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污的高效膜生物反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25884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4 0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水治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污的高效膜生物反应装置,包括基架、膜装置和水质改良剂,所述膜装置和水质改良剂设置在基架内,所述膜装置包括反应膜,反应膜包括中空纤维曝气膜和生物膜,所述中空纤维曝气膜附着在生物膜上,采用这样的结构后,能够改善污水和污泥的水质问题,膜装置能够将水体中的污染物同化为微生物分解代谢,水质改良剂能够有效消减污泥,使河道生态得到明显改善。

An Efficient Membrane Bioreactor for Pollution Contro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治污的高效膜生物反应装置
本技术涉及污水治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污的高效膜生物反应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工业水平的发展,河流受到的污染日益加重,虽然目前很多地方正实施将污水厂出水深度处理后,回灌于城市景观河道。但由于再生水源自身的水质指标高于景观水水质指标,尤其氮、磷的浓度。当再生水进入河道后若不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随着营养物质的积累,很容易导致河道水质恶化甚至会爆发水华,使其丧失景观功能。尤其是没有及时处理时河道不仅微生物数量明显增加,河底的淤泥也逐渐增厚,形成恶性循环,极大地影响了城市形象和河道附近的环境。因此需要设置一种能够解决污水污泥处理问题的治污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治污的高效膜生物反应装置。本技术具体内容如下:一种用于治污的高效膜生物反应装置,包括基架、膜装置和水质改良剂,所述膜装置和水质改良剂设置在基架内,所述膜装置包括反应膜,反应膜包括中空纤维曝气膜和生物膜,所述中空纤维曝气膜附着在生物膜上。中空纤维曝气膜附着在生物膜可将气体分离膜技术和生物膜水处理技术有机融合,在反应膜进入污水中时,中空纤维曝气膜作为微生物膜附着载体并为生物膜微泡曝气,废水在附着生物膜的曝气膜周围流动时,水体中的污染物在浓差驱动和微生物吸附等作用下进入生物膜内,并经过生物代谢和增殖被微生物利用,使水体中的污染物同化为微生物菌体固定在生物膜上或分解成无机代谢产物,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水质改良剂为PSBR水质改良剂,在使用过程中不受水中溶解氧限制,以污染水体中有机或无机态的碳、氮、磷、硫等为营养进行增殖后,作为浮游动物的食物被消耗,浮游动物又被鱼、虾、贝类等吞食,鱼、虾、贝类被捕获将污染输出水体,从而增进水体的自净能力。进一步的,所述水质改良剂为菌剂状,水质改良剂设置在菌剂盒中,菌剂盒顶部设有可拆卸的盒盖,反应装置上设有向菌剂盒中添加菌剂的开口。将水质改良剂设置为菌剂,一方面能够使菌剂平缓发散,提高使用效果,另一方面减少水质改良剂的使用量,减少成本。进一步的,所述菌剂盒为侧壁上具有多个开孔的柱状、立方体状或网兜状,菌剂盒采用塑料、玻璃的一种或两种制成。菌剂盒的侧壁设置开孔或网眼,方便菌剂在其中发散,并且开孔和网眼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大小,一般情况下较小(如小于0.5cm2),防止菌剂快速发散或者受到污染。进一步的,所述菌剂盒设置在反应装置的内部,菌剂盒底端通过绳索与反应装置或者重物相连,菌剂盒顶端连接有浮球。这样设置使菌剂盒能够悬浮在水中,在水流及的作用下可将其中的水质改良剂均匀地发散到水中,从而提高治污效果。进一步的,所述水质改良剂为沼泽红假单胞菌。进一步的,所述基架为浮岛、砾石床或固定在水中的框架。根据具体的水域情况可选择合适的载体和载体处于水中的位置,如浮在水面的浮岛、沉入水中的砾石床或者固定在水中或者岸边的框架,如跟浮岛结合达到美观环保的效果,或者在固定的水域或者岸边通过砾石床对某一区域重点处理。进一步的,所述膜装置还包括相互平行的支架,反应膜的两端设置分别设置在两个支架上,支架设置在基架内部。反应膜之间互相平行设置,将支架防止在基架内部后反应膜展开,与污水接触面积大大增加,便于挂膜并充分对污水治理。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采用这样的结构后,能够改善污水和污泥的水质问题,膜装置能够将水体中的污染物同化为微生物分解代谢,水质改良剂能够有效消减污泥,使河道生态得到明显改善。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阐明。图1为本技术的用于治污的高效膜生物反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反应膜的工作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水质改良剂的工作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1至图3,本技术的一种用于治污的高效膜生物反应装置,包括基架4、膜装置和水质改良剂3,膜装置和水质改良剂3设置在基架4内,膜装置包括反应膜,反应膜包括中空纤维曝气膜1和生物膜2,中空纤维曝气膜1附着在生物膜2上。如图1所示,中空纤维曝气膜1附着在生物膜2上,可将气体分离膜技术和生物膜2水处理技术有机融合,在反应膜进入污水中时,中空纤维曝气膜1作为微生物膜2附着载体并为生物膜2微泡曝气,废水在附着生物膜2的曝气膜周围流动时,水体中的污染物在浓差驱动和微生物吸附等作用下进入生物膜2内,并经过生物代谢和增殖被微生物利用,使水体中的污染物同化为微生物菌体固定在生物膜2上或分解成无机代谢产物,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如图2所示,水质改良剂3为PSBR水质改良剂,PSBR嗜泥菌种是专为消减、分解底泥及其污染而定向研发的环保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不受水中溶解氧限制,以污染水体中有机或无机态的碳、氮、磷、硫等为营养进行增殖后,作为浮游动物的食物被消耗,浮游动物又被鱼、虾、贝类等吞食,鱼、虾、贝类被捕获将污染输出水体,从而增进水体的自净能力。本实施例优选的,水质改良剂3为菌剂状,水质改良剂3设置在菌剂盒5中,菌剂盒5顶部设有可拆卸的盒盖,反应装置上设有向菌剂盒5中添加菌剂的开口。将水质改良剂3设置为菌剂,一方面能够使菌剂平缓发散,提高使用效果,另一方面减少水质改良剂3的使用量,减少成本。本实施例优选的,菌剂盒5为侧壁上具有多个开孔的柱状、立方体状或网兜状,菌剂盒5采用塑料、玻璃的一种或两种制成。菌剂盒5的侧壁设置开孔或网眼,方便菌剂在其中发散,并且开孔和网眼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大小,一般情况下较小(如小于0.5cm2),防止菌剂快速发散或者受到污染。本实施例优选的,菌剂盒5设置在反应装置的内部,菌剂盒5底端通过绳索与反应装置或者重物相连,菌剂盒5顶端连接有浮球。这样设置使菌剂盒5能够悬浮在水中,在水流的作用下可将其中的水质改良剂3均匀地发散到水中,从而提高治污效果。本实施例优选的,水质改良剂3为沼泽红假单胞菌。本实施例优选的,基架4为浮岛、砾石床或固定在水中的框架。根据具体的水域情况可选择合适的载体以及载体在水中的位置,如浮在水面的浮岛、沉入水中的砾石床或者固定在水中或者岸边的框架,如跟浮岛结合达到美观环保的效果,或者在固定的水域或者岸边通过砾石床对某一区域重点处理。本实施例优选的,膜装置还包括相互平行的支架6,反应膜的两端设置分别设置在两个支架6上,支架6设置在基架4内部。反应膜之间互相平行设置,将支架6防止在基架4内部后反应膜展开,与污水接触面积大大增加,便于挂膜并充分对污水治理。本实施例的用于治污的高效膜生物反应装置,经实验证明,反应膜使水中的污染物浓度大幅下降,沼泽红假单胞菌可将水体的环境容量提高5倍。实践证明该菌种从消减能力上能使底泥消减率达60%以上,含水率下降40%以上,有机碳下降17%以上,硫化物下降67%以上。极大地提高了反应装置的治污效果。在以上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以上描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不受上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同时任何熟悉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
技术实现思路
对本技术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治污的高效膜生物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架、膜装置和水质改良剂,所述膜装置和水质改良剂设置在基架内,所述膜装置包括反应膜,反应膜包括中空纤维曝气膜和生物膜,所述中空纤维曝气膜附着在生物膜上。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4.09 CN 20182049914881.一种用于治污的高效膜生物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架、膜装置和水质改良剂,所述膜装置和水质改良剂设置在基架内,所述膜装置包括反应膜,反应膜包括中空纤维曝气膜和生物膜,所述中空纤维曝气膜附着在生物膜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污的高效膜生物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质改良剂为菌剂状,水质改良剂设置在菌剂盒中,菌剂盒顶部设有可拆卸的盒盖,反应装置上设有向菌剂盒中添加菌剂的开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治污的高效膜生物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菌剂盒为侧壁上具有多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敏祝建中刘浏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泽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