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善葡萄枝粉栽培油茶菇生物学转化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03425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09: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菌菇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改善葡萄枝粉栽培油茶菇生物学转化率方法,经过在葡萄枝粉栽培料中加入油茶壳粉,使得油茶壳粉与葡萄枝粉相互作用,极大程度改善了葡萄枝粉栽培料对油茶菇的影响,提高了油茶菇菌丝体的快速生长,改善了油茶菇对葡萄枝粉栽培料的生物质营养利用率,提高了生物学转化率,降低了栽培成本。

A Method for Improving Biological Conversion Rate of Camellia oleifera Cultivated with Grape Branch Pow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善葡萄枝粉栽培油茶菇生物学转化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菌菇栽培
,尤其是一种改善葡萄枝粉栽培油茶菇生物学转化率方法。
技术介绍
油茶菇,即茶树菇,柱状菇,食药用菌菇,其菌盖细嫩、柄脆、味纯香、鲜美可口,因野生在油茶树的枯干上而得名。其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每100g油茶菇可含19g以上的蛋白质,并且还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丰富的B族维生素以及钾、钠、钙、镁、铁、锌等矿质元素;具有清热、平肝、明目、利尿、健脾之功效。近年来,随着油茶菇市场需求量的迅速增加,使得油茶菇栽培基原料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传统食用菌栽培基原料大多都是使用棉籽壳、秸秆、玉米粉、麦麸、木屑等作为原料配制而成,而棉籽壳、秸秆、玉米粉、麦麸等这些原料又是优质饲料资源,因此,在种植油茶菇时使用,其导致油茶菇栽培成本较高;木屑制作需要消耗大量的木材,容易导致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的破坏。为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开始寻找能够替代上述物料的原材料来替代油茶菇栽培基原料,以实现降低油茶菇栽培基配制成本,提高油茶菇栽培利润。而在这其中,被优先选择的原料就是秸秆废弃物,例如种植果树修剪树枝产生的废弃物。可是,在这些废弃物中,并不是所有的都适应于油茶菇的种植,例如:在2014年02期《食用菌》中收录的曾应林的《不同配方培养料栽培茶薪菇比较试验》一文中介绍了葡萄枝粉栽培茶薪菇生物学效率达76%,能够与杂木屑料栽培茶薪菇的生物学转化率相媲美;由此可见,对于葡萄枝粉应用于培养基配制栽培食用菌时,其生物学转化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改善葡萄枝粉栽培油茶菇生物学转化率方法。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创造的目的之一是提供改善葡萄枝粉栽培油茶菇生物学转化率方法,在葡萄枝粉栽培料中添加油茶壳粉;其中油茶壳粉是由油茶果壳经过粉碎而成的粉末。优选,所述的油茶壳粉加入量占栽培料总质量的1-50%。更优选,所述的油茶壳粉加入量占栽培料总质量的20%。更优选,所述的油茶壳粉加入量占栽培料总质量的8.7%。本专利技术创造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油茶菇栽培用葡萄枝粉栽培料,在该栽培料中含有1-50%的油茶壳粉。优选,所述的油茶壳粉加入量占栽培料总质量的20%。优选,所述的油茶壳粉加入量占栽培料总质量的8.7%。本专利技术创造具体提供油茶菇栽培用葡萄枝粉栽培料,由麦麸,石膏,蔗糖,葡萄枝粉,油茶壳粉组成,其中油茶壳粉质量百分比为8.7%。优选,所述的麦麸质量百分数为11%;所述的石膏质量百分数为1.8%;所述的蔗糖质量百分数为1.5%;所述的葡萄枝粉质量百分数为77%。上述栽培料在应用过程中,是调整含水量为68%左右。试验:1、材料与方法1.1菌株: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选育的茶薪1号油茶菇。1.2原料以及配方:1.2.1葡萄枝粉:由葡萄种植过程修剪下来的枝条粉碎而成;油茶壳粉:由油茶果壳经过粉碎而成的粉末。1.2.2配方:对照组:麦麸20%,石膏1.5%,蔗糖1.5%,葡萄枝粉77%。试验组:麦麸11%,石膏1.8%,蔗糖1.5%,葡萄枝粉77%,油茶壳粉8.7%。1.3试验方法将培养料按照配方配制好,搅拌混合均匀,控制含水量在68%,采用聚丙烯袋按照0.35kg(干料)每袋装料,灭菌5h,冷却后接种,置于25℃下培养,重复操作10袋。随机抽取5袋定期观察,每隔7天测一次菌丝生长情况,待菌丝走透后,移栽至菇房,控制温度在13-22℃,相对湿度为88-90%,按照常规控制光照。在菌幕未破裂之前采收称重,共收三茬统计产量。2、试验结果将上述观察菌丝生长状况以及产量进行统计如下表1所示:表13、分析从上述试验表1中的数据和结果可见,本专利技术创造经过在含有葡萄枝粉的培养基中加入油茶壳粉之后,其能够显著改善油茶菇生长态势,提高油茶菇生物学转化率。因此,对于油茶壳粉有助于改善葡萄枝粉栽培油茶菇时的生物学转化率,提高葡萄枝粉培养基的养分充分利用,降低油茶菇栽培成本。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限定,但要求保护的范围不仅局限于所作的描述。在某些实施例中,改善葡萄枝粉栽培油茶菇生物学转化率方法,在葡萄枝粉栽培料中添加油茶壳粉;其中油茶壳粉是由油茶果壳经过粉碎而成的粉末。经过油茶壳粉的加入,能够与葡萄枝粉协同作用,有效增强葡萄枝粉栽培料养分利用,提高油茶菇生物学转化率,降低油茶菇栽培成本。能够使得生物学转化率在单纯采用葡萄枝粉栽培料时,提高至少7个百分点。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的油茶壳粉加入量占栽培料总质量的1-50%。例如控制为,但不仅限于1%,2%,10%,15%,25%,30%,40%,50%的含量,能够有效改善栽培料的性能,提高葡萄枝粉的生物学转化率,并且经过试验研究,随着油茶壳粉的添加量的逐渐增加,其生物学转化率有所增加,直至添加量控制在50%以上,其生物学转化率变化不大;出现这样的原因:主要是油茶壳粉中含有丹宁、茶皂素等成分,有效改善了葡萄枝粉栽培料中养分的相对组成,提高油茶菇的生长效率。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的油茶壳粉加入量占栽培料总质量的20%。能够使得生物学转化率提高约28个百分点。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的油茶壳粉加入量占栽培料总质量的8.7%。生物学转化率提高约22个百分点。在某些实施例中,油茶菇栽培用葡萄枝粉栽培料,由麦麸,石膏,蔗糖,葡萄枝粉,油茶壳粉组成,其中油茶壳粉质量百分比为8.7%。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的麦麸质量百分数为11%;所述的石膏质量百分数为1.8%;所述的蔗糖质量百分数为1.5%;所述的葡萄枝粉质量百分数为77%。除此之外,本研究者具体在油茶菇栽培房进行处理过程中,还进行了如下具体操作方式栽培料配制,并按照上述试验操作过程中操作方式进行了生物学转化率统计,具体情况如下所述:实施例1栽培料:麦麸10%,石膏1.5%,蔗糖1.3%,葡萄枝粉77%,油茶壳粉10.2%。生物学转化率99.87%。实施例2栽培料:麦麸15%,石膏1%,蔗糖1%,葡萄枝粉76%,油茶壳粉7%。生物学转化率99.64%。实施例3栽培料:麦麸14%,石膏1%,蔗糖1%,葡萄枝粉78%,油茶壳粉6%。生物学转化率98.32%。实施例4栽培料:麦麸8%,石膏1%,蔗糖1%,葡萄枝粉85%,油茶壳粉5%。生物学转化率94.56%。实施例5栽培料:麦麸9%,石膏1%,蔗糖1%,葡萄枝粉87%,油茶壳粉4%。生物学转化率91.14%。实施例6栽培料:麦麸10%,石膏1.5%,蔗糖1.5%,葡萄枝粉86%,油茶壳粉1%。生物学转化率80.25%。实施例7栽培料:麦麸10%,石膏1.7%,蔗糖1.3%,葡萄枝粉37%,油茶壳粉50%。生物学转化率103.15%。实施例8栽培料:麦麸9%,石膏1.7%,蔗糖1.3%,葡萄枝粉48%,油茶壳粉40%。生物学转化率104.23%。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善葡萄枝粉栽培油茶菇生物学转化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葡萄枝粉栽培料中添加油茶壳粉;其中油茶壳粉是由油茶果壳经过粉碎而成的粉末。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善葡萄枝粉栽培油茶菇生物学转化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葡萄枝粉栽培料中添加油茶壳粉;其中油茶壳粉是由油茶果壳经过粉碎而成的粉末。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葡萄枝粉栽培油茶菇生物学转化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茶壳粉加入量占栽培料总质量的1-50%。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改善葡萄枝粉栽培油茶菇生物学转化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茶壳粉加入量占栽培料总质量的20%。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改善葡萄枝粉栽培油茶菇生物学转化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茶壳粉加入量占栽培料总质量的8.7%。5.一种油茶菇栽培用葡萄枝粉栽培料,其特征在于,在该栽培料中含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安荣李威王振杰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贵福菌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