表面医用蜡。因此,在此操作工艺方法中,就需要在原材料表面附加隔离膜,用来隔离防止医用蜡直接溶解到最终产品上。增加了隔离膜的厚度在0.08毫米左右。在压膜制作工艺完成后,此隔离膜因其延展性远比矫治器原材料要差,所以厚度仍然在0.07毫米左右。就说明矫治器产品与实际牙齿之间将有0.07毫米的空间存在。如矫治器产品单步设计预期移动量为0.2MM时,实际移动量将比预期移动目标损失35%。当单步设计移动量为0.3mm时,实际移动量将比预期移动目标损失23%。在平均每个患者设计40步移动量时,其产品的实际治疗效果将无法达到预期治疗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3D打印模型修复方法,其能够是产品100%的贴合患者牙齿表面。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概述如下:一种新型3D打印模型修复方法,其中,包括:1)将待处理的3D打印模型放置于光固化箱进行光固化处理;2)将光敏树脂填充在3D打印模型倒凹面部位;3)将光敏树脂进行光固化处理;4)根据所述填充量判断是否完成修复,若填充量达到要求,则对所述3D打印模型的修复完成;否则,重复步骤2)和步骤3),直至对所述3D打印模型的修复完成。优选的是,所述的新型3D打印模型修复方法,其中,按重量份计,所述光敏树脂包括以下组分:优选的是,所述的新型3D打印模型修复方法,其中,所述不饱和聚酯树脂由四氢化邻苯二甲酸酐、乙二酸与一缩二丙二醇在过氧化环己酮的作用下缩聚反应得到。优选的是,所述的新型3D打印模型修复方法,其中,所述低聚物为环氧丙烯酸树脂和乙烯-丙烯酸-聚酯共聚物的混合物。优选的是,所述的新型3D打印模型修复方法,其中,所述丙烯酸酯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甲基环己酯、甲基丙烯酸四氢呋喃酯、二甲基丙烯酸三乙二醇酯、甲基丙烯酸叔丁基氨基乙酯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是,所述的新型3D打印模型修复方法,其中,所述光引发剂包括45wt%~50wt%α,α-二甲氧基-α-苯基苯乙酮、25wt%~30wt%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和20wt%~25wt%β-(3,4-环氧基环己基)甲基三甲氧基硅烷。优选的是,所述的新型3D打印模型修复方法,其中,所述助剂包括触变剂、流平剂、增塑剂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的是,所述的新型3D打印模型修复方法,其中,所述触变剂包括32wt%~40wt%有机膨润土和60wt%~68wt%氢化蓖麻油。优选的是,所述的新型3D打印模型修复方法,其中,所述流平剂包括45wt%~50wt%甲基乙氧基硅油和50wt%~55wt%3-氨基丙基)硅烷三醇。优选的是,所述的新型3D打印模型修复方法,其中,所述增塑剂选自癸二酸酯、己二酸酯、石蜡中的一种。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模型修复技术,用光敏树脂材料进行局部倒凹面填充,倒凹面包括但不限于,磨牙区缺牙位置、前牙区牙区缺牙位置、磨牙舌侧倾斜时舌侧倒凹位置、前牙拥挤时牙位之间倒凹位置、牙冠龋洞,用于患者佩戴矫治器易于摘戴。(2)本专利技术的光敏树脂材料,体积收缩率均在0.8%左右,实现了极低的体积收缩率,使得光敏树脂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因为收缩而发生较大形变,对于得到高精度的局部倒凹面填充至关重要,利于产品形状的保持。(3)光敏树脂在弹性极限内抵抗弯曲变形应力大,强度高,产生变形能力相对性小,机械强度大,得到的光敏树脂对外界的抵抗力强,耐温效果好,大大增加使用寿命,满足模型修复要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新型3D打印模型修复方法,是利用光敏树脂为材料作为填补倒凹的原材料,光敏树脂材料的优点是在接受一定的光源环境下会固化为和3D打印模型同等性质的固体,其特性是有一定的坚韧性和耐温性,形变率极小,耐温性则可以保证加热温度100度以上时不会产生变形或溶解,就是说,在直接接触产品表面时在产品上不会留有任何痕迹,从使矫治器产品能够100%的贴合牙齿表面,使设计移动效果能够通过患者佩戴矫治器100%的表达出预期治疗结果。从而可以保证设计效果与预期效果能够匹配。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3D打印模型修复方法,其中,包括:1)将待处理的3D打印模型放置于光固化箱进行光固化处理;2)将光敏树脂填充在3D打印模型倒凹面部位;倒凹面部位包括牙齿间隙处、牙齿拥挤交叉位置,牙冠舌、唇倾倒凹位置、2颗牙邻接面间隙处、牙冠龋齿空洞处等,产生倒凹面的位置;3)将光敏树脂进行光固化处理;4)根据所述填充量判断是否完成修复,若填充量达到要求,则对所述3D打印模型的修复完成;否则,重复步骤2)和步骤3),直至对所述3D打印模型的修复完成。作为本案又一实施例,其中,按重量份计,光敏树脂包括以下组分:作为本案又一实施例,其中,不饱和聚酯树脂由四氢化邻苯二甲酸酐、乙二酸与一缩二丙二醇在过氧化环己酮的作用下缩聚反应得到。不饱和聚酯树脂具有固化后树脂综合性能好,具有优异的低收缩和高冲击性能;钼酸铋为防腐剂;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提高钼酸铋和树脂的相容性能;聚氧乙烯聚氧丙醇胺醚为消泡剂,无色或微黄色的非挥发性油状液体,减少树脂系统的泡沫。作为本案又一实施例,其中,低聚物为环氧丙烯酸树脂、乙烯-丙烯酸-聚酯共聚物的混合物。环氧丙烯酸树脂既有环氧树脂特性,又有不饱和双键的特性,不饱和双键能够发生交联反应使得树脂光固化速度加快;乙烯-丙烯酸-聚酯共聚物具有耐温性、强度。作为本案又一实施例,其中,丙烯酸酯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甲基环己酯、甲基丙烯酸四氢呋喃酯、二甲基丙烯酸三乙二醇酯、甲基丙烯酸叔丁基氨基乙酯中的至少一种。丙烯酸酯单体一方面作为稀释剂,使得光敏树脂便于填充,另一方面又具有反应性,固化后进入树脂网络,提高固化物的最终坚韧性和耐温性。作为本案又一实施例,其中,光引发剂包括45wt%~50wt%α,α-二甲氧基-α-苯基苯乙酮、25wt%~30wt%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和20wt%~25wt%β-(3,4-环氧基环己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3D打印模型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1)将待处理的3D打印模型放置于光固化箱进行光固化处理;2)将光敏树脂填充在3D打印模型倒凹面部位;3)将光敏树脂进行光固化处理;4)根据所述填充量判断是否完成修复,若填充量达到要求,则对所述3D打印模型的修复完成;否则,重复步骤2)和步骤3),直至对所述3D打印模型的修复完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3D打印模型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1)将待处理的3D打印模型放置于光固化箱进行光固化处理;2)将光敏树脂填充在3D打印模型倒凹面部位;3)将光敏树脂进行光固化处理;4)根据所述填充量判断是否完成修复,若填充量达到要求,则对所述3D打印模型的修复完成;否则,重复步骤2)和步骤3),直至对所述3D打印模型的修复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3D打印模型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所述光敏树脂包括以下组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3D打印模型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饱和聚酯树脂由四氢化邻苯二甲酸酐、乙二酸与一缩二丙二醇在过氧化环己酮的作用下缩聚反应得到。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3D打印模型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聚物为环氧丙烯酸树脂和乙烯-丙烯酸-聚酯共聚物的混合物。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3D打印模型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酯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甲基环己酯、甲基丙烯酸四氢呋喃酯、二甲基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莉揭良栋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博思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