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芯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1675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4 00:00
一种滤芯组件,其包括滤芯框架和至少一个第一滤芯,其中,所述第一滤芯包括依次设于被过滤物通过方向上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滤芯具有多孔结构,其孔隙密度为40‑60ppi,所述第一滤芯的多孔结构中具有若干种颗粒状净化物质,所述若干种净化物质的颗粒直径为0.1‑0.5毫米,所述每种净化物质形成为层状,所述每种净化物质分布在所述被过滤物通过方向上,所述第一滤芯收容于所述滤芯框架中。由于具有多孔结构的滤芯中分层填充具有不同过滤功能的净化物质,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多种活性净化物质混合在一起而使过滤性能降低的情况。

Filter element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滤芯组件
本申请涉及一种滤芯组件、特别是空气净化器的滤芯组件。
技术介绍
空气中存在多种多样的污染物,尤其是气态污染物如甲醛、苯、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长期以来空气净化器被用来去除或降低这些污染物的浓度以改进空气质量。滤芯是空气净化器的核心部件,其应该具有去除尽可能多的污染物的能力。目前多数空气净化器滤芯为了保证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的双效去除,都采用了“三明治”结构,即最外侧两层使用具有过滤颗粒物的滤纸、无纺布等材料,中间夹一层可去除气态污染物的活性炭材料。但是气态污染物的种类繁多,其化学性质也千差万别,为了去除不同的气态污染物,这种“三明治”结构中间层放置的活性炭一般是各种性质活性炭(对应去除相应性质的气态污染物)按照一定比例的混合物。很多时候,不同性质的活性炭混合后因相互的反应而影响了其去除污染物的性能。因此,有必要提供改进的技术方案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解决现有技术方案中用以去除不同污染物的不同性质的活性炭混合后性能受到影响的问题的滤芯组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滤芯组件,其包括滤芯框架和至少一个第一滤芯,其中,所述第一滤芯包括依次设于被过滤物通过方向上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滤芯具有多孔结构,其孔隙密度为40-60ppi,所述第一滤芯的多孔结构中具有若干种颗粒状净化物质,所述若干种净化物质的颗粒直径为0.1-0.5毫米,所述每种净化物质形成为层状,所述每种净化物质分布在所述被过滤物被过滤的通过方向上,所述第一滤芯收容于所述滤芯框架中。由于具有多孔结构的滤芯中可分层填充具有不同过滤功能的净化物质,使得不同种活性净化物质不必混合在一起,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多种活性净化物质混合在一起而使过滤性能降低的情况。为能更进一步了解本申请的特征以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申请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申请加以限制。附图说明结合附图参阅以下具体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将更加充分地理解本申请,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指代同样的元件。其中:图1显示根据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滤芯组件在被过滤物通过方向上的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2显示根据本申请的又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滤芯组件在被过滤物通过方向上的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显示根据本申请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滤芯组件在被过滤物通过方向上的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4显示根据本申请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滤芯组件在被过滤物通过方向上的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5显示根据本申请的再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滤芯组件在被过滤物通过方向上的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应的技术特征。本说明书中结合空气净化器对本技术的滤芯进行了示例性的说明。应当了解,本技术中的空气净化器滤芯的结构同样适用于本说明书的示例以外的其它类型的净化器滤芯的结构中、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也可以想到将该空气净化器滤芯的结构用在其它产品或领域中。如图1所示的本申请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滤芯组件1的结构示意图,滤芯组件1整体大致呈长方体状,滤芯组件1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滤芯10。第一滤芯10包括依次设于被过滤物通过方向X上的两个端面10a和10b、以及沿被过滤物通过方向X连接两个端面10a与10b的连续的侧面10c,侧面10c一般做密封处理,保证被过滤物能够有效通过净化层被净化;第一滤芯10具有多孔结构,其孔隙密度为40-60ppi(poresperinch,即每英寸内孔的个数),第一滤芯10的多孔结构中具有至少一种颗粒状具有吸附功能的净化物质,每种净化物质的颗粒直径为0.1-0.5毫米,所述每种净化物质形成为层状,每种净化物质分布在被过滤物通过方向X上,如图1所示的第一滤芯10中具有一种净化物质,在第一滤芯10中形成为一层并充斥整个第一滤芯10;滤芯框架30用于收容和支撑第一滤芯10。由于采用多孔结构的材料作为净化物质的载体,如图2所示,在被过滤物通过的方向X上,在第一滤芯10的多孔结构材料中可分层的填充具有去除不同污染物功能的多种活性净化物质,每一种净化物质形成为一层,如具有去除甲醛功能的活性炭层101和具有去除氮氧化物功能的活性碳层102,被过滤物沿被过滤物通过方向X依次经过活性炭层101和活性碳层102。分层填充使得不同种活性净化物质不必混合在一起,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多种活性净化物质混合在一起而使过滤性能降低的情况;即使在两种活性碳层之间的交界面10d处存在两种活性炭的少量接触,但该种程度的接触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完全混合不同种活性炭的方式,对活性炭功能的影响已大大降低。同时,多孔材料还具有降噪功能;多孔材料的压阻小,尽可能降低了气流在通过滤芯时的能量损失。本申请中第一滤芯10的多孔结构材料可以为泡棉材料,如聚氨酯泡棉,也可以为泡沫金属材料,如泡沫铝、泡沫镍等。优选的,每一层净化物质沿被过滤物通过方向X依次层叠,每一层净化物质层(如图2中的活性碳层101和102)均垂直于被过滤物通过方向X,使得被过滤物沿方向X依次垂直地经过每一层净化物质,使得滤芯各部分的过滤效果保持一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在被过滤物通过的方向X上分层地填充不同种活性净化物质外,如图3所示,还可在与被过滤物通过的方向X垂直的方向上分区块地填充不同种活性净化物质,每一种净化物质在与被过滤物通过方向X垂直的方向Y上形成为一个区块,如具有去除甲醛功能的活性炭区块103和具有去除氮氧化物功能的活性碳区块104,活性碳区块103和活性碳区块104可以对应空气净化器的多个风道,在同一块滤芯上实现不同风道具有不同过滤功能的效果,减少了滤芯的数量。本领域技术人员同样可以理解,在如图3所示的两种活性碳区块之间的交界面10e处存在两种活性炭的少量接触,但该种程度的接触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完全混合不同种活性炭的方式,对活性炭功能的影响也已大大降低。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理解,在前述的与被过滤物通过的方向X垂直的方向Y上分区块地填充不同种活性净化物质的基础上,每一个区块内还可进一步地在被过滤物通过的方向X上分层的填充若干种净化物质,在该区块中所填充的每一种净化物质在与被过滤物通过方向X上形成为一层,如图3所示,活性碳区块104区域内在被过滤物通过的方向X上分层的填充具有去除甲醛功能的甲醛活性碳层104a以及具有去除氮氧化物功能的活性碳层104b,使得同一活性炭区块104内也可具有过滤不同污染物的功能,即空气净化器的单个风道上可过滤去除多种污染物,进一步解决了因完全混合不同过滤功能的活性炭而影响过滤效果的问题,同时也不必增加滤芯的个数,节约了材料成本,控制了净化装置的体积。上述各实施例第一滤芯10中所填充的活性炭的量以每立方厘米多孔材料中所填充的活性炭的质量来表征,在本申请中,每立方厘米的第一滤芯10的多孔材料中所填充的活性炭的质量大于0克、小于等于0.15克。可选的,第一滤芯10中所填充的具有吸附功能的净化物质还可以为分子筛,每立方厘米的第一滤芯10的多孔材料中所填充的分子筛的质量大于0克、小于等于0.15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前述如图2和图3所述的净化物质如活性炭的分层或分区块的填充方式仅是对本申请的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滤芯框架和至少一个第一滤芯,其中,所述第一滤芯具有多孔结构,其孔隙密度为40‑60ppi;所述第一滤芯的多孔结构中填充有颗粒状的若干种净化物质,所述若干种净化物质的颗粒直径为0.1‑0.5毫米,每种净化物质形成为层状,所述每种净化物质分布在被过滤物通过方向上;所述第一滤芯收容于所述滤芯框架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滤芯框架和至少一个第一滤芯,其中,所述第一滤芯具有多孔结构,其孔隙密度为40-60ppi;所述第一滤芯的多孔结构中填充有颗粒状的若干种净化物质,所述若干种净化物质的颗粒直径为0.1-0.5毫米,每种净化物质形成为层状,所述每种净化物质分布在被过滤物通过方向上;所述第一滤芯收容于所述滤芯框架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被过滤物沿所述被过滤物通过方向依次经过每一层净化物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一层净化物质沿被过滤物通过方向依次层叠,所述每一层净化物质层垂直于所述被过滤物通过方向,使得所述被过滤物沿所述被过滤物通过方向依次垂直经过所述每一层净化物质。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芯由泡棉材料制成。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芯由泡沫金属材料制成。6.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物质是活性炭,每立方厘米的所述第一滤芯中所填充的所述活性炭的质量大于0克、小于等于0.15克。7.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物质是分子筛,每立方厘米的所述第一滤芯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庆
申请(专利权)人:博世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