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消毒器的布局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1551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3 23:44
一种便携式消毒器的布局结构,包括柱状的外壳体,外壳体侧部开设有进风结构、顶部开设有出风结构;外壳体内腔层叠式自上往下依次设置有电极板、风机、臭氧发生器、控制电路板和供电模块;电极板位于出风结构下方及风机上方,且电连接臭氧发生器;进风结构与出风结构之间有导风通道,电极板和风机分别设置于导风通道上,气流在导风通道内先经过风机、后经过电极板;进风结构开设于风机与臭氧发生器之间;风机、臭氧发生器和供电模块分别电连接控制电路板,风机位于臭氧发生器上方,控制电路板位于臭氧发生器下方,供电模块位于控制电路板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布局合理,方便拆装、维护等后期操作,能有效保证出风量和风力。

Layout structure of portable disinf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携式消毒器的布局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消毒器,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消毒器的布局结构。
技术介绍
市面上类似的产品中,其内部结构往往通过整合方式布局,如:相关的电气元件整合在一电路板上,以提高整体性,但这种布局结构不利于后期维护,若某个电气元件损坏,则需要更换整体(其他电气元件和电路板),导致维护成本高,且拆装部方便;此外,不合理的布局会影响气流的输送,导致出风量少,风力弱,影响用户的使用体现。中国专利文献号CN2017204098258于2017年11月14日公开了一种多功能车载负离子净化器,并具体公开了:包括上机体,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上机体的下方,并为所述上机体提供电源的下机体,所述下机体的顶部设置有电连接触头,所述上机体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电连接触头相配合的电连接块;所述上机体包括上壳体、设置于所述上壳体内的风机和负离子发生器;所述风机固定于所述上壳体底壁上,所述负离子发生器固定于所述上壳体顶壁上,所述上壳体的底壁上设置有环形内筒以及若干进风孔,所述上壳体的顶壁上设置有若干通风孔,所述上壳体的顶壁向下凹陷形成顶槽,所述顶槽上设置有覆盖所述顶槽的顶盖,所述顶盖通过螺丝柱固定于所述上壳体顶壁上,所述顶盖与所述上壳体顶壁之间设置有间隙,从而形成环形出风口;所述负离子发生器的空气净化开关设置于所述顶盖上;所述下机体包括下壳体,设置于所述下壳体内、并与所述电连接触头电连接的充电电池,所述下壳体的顶部设置有环形外筒,所述环形外筒套设于所述环形内筒外,与所述环形内筒通过卡扣固定连接;所述环形外筒、环形内筒、下壳体的顶壁和上壳体的底壁围合形成中间槽,所述电连接触头设置于所述中间槽内。该结构的不合理布局就存在上述问题,因此有必要做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布局合理,方便拆装、维护等后期操作,能有效保证出风量和风力的便携式消毒器的布局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便携式消毒器的布局结构,包括柱状的外壳体,外壳体侧部开设有进风结构、顶部开设有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内腔层叠式自上往下依次设置有电极板、风机、臭氧发生器、控制电路板和供电模块;所述电极板位于出风结构下方及风机上方,且电连接臭氧发生器;所述进风结构与出风结构之间有导风通道,电极板和风机分别设置于导风通道上,气流在导风通道内先经过风机、后经过电极板;所述进风结构开设于风机与臭氧发生器之间;所述风机、臭氧发生器和供电模块分别电连接控制电路板,风机位于臭氧发生器上方,控制电路板位于臭氧发生器下方,供电模块位于控制电路板下方。所述外壳体包括上壳组件和下壳组件;所述上壳组件包括出风端盖和上壳体,出风端盖底部与上壳体顶部间隔配合形成所述的进风结构,出风结构开设于出风端盖的顶部端面,上壳体底部设置有上连接端盖;所述下壳组件包括下壳体,下壳体顶部设置有下连接端盖,上连接端盖与下连接端盖相互拆卸式装配,实现上壳组件与下壳组件的拆卸式连接。所述电极板和风机分别设置于出风端盖内腔;所述臭氧发生器和控制电路板分别设置于上壳体内腔;所述供电模块设置于下壳体内腔;所述上连接端盖上设置有上接电元件,上接电元件电连接控制电路板,下连接端盖上设置有下接电元件,下接电元件电连接供电模块;上壳组件与下壳组件相互装配连接时,上接电元件与下接电元件相互电连接,实现控制电路板与供电模块的电连接。所述出风端盖内腔设置有导风件,导风件上有所述的导风通道,电极板和风机分别装配于导风件上,导风件封闭设置于出风端盖底部;所述上壳体顶部封闭设置有进风件,进风件与导风件相互固定连接,进风件与导风件间隔配合形成导风腔,导风腔分别连通进风结构和导风通道。所述导风件上设置有操控电路板,操控电路板电连接控制电路板,出风端盖的顶部端面上设置有与操控电路板对应的操控键,操控键触控操控电路板上的键位。所述进风件限位作用于臭氧发生器顶部并与臭氧发生器固定连接;所述上连接端盖上设有支撑柱,该支撑柱限位作用于臭氧发生器底部并与臭氧发生器固定连接。所述上壳体内腔设置有隔热板,该隔热板位于臭氧发生器与控制电路板之间,控制电路板固定装配于上连接端盖上,上接电元件设置于控制电路板上。所述上连接端盖与下连接端盖通过旋扣方式、螺接方式或卡扣方式相互拆卸连接。所述上连接端盖上设置有电量探针,电量探针电连接控制电路板,下连接端盖上设置有检测触件,检测触件电连接供电模块;上壳组件与下壳组件相互装配连接时,电量探针与检测触件相互触碰,以检测供电模块的电量。所述下壳体内腔设置有供电电路板和定位板,定位板限位作用于供电模块顶部并与下壳体固定连接,供电电路板固定于下壳体上并位于下连接端盖与定位板之间,下接电元件、检测触件和供电模块分别电连接供电电路板,下接电元件和检测触件分别通过供电电路板电连接供电模块,下壳体侧壁对应供电电路板开设有充电插口和供电插口。本技术有以下有益效果:外壳体中的各部件以层叠方式布局设置,具体是电极板、风机、臭氧发生器、控制电路板和供电模块自上往下依次设置,这种层叠布局结构在维护时可单独拆卸不同的部件,使拆装操作更加方便快捷,方便针对相应的电气元件进行更换或维护;此外,这种布局结构中,风机的进风端和出风端均没有遮挡结构和/或电气元件,使气流的输送顺畅,进而使出风量大、风力强;具供电模块的下壳组件可拆卸,其具有独立的供电和充电效果,因此可单独充当充电宝使用,因此用途广泛,且方便充电。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消毒器的组装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消毒器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消毒器的分解图。图4为图2中C-C方向的剖视图。图5为图2中D-D方向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图5,本便携式消毒器的布局结构,包括柱状的外壳体,外壳体侧部开设有环形的进风结构22、顶部开设有出风结构1.1;外壳体内腔层叠式自上往下依次设置有电极板2、风机5、臭氧发生器8、控制电路板11和供电模块20;电极板2位于出风结构1.1下方及风机5上方,且电连接臭氧发生器8;进风结构22与出风结构1.1之间有导风通道4.1,电极板2和风机5分别设置于导风通道4.1上,气流在导风通道4.1内先经过风机5、后经过电极板2;进风结构22开设于风机5与臭氧发生器8之间;风机5、臭氧发生器8和供电模块20分别电连接控制电路板11,风机5位于臭氧发生器8上方,控制电路板11位于臭氧发生器8下方,供电模块20位于控制电路板11下方。外壳体中的各部件以层叠方式布局设置,这种层叠布局结构在维护时可单独拆卸不同的部件,使拆装操作更加方便快捷,方便针对相应的电气元件进行更换或维护。进一步说,外壳体包括上壳组件A和下壳组件B;上壳组件A包括出风端盖1和上壳体7,出风端盖1底部与上壳体7顶部间隔配合形成上述的进风结构22,实现360°进风,出风结构1.1开设于出风端盖1的顶部端面,上壳体7底部设置有上连接端盖14;下壳组件B包括下壳体21,下壳体21顶部设置有下连接端盖15,上连接端盖14与下连接端盖15相互拆卸式装配,实现上壳组件A与下壳组件B的拆卸式连接;其中,上连接端盖14与下连接端盖15通过旋扣方式、螺接方式或卡扣方式相互拆卸连接,本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消毒器的布局结构,包括柱状的外壳体,外壳体侧部开设有进风结构(22)、顶部开设有出风结构(1.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内腔层叠式自上往下依次设置有电极板(2)、风机(5)、臭氧发生器(8)、控制电路板(11)和供电模块(20);所述电极板(2)位于出风结构(1.1)下方及风机(5)上方,且电连接臭氧发生器(8);所述进风结构(22)与出风结构(1.1)之间有导风通道(4.1),电极板(2)和风机(5)分别设置于导风通道(4.1)上,气流在导风通道(4.1)内先经过风机(5)、后经过电极板(2);所述进风结构(22)开设于风机(5)与臭氧发生器(8)之间;所述风机(5)、臭氧发生器(8)和供电模块(20)分别电连接控制电路板(11),风机(5)位于臭氧发生器(8)上方,控制电路板(11)位于臭氧发生器(8)下方,供电模块(20)位于控制电路板(11)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消毒器的布局结构,包括柱状的外壳体,外壳体侧部开设有进风结构(22)、顶部开设有出风结构(1.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内腔层叠式自上往下依次设置有电极板(2)、风机(5)、臭氧发生器(8)、控制电路板(11)和供电模块(20);所述电极板(2)位于出风结构(1.1)下方及风机(5)上方,且电连接臭氧发生器(8);所述进风结构(22)与出风结构(1.1)之间有导风通道(4.1),电极板(2)和风机(5)分别设置于导风通道(4.1)上,气流在导风通道(4.1)内先经过风机(5)、后经过电极板(2);所述进风结构(22)开设于风机(5)与臭氧发生器(8)之间;所述风机(5)、臭氧发生器(8)和供电模块(20)分别电连接控制电路板(11),风机(5)位于臭氧发生器(8)上方,控制电路板(11)位于臭氧发生器(8)下方,供电模块(20)位于控制电路板(11)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便携式消毒器的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包括上壳组件(A)和下壳组件(B);所述上壳组件(A)包括出风端盖(1)和上壳体(7),出风端盖(1)底部与上壳体(7)顶部间隔配合形成所述的进风结构(22),出风结构(1.1)开设于出风端盖(1)的顶部端面,上壳体(7)底部设置有上连接端盖(14);所述下壳组件(B)包括下壳体(21),下壳体(21)顶部设置有下连接端盖(15),上连接端盖(14)与下连接端盖(15)相互拆卸式装配,实现上壳组件(A)与下壳组件(B)的拆卸式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便携式消毒器的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板(2)和风机(5)分别设置于出风端盖(1)内腔;所述臭氧发生器(8)和控制电路板(11)分别设置于上壳体(7)内腔;所述供电模块(20)设置于下壳体(21)内腔;所述上连接端盖(14)上设置有上接电元件(13),上接电元件(13)电连接控制电路板(11),下连接端盖(15)上设置有下接电元件(16),下接电元件(16)电连接供电模块(20);上壳组件(A)与下壳组件(B)相互装配连接时,上接电元件(13)与下接电元件(16)相互电连接,实现控制电路板(11)与供电模块(20)的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便携式消毒器的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端盖(1)内腔设置有导风件(4),导风件(4)上有所述的导风通道(4.1),电极板(2)和风机(5)分别装配于导风件(4)上,导风件(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国清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迪趣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