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业电缆多组分同步挤出系统,包括导体线芯转向轮、电缆成品转向轮、多组分挤出模具和在线冷却装置,所述多组分挤出模具和所述在线冷却装置位于所述导体线芯转向轮和所述电缆成品转向轮之间;所述多组分挤出模具包括内层挤出模腔、中间层挤出模腔及外层挤出模腔,所述内层挤出模腔和所述中间层挤出模腔的下端挤出口处分别设置有内层挤出防护管和中间层挤出防护管;所述在线冷却装置包括电缆冷却通道、环形冷却水内腔,所述环形冷却水内腔的顶部连通水蒸气排出管;所述电缆冷却通道的上端连接所述外层挤出模腔的下端挤出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同时挤出内绝缘层、填充层和外护套层,且能够提高冷却水的冷却效能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业电缆多组分同步挤出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缆挤包设备
,特别是一种工业电缆多组分同步挤出系统。
技术介绍
耐高温电缆挤出生产工艺中通常包含多个挤出模具,从而分别挤出生产内绝缘层、填充层和外护套层,且内绝缘层需要充分冷却后才能再挤包填充层,填充层需要充分冷却后才能再挤包外护套层,内绝缘层和填充层或者填充层和外护套层如果同时挤出,则位于外侧的挤出料会挤压位于内侧的尚未完全定型的挤出料,从而导致位于内侧的挤出料存在一定的几率发生变形或破损,从而影响了耐高温电缆成品的生产质量。此外,现有技术中的电缆挤出料在线冷却设备主要采用冷却水方式冷却绝缘层,对于如聚丙烯和聚四氟乙烯等熔点高于100℃的耐温绝缘材料,需要通过加快冷却水的供应速率以保障冷却效果,如果冷却水供应速率过慢则容易导致部分冷却水汽化,从而局部占用冷却水套管内腔的空间,从而进一步影响冷却水套管对绝缘层的冷却效果,冷却水受热后的温度通常在100℃以内,因此受热后的冷却水中的热量难以进行有效的回收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工业电缆多组分同步挤出系统,能够同时挤出内绝缘层、填充层和外护套层,位于内侧的挤出料发生变形或破损的几率较低,且能够提高冷却水的冷却效能利用率,便于对受热后的冷却水中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工业电缆多组分同步挤出系统,包括导体线芯转向轮、电缆成品转向轮、多组分挤出模具和在线冷却装置,所述导体线芯转向轮位于所述电缆成品转向轮的上方,所述多组分挤出模具和所述在线冷却装置位于所述导体线芯转向轮和所述电缆成品转向轮之间;所述多组分挤出模具包括轴线竖直设置的内层挤出模腔、同轴套装在所述内层挤出模腔外侧的中间层挤出模腔、以及同轴套装在所述中间层挤出模腔外侧的外层挤出模腔,所述内层挤出模腔的下端挤出口处同轴设置有内层挤出防护管,所述中间层挤出模腔的下端挤出口处同轴设置有中间层挤出防护管,所述中间层挤出防护管同轴套装在所述内层挤出防护管的外侧,所述内层挤出防护管和所述中间层挤出防护管的下端均位于所述外层挤出模腔的下端挤出口处;所述在线冷却装置包括电缆冷却通道、同轴包裹在所述电缆冷却通道外侧的环形冷却水内腔,所述电缆冷却通道的轴线竖直设置,所述环形冷却水内腔的底部连通冷却水进水管,所述环形冷却水内腔的顶部连通水蒸气排出管,所述环形冷却水内腔的中连通冷却水出水管;所述电缆冷却通道的上端连接所述外层挤出模腔的下端挤出口。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工业电缆多组分同步挤出系统,通过将多组分挤出模具轴线竖直设置,并设置内层挤出防护管和中间层挤出防护管,能够同时挤出内绝缘层、填充层和外护套层,位于内侧的挤出料发生变形或破损的几率较低;此外,可以使冷却水充分受热直至汽化,能够提高冷却水的冷却效能利用率,冷却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具有较高的温度和热量,便于进行回收利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工业电缆多组分同步挤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的多组分挤出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的在线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3,图1至图3是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工业电缆多组分同步挤出系统,包括导体线芯转向轮11、电缆成品转向轮12、多组分挤出模具2和在线冷却装置3,所述导体线芯转向轮11位于所述电缆成品转向轮12的上方,所述多组分挤出模具2和所述在线冷却装置3位于所述导体线芯转向轮11和所述电缆成品转向轮12之间;所述多组分挤出模具2包括轴线竖直设置的内层挤出模腔211、同轴套装在所述内层挤出模腔211外侧的中间层挤出模腔212、以及同轴套装在所述中间层挤出模腔212外侧的外层挤出模腔213,所述内层挤出模腔211的下端挤出口处同轴设置有内层挤出防护管214,所述中间层挤出模腔212的下端挤出口处同轴设置有中间层挤出防护管215,所述中间层挤出防护管215同轴套装在所述内层挤出防护管214的外侧,所述内层挤出防护管214和所述中间层挤出防护管215的下端均位于所述外层挤出模腔213的下端挤出口处;所述在线冷却装置3包括电缆冷却通道31、同轴包裹在所述电缆冷却通道31外侧的环形冷却水内腔32,所述电缆冷却通道31的轴线竖直设置,所述环形冷却水内腔32的底部连通冷却水进水管321,所述环形冷却水内腔32的顶部连通水蒸气排出管322,所述环形冷却水内腔32的中连通冷却水出水管323;所述电缆冷却通道31的上端连接所述外层挤出模腔213的下端挤出口。具体地,所述多组分挤出模具2包括内层挤出模具22、套装在所述内层挤出模具22外侧的中间层挤出模具23、套装在所述中间层挤出模具23外侧的外层挤出模具24、以及挤出模具盖板25,所述内层挤出模具22、所述中间层挤出模具23以及所述外层挤出模具24均上、下端开口,所述挤出模具盖板25封盖住所述内层挤出模具22和所述中间层挤出模具23的上端,所述中间层挤出模具23封盖住所述外层挤出模具24的上端,所述内层挤出模具22的内腔即为所述内层挤出模腔211,所述内层挤出模具22和所述中间层挤出模具23之间的腔体即为所述中间层挤出模腔212,所述中间层挤出模具23和所述外层挤出模具24之间的腔体即为所述外层挤出模腔213。所述挤出模具盖板25上设置有连通所述内层挤出模腔211的内层熔融料管251,所述中间层挤出模具23的上端侧面设置有连通所述中间层挤出模腔212的中间层熔融料管231,所述外层挤出模具24的上端侧面设置有连通所述外层挤出模腔213的外层熔融料管241。具体地,所述在线冷却装置3包括冷却水内套管33、冷却水外套管34以及环形外套管顶盖35,所述冷却水外套管34同轴套装在所述冷却水内套管33的外侧,且所述冷却水外套管34包括外套管环形底壁341和外套管管状侧壁,所述环形外套管顶盖35套装在所述冷却水内套管33的外侧且封盖在所述冷却水外套管34的上端。所述外套管管状侧壁包括设置于上端的蒸汽生成部342和设置于下端的冷却水流部343,所述蒸汽生成部342的内径大于所述冷却水流部343的内径,且所述冷却水进水管321和所述冷却水出水管323均连接所述冷却水流部343,所述水蒸气排出管322连接所述环形外套管顶盖35。所述冷却水内套管33的外侧设置有螺旋导流板331,且所述螺旋导流板331位于所述冷却水流部343处。导体线芯经所述导体线芯转向轮11转向为竖直输送,进入所述多组分挤出模具2,熔融料进入所述内层挤出模腔211、所述中间层挤出模腔212和所述外层挤出模腔213之后,在自身重力并配合一定的挤出压力作用下挤出成型,由于熔融料自身重力的存在,熔融料挤出所需的挤出压力较小,因此位于内侧的挤出料受外侧挤出料的挤压力较小,位于内侧的挤出料发生变形或破损的几率较低;且通过设置所述内层挤出防护管214和所述中间层挤出防护管215可以进一步地保护位于内侧的挤出料,不难理解,所述内层挤出防护管214和所述中间层挤出防护管215应当具有一定的刚性且应当具有较小的厚度;所述内层挤出防护管214和所述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业电缆多组分同步挤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导体线芯转向轮(11)、电缆成品转向轮(12)、多组分挤出模具(2)和在线冷却装置(3),所述导体线芯转向轮(11)位于所述电缆成品转向轮(12)的上方,所述多组分挤出模具(2)和所述在线冷却装置(3)位于所述导体线芯转向轮(11)和所述电缆成品转向轮(12)之间;所述多组分挤出模具(2)包括轴线竖直设置的内层挤出模腔(211)、同轴套装在所述内层挤出模腔(211)外侧的中间层挤出模腔(212)、以及同轴套装在所述中间层挤出模腔(212)外侧的外层挤出模腔(213),所述内层挤出模腔(211)的下端挤出口处同轴设置有内层挤出防护管(214),所述中间层挤出模腔(212)的下端挤出口处同轴设置有中间层挤出防护管(215),所述中间层挤出防护管(215)同轴套装在所述内层挤出防护管(214)的外侧,所述内层挤出防护管(214)和所述中间层挤出防护管(215)的下端均位于所述外层挤出模腔(213)的下端挤出口处;所述在线冷却装置(3)包括电缆冷却通道(31)、同轴包裹在所述电缆冷却通道(31)外侧的环形冷却水内腔(32),所述电缆冷却通道(31)的轴线竖直设置,所述环形冷却水内腔(32)的底部连通冷却水进水管(321),所述环形冷却水内腔(32)的顶部连通水蒸气排出管(322),所述环形冷却水内腔(32)的中连通冷却水出水管(323);所述电缆冷却通道(31)的上端连接所述外层挤出模腔(213)的下端挤出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业电缆多组分同步挤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导体线芯转向轮(11)、电缆成品转向轮(12)、多组分挤出模具(2)和在线冷却装置(3),所述导体线芯转向轮(11)位于所述电缆成品转向轮(12)的上方,所述多组分挤出模具(2)和所述在线冷却装置(3)位于所述导体线芯转向轮(11)和所述电缆成品转向轮(12)之间;所述多组分挤出模具(2)包括轴线竖直设置的内层挤出模腔(211)、同轴套装在所述内层挤出模腔(211)外侧的中间层挤出模腔(212)、以及同轴套装在所述中间层挤出模腔(212)外侧的外层挤出模腔(213),所述内层挤出模腔(211)的下端挤出口处同轴设置有内层挤出防护管(214),所述中间层挤出模腔(212)的下端挤出口处同轴设置有中间层挤出防护管(215),所述中间层挤出防护管(215)同轴套装在所述内层挤出防护管(214)的外侧,所述内层挤出防护管(214)和所述中间层挤出防护管(215)的下端均位于所述外层挤出模腔(213)的下端挤出口处;所述在线冷却装置(3)包括电缆冷却通道(31)、同轴包裹在所述电缆冷却通道(31)外侧的环形冷却水内腔(32),所述电缆冷却通道(31)的轴线竖直设置,所述环形冷却水内腔(32)的底部连通冷却水进水管(321),所述环形冷却水内腔(32)的顶部连通水蒸气排出管(322),所述环形冷却水内腔(32)的中连通冷却水出水管(323);所述电缆冷却通道(31)的上端连接所述外层挤出模腔(213)的下端挤出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电缆多组分同步挤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组分挤出模具(2)包括内层挤出模具(22)、套装在所述内层挤出模具(22)外侧的中间层挤出模具(23)、套装在所述中间层挤出模具(23)外侧的外层挤出模具(24)、以及挤出模具盖板(25),所述内层挤出模具(22)、所述中间层挤出模具(23)以及所述外层挤出模具(24)均上、下端开口,所述挤出模具盖板(25)封盖住所述内层挤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东兵,张晓飞,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猎塔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