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缆卷绕蓄料式张力控制机构,包括升降蓄料轮和电缆盘平移座,所述电缆盘平移座传动连接平移座驱动电机;所述升降蓄料轮的转轴上套装有蓄料轮滑块轴承,所述蓄料轮滑块轴承设置于第一夹持杆和第二夹持杆之间,所述第一夹持杆上设置有第一正极接触块和第一负极接触块,所述第二夹持杆上设置有第二正极接触块和第二负极接触块,所述第二负极接触块、所述第一正极接触块、所述平移座驱动电机和第一供电电源串联;所述第二正极接触块、所述第一负极接触块、所述平移座驱动电机和第二供电电源串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将升降蓄料轮和电缆盘平移座两种电缆卷绕蓄料方式相结合,从而降低电缆卷绕蓄料机构对场地高度和长度的要求。
A Cable Winding and Storage Tension Control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卷绕蓄料式张力控制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缆加工设备
,特别是一种电缆卷绕蓄料式张力控制机构。
技术介绍
电缆半成品和成品在加工之后都要进行卷绕作业,将电缆半成品或成品卷绕到电缆盘上;不论是电缆半成品还是电缆成品,在卷绕到电缆盘上的时候都要控制电缆的张力:如果电缆半成品卷绕张力不足,在进行后续加工步骤中则会造成电缆放卷速率不一致,从而导致生产线上的电缆发生松脱或缠绕的事故;如果电缆成品卷绕张力不足,在后续仓储和运输过程中则有可能出现电缆从电缆盘上散落的情况,从而导致电缆放卷使用困难。由于电缆在卷绕过程中半径会不断增大,因此在电缆盘转速一定的情况下,电缆的卷绕线速度实际上是不断增大的,而电缆加工生产线的输出速率通常是恒定的,这就需要设置电缆卷绕蓄料机构:在卷绕前期电缆生产线的输出速率大于卷绕速率,卷绕蓄料机构进行蓄料以控制张力;在卷绕后期电缆生产线的输出速率小于卷绕速率,卷绕蓄料机构进行放料以避免张力过大;在现有技术中,电缆卷绕蓄料机构主要有升降蓄料轮和电缆盘平移座两种,但单一的电缆卷绕蓄料机构对于场地的高度或者长度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缆卷绕蓄料式张力控制机构,能够将升降蓄料轮和电缆盘平移座两种电缆卷绕蓄料方式相结合,从而降低电缆卷绕蓄料机构对场地高度和长度的要求。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缆卷绕蓄料式张力控制机构,包括升降蓄料轮和设置于所述升降蓄料轮下游的电缆盘平移座,所述电缆盘平移座传动连接平移座驱动电机;所述升降蓄料轮的转轴上套装有蓄料轮滑块轴承,所述蓄料轮滑块轴承设置于第一夹持杆和第二夹持杆之间,所述第一夹持杆和所述第二夹持杆均竖直设置;所述第一夹持杆用于接触所述蓄料轮滑块轴承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一正极接触块和第一负极接触块,且所述第一正极接触块位于所述第一负极接触块的上方;所述第二夹持杆用于接触所述蓄料轮滑块轴承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二正极接触块和第二负极接触块,且所述第二负极接触块的高度与所述第一正极接触块的高度相同,所述第二正极接触块的高度与所述第一负极接触块的高度相同;所述第二负极接触块、所述第一正极接触块、所述平移座驱动电机和第一供电电源串联形成可由所述蓄料轮滑块轴承接通的回路;所述第二正极接触块、所述第一负极接触块、所述平移座驱动电机和第二供电电源串联形成可由所述蓄料轮滑块轴承接通的回路。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缆盘平移座的底部设置有平移座滑动导轨,所述平移座滑动导轨的上方设置有平移座滑动丝杆,所述平移座滑动丝杆平行于所述平移座滑动导轨,所述电缆盘平移座中设置有配合所述平移座滑动丝杆的平移座滑动螺纹孔,所述平移座滑动丝杆的端部与所述平移座驱动电机传动连接并由所述平移座驱动电机驱动旋转。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升降蓄料轮上游和下游的上游转向轮和下游转向轮,所述上游转向轮和所述下游转向轮的高度相同,且所述第一正极接触块和所述第二负极接触块的高度低于所述上游转向轮和所述下游转向轮的高度。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电缆卷绕蓄料式张力控制机构,通过在用于夹持蓄料轮滑块轴的两个夹持杆内侧设置两组高度不同的电接触块,分别控制平移座驱动电机的正向转动和反向转动,能够将升降蓄料轮和电缆盘平移座两种电缆卷绕蓄料方式相结合,从而降低电缆卷绕蓄料机构对场地高度和长度的要求。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电缆卷绕蓄料式张力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电缆卷绕蓄料式张力控制机构的电路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2,图1至图2是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电缆卷绕蓄料式张力控制机构,包括升降蓄料轮10和设置于所述升降蓄料轮10下游的电缆盘平移座20,所述电缆盘平移座20传动连接平移座驱动电机21;所述升降蓄料轮10的转轴上套装有蓄料轮滑块轴承11,所述蓄料轮滑块轴承11设置于第一夹持杆12和第二夹持杆13之间,所述第一夹持杆12和所述第二夹持杆13均竖直设置;所述第一夹持杆12用于接触所述蓄料轮滑块轴承11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一正极接触块14和第一负极接触块15,且所述第一正极接触块14位于所述第一负极接触块15的上方;所述第二夹持杆13用于接触所述蓄料轮滑块轴承11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二正极接触块16和第二负极接触块17,且所述第二负极接触块17的高度与所述第一正极接触块14的高度相同,所述第二正极接触块16的高度与所述第一负极接触块15的高度相同;所述第二负极接触块17、所述第一正极接触块14、所述平移座驱动电机21和第一供电电源31串联形成可由所述蓄料轮滑块轴承11接通的回路;所述第二正极接触块16、所述第一负极接触块15、所述平移座驱动电机21和第二供电电源32串联形成可由所述蓄料轮滑块轴承11接通的回路。具体地,所述电缆盘平移座20的底部设置有平移座滑动导轨22,所述平移座滑动导轨22的上方设置有平移座滑动丝杆23,所述平移座滑动丝杆23平行于所述平移座滑动导轨22,所述电缆盘平移座20中设置有配合所述平移座滑动丝杆23的平移座滑动螺纹孔24,所述平移座滑动丝杆23的端部与所述平移座驱动电机21传动连接并由所述平移座驱动电机21驱动旋转。还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升降蓄料轮10上游和下游的上游转向轮41和下游转向轮42,所述上游转向轮41和所述下游转向轮42的高度相同,且所述第一正极接触块14和所述第二负极接触块17的高度低于所述上游转向轮41和所述下游转向轮42的高度。在电缆盘收卷作业前期,由于电缆盘的收卷半径较小,在电缆盘转速一定的情况下,电缆生产线的输出速率大于卷绕收卷速率,所述升降蓄料轮10下降,在控制张力电缆收卷张力的同时进行蓄料,当所述升降蓄料轮10下降至所述蓄料轮滑块轴承11位于所述第二正极接触块16和所述第一负极接触块15之间的位置时,所述第二正极接触块16、所述第一负极接触块15、所述平移座驱动电机21和所述第二供电电源32构成的回路被接通,所述平移座驱动电机21开始正向转动,驱动所述电缆盘平移座20沿着所述平移座滑动导轨22向下游移动,从而进行蓄料。在电缆盘收卷作业后期,由于电缆盘的收卷半径较大,在电缆盘转速一定的情况下,电缆生产线的输出速率小于卷绕收卷速率,所述升降蓄料轮10上升,在控制张力电缆收卷张力的同时进行放料,当所述升降蓄料轮10上升至所述蓄料轮滑块轴承11位于所述第二负极接触块17和所述第一正极接触块14之间的位置时,所述第二负极接触块17、所述第一正极接触块14、所述平移座驱动电机21和所述第一供电电源31构成的回路被接通,所述平移座驱动电机21开始反向转动,驱动所述电缆盘平移座20沿着所述平移座滑动导轨22向上游移动,从而进行放料。以上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地说明,当然,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形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技术精神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的变换或相应的改动,都应该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缆卷绕蓄料式张力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蓄料轮(10)和设置于所述升降蓄料轮(10)下游的电缆盘平移座(20),所述电缆盘平移座(20)传动连接平移座驱动电机(21);所述升降蓄料轮(10)的转轴上套装有蓄料轮滑块轴承(11),所述蓄料轮滑块轴承(11)设置于第一夹持杆(12)和第二夹持杆(13)之间,所述第一夹持杆(12)和所述第二夹持杆(13)均竖直设置;所述第一夹持杆(12)用于接触所述蓄料轮滑块轴承(11)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一正极接触块(14)和第一负极接触块(15),且所述第一正极接触块(14)位于所述第一负极接触块(15)的上方;所述第二夹持杆(13)用于接触所述蓄料轮滑块轴承(11)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二正极接触块(16)和第二负极接触块(17),且所述第二负极接触块(17)的高度与所述第一正极接触块(14)的高度相同,所述第二正极接触块(16)的高度与所述第一负极接触块(15)的高度相同;所述第二负极接触块(17)、所述第一正极接触块(14)、所述平移座驱动电机(21)和第一供电电源(31)串联形成可由所述蓄料轮滑块轴承(11)接通的回路;所述第二正极接触块(16)、所述第一负极接触块(15)、所述平移座驱动电机(21)和第二供电电源(32)串联形成可由所述蓄料轮滑块轴承(11)接通的回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卷绕蓄料式张力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蓄料轮(10)和设置于所述升降蓄料轮(10)下游的电缆盘平移座(20),所述电缆盘平移座(20)传动连接平移座驱动电机(21);所述升降蓄料轮(10)的转轴上套装有蓄料轮滑块轴承(11),所述蓄料轮滑块轴承(11)设置于第一夹持杆(12)和第二夹持杆(13)之间,所述第一夹持杆(12)和所述第二夹持杆(13)均竖直设置;所述第一夹持杆(12)用于接触所述蓄料轮滑块轴承(11)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一正极接触块(14)和第一负极接触块(15),且所述第一正极接触块(14)位于所述第一负极接触块(15)的上方;所述第二夹持杆(13)用于接触所述蓄料轮滑块轴承(11)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二正极接触块(16)和第二负极接触块(17),且所述第二负极接触块(17)的高度与所述第一正极接触块(14)的高度相同,所述第二正极接触块(16)的高度与所述第一负极接触块(15)的高度相同;所述第二负极接触块(17)、所述第一正极接触块(14)、所述平移座驱动电机(21)和第一供电电源(31)串联形成可由所述蓄料轮滑块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东兵,张晓飞,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猎塔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