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内圈的密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3878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有双向密封作用的轴承内圈的密封装置,适用于具有高速旋转和对密封要求较高的滚动轴承之内圈的密封。它包括形成在轴承内圈两端端部的环状密封凹槽、固设于轴承外圈内的一对密封挡圈,所述一对密封挡圈是由环状的弹性密封圈和骨架构成,在弹性密封圈所面向轴承内圈一侧的内沿上分别形成有第一、第二、第三唇口,其中第一、第三唇口与轴承内圈之间形成为间隙配合,而中间的第二唇口位于环状密封凹槽内且与槽壁之间形成为贴触性密封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优良的防尘效果和极致的双向密封性能,而且结构十分简单。(*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轴承密封装置,特别是一种具有双向密封作用的轴承内圈的密封装置,适用于具有高速旋转和对密封要求较高的滚动轴承之内圈的密封。
技术介绍
目前,应用于高速旋转和对密封要求较高的会有润滑脂的滚动轴承之内圈的密封结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内圈的两端凸出有带防尘网纹的挡边,但由于这种带防尘网纹的挡边无法消除内圈与外圈之间存在的间隙,因此难以消除灰尘进入滚道内,导致滚道阻塞而被卡死,同时,滚道内的润滑脂会从间隙内流失,使轴承经常因缺脂而发热,甚至烧毁;另一种是通过固设于轴承外圈内的一对环状弹性密封挡圈的内沿密封唇线接触可滑动地贴合在内圈的外径上,藉由该对弹性密封挡圈的内沿密封唇与内圈外径的小过盈配合来实现对轴承内圈的密封,这种密封结构虽然能有效防止灰尘进入轴承内而消除滚道的阻塞,但对于防止滚道内的润滑脂外溢的功效却甚微,这主要表现在当滚道内部的润滑脂沿着弹性密封挡圈的内壁滑向内圈时,在两者的接触处存在着内圈与弹性密封挡圈作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流体动力高压,当流体动力高压克服密封唇产生的预紧力时,由此会在密封唇与轴承内圈之间形成润滑脂的泄漏,因而无法保护轴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即使在高速运转时也能使轴承得到良好密封和充分润滑的且结构简单的轴承内圈的密封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来达到的,一种轴承内圈的密封装置,它包括形成在轴承内圈4两端端部的环状密封凹槽41、固设于轴承外圈2内且与环状密封凹槽41相对应的一对密封挡圈1,所述一对密封挡圈1是由环状的弹性密封圈12和骨架11构成,在环状的弹性密封圈12所面向轴承内圈4一侧的内沿上分别形成有第一、第二、第三唇口121、122、123,其中第一、第三唇口121、123与轴承内圈4之间形成为间隙配合,而中间的第二唇口122则位于所述的环状密封凹槽41内并且与环状密封凹槽41的槽壁之间形成为贴触性密封配合。本技术所述的形成于弹性密封圈12内沿上的第一、第二、第三唇口121、122、123之间呈叉指状分布。本技术由所述的第一、第二唇口121、122以及轴承内圈4的环状密封凹槽41三者之间围隔成有第一空腔5,而由第二、第三唇口122、123以及轴承内圈4的环状密封凹槽41三者之间围隔成有第二空腔6。本技术所述的环状密封凹槽41的截面形状为梯形。本技术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后,具有优良的防尘效果和极致的双向密封性能,而且结构十分简单。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结构图。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的弹性密封挡圈1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见图3,图3给出了本技术的密封挡圈1的结构图。它是由骨架11、弹性密封圈12构成,所述骨架11为环状的金属圈,一般可选用钢板冲压而成;所述弹性密封圈12也为环状,一般可选用橡胶密封圈,在弹性密封圈12的内侧面上形成有与骨架11形状相吻合的环形凹槽13,环状凹槽13的尺寸应略小于骨架11的外形尺寸,这样,当骨架11容置在凹槽13内,通过粘结剂及弹性密封圈12的弹性而将两者固定在一起,在环状的弹性密封圈12的内圈边沿即内沿上分别形成有第一、第二、第三唇口121、122、123,第一、第二、第三唇口121、122、123之间呈叉指状分布。请参见图1、2,该二幅图示意了本技术应用于滚珠轴承内圈的密封装置,它是在轴承内圈4外径的两端端部开设有一对截面形状为梯形的环状密封凹槽41,一对密封挡圈1分别对称地设在滚珠3的滚道两侧,其外圈边沿即外沿分别固定在轴承外圈2内径两端端部的凹槽内,而具第一、第二、第三唇口121、122、123的内沿则分别对应于一对环状密封凹槽41,其中,第一、第三唇口121、123与轴承内圈4外径之间分别形成为间隙配合,而中间的第二唇口122则位于所述的环形密封凹槽41内并且与环形密封凹槽41的槽壁之间形成为贴触的密封配合,并由此而由第一、第二唇口121、122以及轴承内圈4的环形凹槽41三者之间围隔成有第一空腔5,而由第二、第三唇口122、123以及轴承内圈4的环形凹槽41三者之间围隔成有第二空腔6。现结合附图叙述本技术的双向密封机理当轴承在工作时,滚珠3滚道内的润滑脂沿着密封挡圈1的内壁滑向轴承内圈4,在第一唇口121间隙处由于存在轴承内圈4与密封挡圈1相对运动的气流影响,大部分润滑脂流向了轴承内圈4的表面,而少部分润滑脂则由间隙处进入空腔5内,由于第二唇口122的密封作用,使润滑脂积聚在空腔5内,不再向外泄漏;而对于外部的灰尘,由于密封挡圈1与轴承内圈4的相对运行形成的气流在第三唇口123的间隙处形成了空气密封,仅有少量的灰尘进入空腔6内,又由于第二唇口122为贴触性密封唇,因而使灰尘只能积聚在空腔6中而不能进入轴承内部,从而可实现对外部的密封。权利要求1.一种轴承内圈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形成在轴承内圈(4)两端端部的环状密封凹槽(41)、固设于轴承外圈(2)内且与环状密封凹槽(41)相对应的一对密封挡圈(1),所述的一对密封挡圈(1)是由环状的弹性密封圈(12)和骨架(11)构成,在环状的弹性密封圈(12)所面向轴承内圈(4)一侧的内沿上分别形成有第一、第二、第三唇口(121)、(122)、(123),其中第一、第三唇口(121)、(123)与轴承内圈(4)之间形成为间隙配合,而中间的第二唇口(122)则位于所述的环状密封凹槽(41)内并且与环状密封凹槽(41)的槽壁之间形成为贴触性密封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内圈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形成于弹性密封圈(12)内沿上的第一、第二、第三唇口(121)、(122)、(123)之间呈叉指状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轴承内圈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所述的第一、第二唇口(121)、(122)以及轴承内圈(4)的环状密封凹槽(41)三者之间围隔成有第一空腔(5),而由第二、第三唇口(122)、(123)以及轴承内圈(4)的环状密封凹槽(41)三者之间围隔成有第二空腔(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内圈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状密封凹槽(41)的截面形状为梯形。专利摘要一种具有双向密封作用的轴承内圈的密封装置,适用于具有高速旋转和对密封要求较高的滚动轴承之内圈的密封。它包括形成在轴承内圈两端端部的环状密封凹槽、固设于轴承外圈内的一对密封挡圈,所述一对密封挡圈是由环状的弹性密封圈和骨架构成,在弹性密封圈所面向轴承内圈一侧的内沿上分别形成有第一、第二、第三唇口,其中第一、第三唇口与轴承内圈之间形成为间隙配合,而中间的第二唇口位于环状密封凹槽内且与槽壁之间形成为贴触性密封配合。本技术具有优良的防尘效果和极致的双向密封性能,而且结构十分简单。文档编号F16C33/76GK2844553SQ200520077348公开日2006年12月6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7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7日专利技术者朱克明, 蔡旭东, 沈忠明 申请人:常熟长城轴承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轴承内圈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形成在轴承内圈(4)两端端部的环状密封凹槽(41)、固设于轴承外圈(2)内且与环状密封凹槽(41)相对应的一对密封挡圈(1),所述的一对密封挡圈(1)是由环状的弹性密封圈(12)和骨架(11)构成,在环状的弹性密封圈(12)所面向轴承内圈(4)一侧的内沿上分别形成有第一、第二、第三唇口(121)、(122)、(123),其中第一、第三唇口(121)、(123)与轴承内圈(4)之间形成为间隙配合,而中间的第二唇口(122)则位于所述的环状密封凹槽(41)内并且与环状密封凹槽(41)的槽壁之间形成为贴触性密封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克明蔡旭东沈忠明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长城轴承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