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脱水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5910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6 12: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污泥脱水机,包括机架和连接于机架上端的加料器,还包括连接于机架的上滤带、下滤带以及压榨机构,所述下滤带设置于加料器的下方,所述上滤带和下滤带均缠绕经过压榨机构,并于压榨机构中的运动同向,所述压榨机构包括交替设置的真空榨辊和压榨辊,所述真空榨辊包括第一真空榨辊,所述第一真空榨辊和压榨辊均滑动连接于机架,可沿机架进行水平方向上的往复运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污泥脱水机,不但能够有效利用空间,占地面积小,同时,能够实现在压榨剪切、真空吸附以及线性挤压等多重手段作用下,使污泥的固液分离更迅速,更彻底,产品有更低的含水率。产品有更低的含水率。产品有更低的含水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污泥脱水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固液分离
,具体为一种污泥脱水机。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污泥脱水机,一般分为重力脱水区和压榨区。首先由加料装置将物料布置在滤带a上,随着滤带a的运行,物料在重力作用下脱水形成浓浆,之后滤带a和滤带b夹带物料一起缠绕经过多级压榨辊进行压榨脱水,最后在卸料端将物料卸除(见附图1)。此设备要有足够长度的重力脱水区,才能保证在压榨区有较好的压榨效果,因此设备的体积一般比较大,另外,压榨区脱水手段单一,完全靠张紧的滤带在压榨辊上形成的剪切力进行脱水,压榨力度低,脱水效果不理想。
[0003]中国专利文献中,技术名为“紧凑型真空带式压滤机”,公告号为CN 203971536U的文献公开了一种过滤方案(见附图2),设备由真空区和压榨区构成,在真空区浆料脱水形成滤饼,随后滤带托着滤饼一起进入压榨区,缠绕经过多级压榨辊进行压榨脱水,最后在卸料端将物料卸除。由于增加了独立的真空区,设备占地面积大,长度长,也存在压榨手段单一,压榨力度低的问题。
[0004]中国专利文献中,技术名为“一种具有压滤功能的真空过滤机”,公告号为CN 203678133U的文献公开了一种过滤方案(见附图3),设备的真空区和压榨区组合在一起,物料经重力脱水后,被两条滤布包裹着环绕经过带有真空的真空转鼓,在压榨脱水的同时进行真空抽滤脱水。由于此设备只设置了一组压榨真空脱水,势必真空转鼓的体积会很大,产生的压榨力会非常低,因此,脱水能力会很低,能耗高,脱水效果不理想,不能满足一些要求高的场合。
>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泥脱水机,设备体积小巧,通过压榨剪切、真空吸附以及线性挤压等多重手段作用,使污泥固液分离更迅速,更彻底。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泥脱水机,包括机架和连接于机架上端的加料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于机架的上滤带、下滤带以及压榨机构,所述下滤带设置于加料器的下方,所述上滤带和下滤带均缠绕经过压榨机构,并于压榨机构中的运动同向,所述压榨机构包括交替设置的真空榨辊和压榨辊,所述真空榨辊包括第一真空榨辊,所述第一真空榨辊和压榨辊均滑动连接于机架,可沿机架进行水平方向上的往复运动。本方案在真空压榨机构的基础上,设置可往复运动的第一真空榨辊和压榨辊,通过施加挤压力,可于第一真空榨辊和压榨辊产生高强度的线性挤压,在有效利用空间的基础上,有效提升脱水效果。
[000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真空榨辊还包括设置于压榨辊上方的第二真空榨辊,所述第一真空榨辊和第二真空榨辊的结构相同,所述上滤带、下滤带缠绕经过所述第二真空榨辊,在压榨辊和第一真空榨辊之间呈S形缠绕分布。
[000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真空榨辊内部周向设有若干真空管道,第一真空榨辊的外表面设有和真空数量对应的真空吸液口和集液沟槽,所述真空管道连通至真空吸液口,通过集液沟槽在第一真空榨辊的外表面形成真空抽滤区。
[000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压榨机构还包括导气盘组件,所述导气盘组件连接于真空榨辊轴向侧端的轴承座,用于使真空榨辊中被上滤带、下滤带覆盖的区域连通抽真空设备。
[001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导气盘组件包括导气盘本体,所述导气盘本体连接抽真空设备,所述导气盘本体覆盖真空管道的出口端,导气盘本体上设有第一弧形口,第一弧形口与周向设置的真空管道弧形匹配,用于使被上滤带、下滤带覆盖的集液沟槽连通抽真空设备。
[001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导气盘组件还包括安装座和管接头,所述安装座连接至所述轴承座,所述导气盘本体连接于安装座和管接头之间,管接头和导气盘本体的接触面设置有第一弧形口匹配的第二弧形口,所述安装座周向设有若干呈弧形的安装槽,所述管接头安装于安装槽之内。
[001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污泥脱水机还包括加压机构,加压机构包括加压带和设置于加压带上方的加压辊,所述加压带经过第二真空榨辊、与上滤带、下滤带一起在压榨辊和第一真空榨辊之间呈S形缠绕分布,所述加压辊可向靠近或远离加压带的方向往复运动,向靠近加压带的方向运动时,所述加压辊抵接至加压带。加压带是具有柔性的两端对接形成环形的钢带或者其他材质的高强带,通过加压辊对加压带施加高强度的预紧力,使加压带对上滤带产生高强度的压榨力,增强上滤带和下滤带之间的挤压夹紧力。
[0013]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加压机构还包括施压辊,所述施压辊设置于第一真空榨辊的上方,所述加压带经过真空榨辊、压榨辊之后缠绕经过施压辊,所述施压辊向靠近或远离第一真空榨辊的方向往复运动,施压辊向靠近第一真空榨辊的方向运动时,施压辊抵接至第一真空榨辊。通过施压辊在第一真空榨辊上对脱水夹层施加强度更高的线性挤压,使压榨液迅速分离,进一步提升脱水效果。
[0014]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污泥脱水机还包括调整机构,所述调整机构设置为两套,分别用于调整上滤带、下滤带的张紧度,所述调整机构包括滑动连接至机架的调整辊,两个调整辊分别抵接至上滤带和下滤带,调整机构还可使本污泥脱水机适应不同长度的滤带。
[001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加料器是双螺旋加料器,可对待脱水的物料形成更加均匀的铺设。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污泥脱水机,对压榨机构的结构进行了合理改进利用,通过在压榨机构中设置加压机构,并通过设置可在竖直方向上往复运动的施压辊以及可在水平方向上往复运动的第一真空榨辊、压榨辊,使各辊体之间做线性挤压,不但能够有效利用空间,占地面积小,同时,使本设备具备高强度压榨能力、高强度挤压能力以及真空抽滤功能,能够实现在压榨剪切、真空吸附、加压带的高强度压紧力以及线性挤压多重手段作用下,使污泥固液分离更迅速,更彻底,产品有更低的含水率。同时,本专利技术针对真空榨辊所设置的导气盘组件,也使真空设备的抽滤集液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传统的带式压滤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传统的紧凑型真空带式压滤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传统的具有压滤功能的真空过滤机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污泥脱水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污泥脱水机的主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污泥脱水机的简化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真空榨辊和导气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真空榨辊和导气盘组件的爆炸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中真空榨辊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中管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各个标号意义为:1、机架;2、加料器;3、下滤带;4、第二真空榨辊;41、真空管道;42、真空吸液口;43、集液沟槽;5、施压辊;6、加压辊;7、加压油缸;81、清洗喷管;82、清洗接水盘;91、上驱辊;92、下驱辊;10、上滤带;11、加压带;12、刮料器;13、导气盘组件;14、第一真空榨辊;15、压榨辊;16、纠偏辊;17、压榨接水盘;18、改向辊;19、张紧辊; 201、调整辊;202、调整丝杠;131、导气盘本体;132、安装座;133、管接头;134、第一弧形口;135、第二弧形口;136、安装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泥脱水机,包括机架(1)和连接于机架(1)上端的加料器(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于机架(1)的上滤带( 10)、下滤带(3)以及压榨机构,所述下滤带(3)设置于加料器(2)的下方,所述上滤带( 10)和下滤带(3)均缠绕经过压榨机构,并于压榨机构中的运动同向,所述压榨机构包括交替设置的真空榨辊和压榨辊( 15),所述真空榨辊包括第一真空榨辊(14),所述第一真空榨辊(14)和压榨辊( 15)均滑动连接于机架(1),可沿机架(1)进行水平方向上的往复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脱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榨辊还包括设置于压榨辊( 15)上方的第二真空榨辊(4),所述第一真空榨辊(14)和第二真空榨辊(4)的结构相同,所述上滤带( 10)、下滤带(3)缠绕经过所述第二真空榨辊(4),在压榨辊( 15)和第一真空榨辊(14)之间呈S形缠绕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脱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真空榨辊(14)内部周向设有若干真空管道(41),第一真空榨辊(14)的外表面设有和真空管道(41)数量对应的真空吸液口(42)和集液沟槽(43),所述真空管道(41)连通至真空吸液口(42),通过集液沟槽(43)在第一真空榨辊(14)的外表面形成真空抽滤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泥脱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榨机构还包括导气盘组件(13),所述导气盘组件(13)连接于真空榨辊轴向侧端的轴承座,用于使真空榨辊中被上滤带( 10)、下滤带(3)覆盖的区域连通抽真空设备。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泥脱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盘组件(13)包括导气盘本体(131),所述导气盘本体(131)覆盖真空管道(41)的出口端,导气盘本体(131)上设有第一弧形口(134),第一弧形口(134)与周向设置的真空管道(41)弧形匹配,用于使被上滤带( 10)、下滤带(3)覆盖的集液沟槽(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景仁王英帆卢伟高芬周铁辉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核盛智能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