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池六开顶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25881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4 0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池六开顶盖,设置在污水处理池顶部,包括支架、顶梁和相对顶梁对称设置的左盖体与右盖体,左盖体包括左中盖和分别设置在左中盖两侧的左侧盖,左中盖面积为单个左侧盖面积的两倍,右盖体则相对左盖体对称设有右中盖和右侧盖,左中盖和右中盖的两端面往外侧延伸并设有第一滑槽,左侧盖和右侧盖卡设于滑槽轨道上,左中盖和右中盖两侧的支架和顶梁上设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槽与第一滑槽相连通,左中盖和右中盖通过铰接方式与顶梁连接,左中盖和右中盖上设有支撑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方便开启,减少支撑杆使用数量,保证工作安全。

Sewage Treatment Tank with Six Open Top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污水处理池六开顶盖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池六开顶盖。
技术介绍
SBR(SequencingBatchReactorActivatedSludgeProcess)是一种好氧微生物污水处理技术,是连续进水、间歇排水的周期循环间歇曝气系统。该工艺集调节、初沉、曝气、二沉、生物脱氮等过程于一池,按不同的时间顺序进行各种目的不同的操作,全部过程都在一个池体内周而复始地进行,工艺流程简洁,布局紧凑合理,是一种先进的污水处理系统。在SBR法处理污水过程中,由于全部过程在一个池体内进行,需要在不同时间将污水池开盖进行不同的操作。普通的污水处理池顶盖为单开式,如果要对污水池操作,则需打开整片顶盖,开启关闭过程难度大、劳动强度大。若是多开式的,多片顶盖需要多个支撑杆,支撑杆不仅占用了操作的空间,而且支撑杆容易跌落或遗失,不方便操作。鉴于上述现有的污水处理池顶盖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工程应用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污水处理池六开顶盖,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开启,减少支撑杆使用数量,降低工作强度的污水处理六开顶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污水处理池六开顶盖,设置在污水处理池顶部,包括支架、顶梁和相对顶梁对称设置的左盖体与右盖体,所述左盖体包括左中盖和分别设置在左中盖两侧的左侧盖,左中盖面积为单个左侧盖面积的两倍,所述右盖体则相对左盖体对称设有右中盖和右侧盖,所述左中盖和右中盖的两端面往外侧延伸并设有第一滑槽,所述左侧盖和右侧盖卡设于所述滑槽轨道上,所述左中盖和右中盖两侧的支架和顶梁上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与所述第一滑槽相连通,所述左中盖和右中盖通过铰接方式与顶梁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左中盖和所述右中盖上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一端铰接在所述左中盖和右中盖的内壁上,另一端搭在固定在所述左中盖和右中盖上固定的钩子上。进一步地,所述支架上设有用于固定支撑杆的支撑座。进一步地,所述左侧盖和所述右侧盖上设有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在所述左中盖和右中盖上设有对应螺纹盲孔。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合理的结构布置,本技术的污水处理池六开顶盖,通过左中盖和右中盖以及支架和顶梁上的滑槽的设置,使左侧盖和右侧盖可以滑动打开,左侧盖和右侧盖不需要掀开,省时省力,同时左中盖和右中盖内壁上只固定有一根支撑杆,支撑杆还可以固定在支架上,减少支撑杆的同时,也保证了安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左中盖/右中盖背面的主视图;图4为左中盖/右中盖背面的右视图;附图中标记的含义如下:污水处理池1、支架2、顶梁3、左中盖4、左侧盖5、右中盖6、右侧盖7、支撑杆8、第一滑槽9、支撑座10、第二滑槽11、固定螺栓12、钩子1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如图1~4所示的污水处理池六开顶盖,设置在污水处理池1顶部,包括支架2、顶梁3和相对顶梁3对称设置的左盖体与右盖体,所述左盖体包括左中盖4和分别设置在左中盖4两侧的左侧盖5,左中盖4面积为单个左侧盖5面积的两倍,所述右盖体则相对左盖体对称设有右中盖6和右侧盖7,所述左中盖4和右中盖6的两端面往外侧延伸并设有第一滑槽9,所述左侧盖5和右侧盖7卡设于所述第一滑槽9上,所述左中盖4和右中盖6两侧的支架2和顶梁3上设有第二滑槽11,所述第二滑槽11与所述第一滑槽9相连通,所述左中盖4和右中盖6通过铰接方式与顶梁3连接,所述左中盖4和所述右中盖6上设有支撑杆8。左中盖4两侧的左侧盖5可以通过滑槽移动,不需要像常规那样掀开盖体,这样节省了体力的同时也省去了支撑杆,左中盖4和右中盖6通过合页与顶梁转动连接,左中盖4和右中盖6可以单独掀开,掀开的时候,下面有支撑杆8支撑,左中盖4和右中盖6也可以先把左侧盖5或者右侧盖7移动至左中盖4或者右中盖6上,然后再掀开,提供了更多样的打开盖体的形式,不论是一次性打开一个顶盖还是六个都打开,均可实现,而且同一侧只使用一个支撑杆,更具实用性。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所述支撑杆8一端铰接在所述左中盖4和右中盖6的内壁上,另一端搭在固定在所述左中盖4和右中盖6上固定的钩子13上。支撑杆8在左中盖4或者右中盖6不打开的时候,可以固定在左中盖4或者右中盖6内壁上,当左中盖4或者右中盖6打开时,支撑杆8一端可以从钩子13上取下,支撑顶盖,不会使支撑杆掉入污水处理池中也不会遗失。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所述支架2上设有用于固定支撑杆8的支撑座10。支撑杆8一端取下后放置于支撑座10上,支撑杆8不会移动,提高安全性。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所述左侧盖5和所述右侧盖7上设有固定螺栓12,所述固定螺栓12在所述左中盖4和右中盖6上设有对应螺纹盲孔。在左侧盖5或者右侧盖7移动入左中盖4或者右中盖6中并需要掀开时,为了防止其滑出,设置了固定螺栓,使左侧盖5或者右侧盖7固定在左中盖4或者右中盖6上,更具有安全性。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处理池六开顶盖,设置在污水处理池(1)顶部,包括支架(2)、顶梁(3)和相对顶梁(3)对称设置的左盖体与右盖体,所述左盖体包括左中盖(4)和分别设置在左中盖(4)两侧的左侧盖(5),左中盖(4)面积为单个左侧盖(5)面积的两倍,所述右盖体则相对左盖体对称设有右中盖(6)和右侧盖(7),其特征为:所述左中盖(4)和右中盖(6)的两端面往外侧延伸并设有第一滑槽(9),所述左侧盖(5)和右侧盖(7) 卡设于所述第一滑槽(9)上,所述左中盖(4)和右中盖(6)两侧的支架(2)和顶梁(3)上设有第二滑槽(11),所述第二滑槽(11)与所述第一滑槽(9)相连通,所述左中盖(4)和右中盖(6)通过铰接方式与顶梁(3)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池六开顶盖,设置在污水处理池(1)顶部,包括支架(2)、顶梁(3)和相对顶梁(3)对称设置的左盖体与右盖体,所述左盖体包括左中盖(4)和分别设置在左中盖(4)两侧的左侧盖(5),左中盖(4)面积为单个左侧盖(5)面积的两倍,所述右盖体则相对左盖体对称设有右中盖(6)和右侧盖(7),其特征为:所述左中盖(4)和右中盖(6)的两端面往外侧延伸并设有第一滑槽(9),所述左侧盖(5)和右侧盖(7)卡设于所述第一滑槽(9)上,所述左中盖(4)和右中盖(6)两侧的支架(2)和顶梁(3)上设有第二滑槽(11),所述第二滑槽(11)与所述第一滑槽(9)相连通,所述左中盖(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强胜高晖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孺子牛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