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动车的空调系统和用于运行空调系统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对机动车的乘客空间的空气进行调节的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构成用于在制冷设备模式、热泵模式以及再加热模式下运行。所述空调系统具有:带有壳体的空调器;带有制冷剂-空气-换热器和制冷剂-冷却剂-换热器的制冷剂回路;以及第一冷却剂回路和第二冷却剂回路。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用于运行空调系统的方法。
技术介绍
在由现有技术已知的机动车中,利用发动机余热加热用于乘客空间的送风。余热借助于在发动机冷却剂回路中循环的冷却剂运输至空调设备,并且在那里经由加热换热器传递给流入乘客空间的空气。具有制冷剂-空气-换热器的已知设备不足以产生余热,以便尤其在环境温度低的情况下根据热舒适性要求加热乘客空间的空气,或者达到用于乘客空间的舒适加热所需的水平,并且满足乘客空间的总热量需求。类似情况适用于在具有混合动力驱动装置的机动车中的设备,即具有电动机驱动和内燃机驱动的机动车。此外,存在驱动完全电气化的发展趋势,例如在借助电池或燃油电池纯电动驱动的汽车中。在此,取消内燃机的余热作为用于加热空气的可能的热源。此外,能储存在汽车的电池中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对机动车的乘客空间的空气进行调节的空调系统(1),其中所述空调系统(1)构成用于在制冷设备模式下、热泵模式下以及再加热模式下运行,所述空调系统具有:‑空调器(2),所述空调器具有壳体(3),所述壳体具有用于引导空气的第一流动通道(4)和第二流动通道(5);‑制冷剂回路(20),所述制冷剂回路具有:与运行模式无关地能作为蒸发器运行的制冷剂‑空气‑换热器(7),所述制冷剂‑空气‑换热器设置在所述空调器(2)的壳体(3)内;以及与运行模式无关地能作为冷凝器/气体冷却器运行的第一制冷剂‑冷却剂‑换热器(22)和与运行模式无关地能作为蒸发器运行的第二制冷剂‑冷却剂‑换热器 ...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2.27 DE 102018104410.01.一种用于对机动车的乘客空间的空气进行调节的空调系统(1),其中所述空调系统(1)构成用于在制冷设备模式下、热泵模式下以及再加热模式下运行,所述空调系统具有:-空调器(2),所述空调器具有壳体(3),所述壳体具有用于引导空气的第一流动通道(4)和第二流动通道(5);-制冷剂回路(20),所述制冷剂回路具有:与运行模式无关地能作为蒸发器运行的制冷剂-空气-换热器(7),所述制冷剂-空气-换热器设置在所述空调器(2)的壳体(3)内;以及与运行模式无关地能作为冷凝器/气体冷却器运行的第一制冷剂-冷却剂-换热器(22)和与运行模式无关地能作为蒸发器运行的第二制冷剂-冷却剂-换热器(31),所述第一制冷剂-冷却剂-换热器和第二制冷剂-冷却剂-换热器设置在所述空调器(2)的壳体(3)外;-第一冷却剂回路(40),所述第一冷却剂回路具有制冷剂-冷却剂-换热器(31)和用于对动力传动系(42)的部件进行调节的换热器和电池换热器(48);以及-第二冷却剂回路(60),所述第二冷却剂回路具有第一制冷剂-冷却剂-换热器(22)以及设置在所述空调器(2)的壳体(3)内的加热换热器(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流动通道(4)处沿空气的流动方向在所述制冷剂-空气-换热器(7)下游构成空气引导装置(12)和第一冷空气流动路径(10),使得穿过所述第一流动通道(4)引导的和被调节的空气质量流能分成部分空气质量流,其中第一部分空气质量流能通过第一冷空气流动路径(10)导入所述壳体(3)的周围环境中,而第二部分空气质量能通过所述第一流动通道(4)的构成为第二冷空气流动路径(11)的区域朝所述乘客空间的方向引导。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动通道(5)构成为围绕设置在所述第一流动通道(4)中的制冷剂-空气-换热器(7)的旁路,其中流动通道(4,5)具有至少一个用于打开和封闭流动横截面的空气引导装置(8),使得由风扇(6)输送的空气质量流能分成部分空气质量流,其中第一部分空气质量流能导入所述第一流动通道(4)中,而第二部分空气质量流能导入所述第二流动通道(5)中。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动通道(4)和所述第二流动通道(5)以通入连接元件(13)中的方式构成,所述连接元件用于引导和/或混合以及用于分配部分空气质量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2)构成为双区空调器,其中每个区构成有流动通道,所述流动通道从所述连接元件(13)延伸至排风口(17,18a,18b,19a,19b),并且其中所述加热换热器(16)以搭接流动通道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流动通道内。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回路(20)具有压缩机(21)以及第一制冷剂路径(26)和第二制冷剂路径(27),所述第一制冷剂路径和第二制冷剂路径以分别从分支点(24)延伸直至入口部位(25)的方式构成,其中制冷剂能根据所述空调系统(1)的运行模式通过所述制冷剂路径(26,27)分成部分质量流,并且其中沿制冷剂的流动方向,所述分支点(24)设置在所述第一制冷剂-冷却剂-换热器(22)下游,而所述入口部位(25)设置在所述压缩机(21)上游。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制冷剂路径(26)具有第一膨胀机构(28)和能与运行模式无关地作为蒸发器运行的所述制冷剂-空气-换热器(7)。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空调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制冷剂路径(27)具有第二膨胀机构(30)和能与运行模式无关地作为蒸发器运行的所述第二制冷剂-冷却剂-换热器(31)。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回路(20)具有内部的换热器(23),所述内部的换热器在高压侧设置在所述第一制冷剂-冷却剂-换热器(22)和所述分支点(24)之间,以及在低压侧在所述第一制冷剂路径(26)内沿所述制冷剂的流动方向设置在所述制冷剂-空气-换热器(7)下游。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剂回路(40)具有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纳维德·杜拉尼,马丁·赫策尔,托比亚斯·哈斯,格拉尔德·里希特,马克·格拉夫,
申请(专利权)人:翰昂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