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压转鼓过滤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38840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在过滤操作期间过滤元件移动的滤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加压转鼓过滤机,其包括支架、汽水分离器、液压站、电控系统、空压机、气罐以及淋洗装置,还包括加压舱、过滤辊筒、主驱动液压马达、辊筒主轴、缓冲仓、刮料装置、排料装置以及搅拌装置;过滤辊筒的驱动采用液压马达驱动,相比电机驱动更安全,且主驱动液压马达安装在加压舱内,加压舱密封效果更好;过滤辊筒上设置有沟槽和气孔,更有利于滤渣的吸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过滤机外形尺寸过大、维护困难、过滤效率低、性能不稳定的问题。

Pressure drum fil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压转鼓过滤机
本技术涉及在过滤操作期间过滤元件移动的滤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加压转鼓过滤机。
技术介绍
目前过滤机都是利用负压原理进行过滤,正压过滤原理的设备很少,正压过滤机是一种非常成熟的过滤产品,在国内外已大量使用,在过滤设备中所占的数量也逐渐加大,正压设备从形式上分为2种,第一种是局部正压,第二种是整机正压。市场上的整机正压设备基本上都是简单的将设备置于一个很大的压力罐中,简单的通入压缩气体进行工作。这种形式的设备即使是小面积的设备其外形体积也很大,占地空间很大,操作,维护都是难题,压力罐中的驱动装置是电机,稳定性差,故障高;传统的金属骨架筒体上的多孔板作为过滤载体,效率低,寿命短,耐腐蚀能力差,以上的缺陷导致传统的整机正压设备很难大范围的适应需求,急需一种占地小,性能稳定的产品。申请号为CN201520677145.5,名称为“一种加压转鼓过滤机”的技术专利申请,其公开了一种加压转鼓过滤机,其特征在于:由减速机、联轴器、分配头外转鼓、轴承、外转鼓端盖、内转鼓、填料密封、主外转鼓、冲洗液排出筒、底座、卸料筒、刮刀、滤网冲洗装置组成;所述减速机固定在底座上,通过联轴器与内转鼓连接;内转鼓两侧通过轴承固定在外转鼓端盖上,中部外环安装有主外转鼓;分配头外转鼓安装在内转鼓一端,与主外转鼓连接;主外转鼓底部设有冲洗液排出筒,下侧面安装有卸料筒;刮刀固定在主外转鼓上,置于卸料筒内部;滤网冲洗装置置于主外转鼓外壁,与内转鼓相通”,该加压转鼓过滤机包含四个操作工况区域:过滤、洗涤、干燥、卸料,没有保压区,因此干燥之后的滤饼很容易破裂,甚至掉落,过滤效果差,且使用的驱动为电机驱动,且电机安装在加压舱外,这就使得电机和外转股端盖(即本专利加压舱)之间的密封存在隐患,外转股端盖(即本专利加压舱)一体的形式,使得设备的安装和维修麻烦,不能随时观察运动状态,增加了维修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压转鼓过滤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过滤机外形尺寸过大、维护困难、过滤效率低、性能不稳定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加压转鼓过滤机,其包括支架、汽水分离器、液压站、电控系统、空压机、气罐以及淋洗装置,还包括加压舱、过滤辊筒、主驱动液压马达、辊筒主轴、缓冲仓、刮料装置、排料装置以及搅拌装置;加压舱为分体设计,分为上半舱和下半舱,加压舱上设置有翻转装置,用于上半舱和下半舱的开合;过滤辊筒固定在辊筒主轴上,与辊筒主轴同心配合,辊筒主轴的轴端与主驱动液压马达连接;过滤辊筒包括轴筒、筋板、筒体以及滤布,轴筒和筒体同心装配,通过筋板将轴筒和筒体连接成一体;滤布包裹在筒体上,筒体表面包胶,包胶之后的筒体表面若干纵向的沟槽,相邻的几个沟槽相互连通,组成若干沟槽组,沟槽组上开有气孔,轴筒端面开有若干纵向气体通道,气体通道呈圆周排布,气孔和气体通道通过内部管路连通;按照转动方向筒体表面所经过的区域分成:过滤区、淋洗区、干燥区、保压区、卸料区以及反洗区;主驱动液压马达固定在马达固定支架上,齿形带将主驱动液压马达和主轴上连接辊筒主轴的带轮连接在一起;搅拌装置包括液压缸、连杆、搅拌横梁以及固定转轴,液压缸通过支座安装在加压舱内壁,固定转轴可转动安装在设备上,连杆分别与搅拌横梁的两端连接,组成U型搅拌架,液压缸分别安装在连杆两端,固定转轴分别安装在连杆两侧,U型搅拌架在液压缸的驱动下绕着固定转轴做往复式的摆动;淋洗装置包括压力软管和清洗管,压力软管和清洗管连接,清洗管固定在上半舱内壁上,压力软管带有软管接头,软管接头伸出压力舱外,压力软管和压力舱密封连接,连接处固定有加强板;刮料装置固定在加压舱内,位于过滤辊筒卸饼区的一侧;缓冲仓位于刮料装置的下方,与加压舱一体成型;排料装置位于缓冲仓下方,与缓冲仓密封连接,排料装置包括排料液压马达、联轴器、排料仓和螺旋杆,螺旋杆呈螺旋结构,位于排料仓内,螺旋杆通过联轴器与排料液压马达连接。进一步的,主驱动液压马达位于加压舱内部。电控系统通过控制液压站进而带动主驱动液压马达转动,使过滤辊筒工作。进一步的,主驱动液压马达的液压油管穿过加压舱舱体的部分采用硬管焊接形式,液压管路穿过筒体的部位有加强筋板焊接加强。进一步的,刮料装置上带有弹簧装置,可伸缩的刮除筒体表面以及沟槽中的滤渣。进一步的,保压区安装有保压装置,保压装置包括保压滤布和连接架,保压滤布通过连接架安装在加压舱内,将淋洗之后的滤饼压紧在筒体上。进一步的,加压舱上开有视镜。进一步的,所述翻转装置包括翻盖油缸、固定架、转动支架以及芯轴,上半舱和下半舱的外壳上分别安装有转动支架,转动支架均连接在芯轴上;翻盖油缸两端通过固定架分别固定在加压舱的上半舱和下半舱上。进一步的,液压马达和联轴器的外面包裹有密封罩。进一步的,加压舱上还安装有安全阀。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所涉及的加压转鼓过滤机机型更加紧凑,过滤辊筒外表面设置沟槽,更有利于滤渣的吸附;(2)加压转鼓过滤机设计有搅拌装置,物料不易沉淀,结构紧凑,占地空间小;(3)加压舱分为上半舱和下半舱,采用液压翻盖,检修方便加压舱上还设置有视镜,可通过视镜观察过滤情况以及基本维修;(4)过滤辊筒的驱动采用液压马达驱动,相比电机驱动更安全,且主驱动液压马达安装在加压舱内,加压舱密封效果更好;(5)设置排料机构,排料机构的结构简单,安装更加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整体结构左视图;图3是过滤辊筒沟槽排布示意图;图4是图3的A-A剖切图;图5是主驱动液压马达连接结构示意图;图6是排料装置安装示意图;图7是搅拌机构连接示意图;图8是搅拌机构结构图;图9是淋洗装置安装示意图;图10是主驱动液压马达液压管路与加压舱连接示意图;图11是保压装置安装示意图图12是翻转装置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汽水分离器;2、加压舱;3、辊筒主轴;4、视镜;5、安全阀;6、过滤辊筒;7、主驱动液压马达;8、排料装置;9、控制液压站;10、淋洗装置;11、翻盖油缸;12、保压装置;13、刮料装置;14、缓冲仓;15、空压机;16、气罐;17、电控系统;18、搅拌装置;19、上半舱;20、下半舱;21、轴筒;22、筋板;23、筒体;24、沟槽;25、气孔;26、气体通道;27、液压缸;28、连杆;29、搅拌横梁;30、固定转轴;31、支座;32、排料液压马达;33、联轴器;34、排料仓;35、螺旋杆;36、密封罩;37、保压滤布;38、连接架;39、固定架;40、转动支架;41、芯轴;42、马达固定支架;43、齿形带;44、带轮;45、液压油管;46、加强筋板;47、软管接头;48、清洗管;49、压力软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9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加压转鼓过滤机包括支架、汽水分离器1、液压站9、电控系统17、空压机15、气罐16以及淋洗装置10,还包括加压舱2、过滤辊筒6、主驱动液压马达7、辊筒主轴3、缓冲仓14、刮料装置13、排料装置8以及搅拌装置18。加压舱为分体设计,分为上半舱19和下半舱20,加压舱上还安装有安全阀5和视镜4。,加压舱上设置有翻转装置,用于上半舱和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压转鼓过滤机,包括支架、汽水分离器(1)、液压站(9)、电控系统(17)、空压机(15)、气罐(16)以及淋洗装置(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压舱(2)、过滤辊筒(6)、主驱动液压马达(7)、辊筒主轴(3)、刮料装置(13)、缓冲仓(14)、排料装置(8)以及搅拌装置(18);加压舱(2)为分体设计,分为上半舱(19)和下半舱(20),加压舱(2)上设置有翻转装置,用于上半舱(19)和下半舱(20)的开合;过滤辊筒(6)固定在辊筒主轴(3)上,与辊筒主轴(3)同心配合,辊筒主轴(3)的轴端与主驱动液压马达(7)连接;过滤辊筒(6)包括轴筒(21)、筋板(22)、筒体(23)以及滤布,轴筒(21)和筒体(23)同心装配,通过筋板(22)将轴筒(21)和筒体(23)连接成一体;滤布包裹在筒体(23)上,筒体(23)表面包胶,包胶之后的筒体(23)表面开有若干纵向的沟槽(24),相邻的几个沟槽(24)相互连通,组成若干沟槽组,沟槽组上开有气孔(25),轴筒(21)端面开有若干纵向气体通道(26),气体通道(26)呈圆周排布,气孔(25)和气体通道(26)通过内部管路连通;筒体(23)表面在圆周方向上分成若干区域:过滤区、淋洗区、干燥区、保压区、卸料区以及反洗区;主驱动液压马达(7)固定在马达固定支架(42)上,齿形带(43)将主驱动液压马达(7)和连接辊筒主轴(3)的带轮(44)连接在一起;刮料装置(13)固定在加压舱(2)内,位于过滤辊筒(6)卸饼区的一侧;缓冲仓(14)位于刮料装置(13)的下方,与加压舱(2)一体成型;排料装置(8)位于缓冲仓(14)下方,与缓冲仓(14)密封连接,排料装置(8)包括排料液压马达(32)、联轴器(33)、排料仓(34)和螺旋杆(35),螺旋杆(35)呈螺旋结构,位于排料仓(34)内,螺旋杆(35)通过联轴器与排料液压马达(32)连接;搅拌装置(18)包括液压缸(27)、连杆(28)、搅拌横梁(29)以及固定转轴(30),液压缸(27)通过支座(31)安装在加压舱(2)内壁,固定转轴(30)可转动安装在设备上,连杆(28)分别与搅拌横梁(29)的两端连接,组成U型搅拌架,液压缸(27)分别安装在连杆(28)两端,固定转轴(30)分别安装在连杆(28)两侧,U型搅拌架在液压缸(27)的驱动下绕着固定转轴(30)做往复式的摆动;淋洗装置包括压力软管(49)和清洗管(48),压力软管(49)和清洗管(48)连接,清洗管(48)固定在上半舱(19)内壁上,清洗管(48)上开有出液孔,压力软管(49)带有软管接头(47),软管接头(47)伸出加压舱(2)外,压力软管(49)和加压舱(2)密封连接,连接处固定有加强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压转鼓过滤机,包括支架、汽水分离器(1)、液压站(9)、电控系统(17)、空压机(15)、气罐(16)以及淋洗装置(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压舱(2)、过滤辊筒(6)、主驱动液压马达(7)、辊筒主轴(3)、刮料装置(13)、缓冲仓(14)、排料装置(8)以及搅拌装置(18);加压舱(2)为分体设计,分为上半舱(19)和下半舱(20),加压舱(2)上设置有翻转装置,用于上半舱(19)和下半舱(20)的开合;过滤辊筒(6)固定在辊筒主轴(3)上,与辊筒主轴(3)同心配合,辊筒主轴(3)的轴端与主驱动液压马达(7)连接;过滤辊筒(6)包括轴筒(21)、筋板(22)、筒体(23)以及滤布,轴筒(21)和筒体(23)同心装配,通过筋板(22)将轴筒(21)和筒体(23)连接成一体;滤布包裹在筒体(23)上,筒体(23)表面包胶,包胶之后的筒体(23)表面开有若干纵向的沟槽(24),相邻的几个沟槽(24)相互连通,组成若干沟槽组,沟槽组上开有气孔(25),轴筒(21)端面开有若干纵向气体通道(26),气体通道(26)呈圆周排布,气孔(25)和气体通道(26)通过内部管路连通;筒体(23)表面在圆周方向上分成若干区域:过滤区、淋洗区、干燥区、保压区、卸料区以及反洗区;主驱动液压马达(7)固定在马达固定支架(42)上,齿形带(43)将主驱动液压马达(7)和连接辊筒主轴(3)的带轮(44)连接在一起;刮料装置(13)固定在加压舱(2)内,位于过滤辊筒(6)卸饼区的一侧;缓冲仓(14)位于刮料装置(13)的下方,与加压舱(2)一体成型;排料装置(8)位于缓冲仓(14)下方,与缓冲仓(14)密封连接,排料装置(8)包括排料液压马达(32)、联轴器(33)、排料仓(34)和螺旋杆(35),螺旋杆(35)呈螺旋结构,位于排料仓(34)内,螺旋杆(35)通过联轴器与排料液压马达(32)连接;搅拌装置(18)包括液压缸(27)、连杆(28)、搅拌横梁(29)以及固定转轴(30),液压缸(27)通过支座(31)安装在加压舱(2)内壁,固定转轴(30)可转动安装在设备上,连杆(28)分别与搅拌横梁(29)的两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江宁龚景仁沈忠良范庆雨范文斌姜安栋段志远张志陈昱陈胜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核盛智能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