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臭氧发生器的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08916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9 12: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载臭氧发生器的控制电路,包括把输入电压由5V转换至12V的电压转换器,负载模块以及电流采样模块,负载模块包括变压器T1,以及臭氧发生装置,电流采样模块包括单片机IC2以及三极管或者MOS管Q1,电压转换器的4脚分别与单片机IC2的1脚以及变压器T1的1脚连接,单片机IC2的5脚与三级管Q1的基极或者G极连接,三极管或者MOS管Q1的集电极或者S极与变压器T1的2脚连接,三极管或者MOS管的发射极或者D极与电阻R3连接后接地,单片机IC2的6脚与电阻R2的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三极管或者MOS管的发射极或者D极连接,变压器T1的3脚和4脚分别与臭氧发生装置连接,提高了产品能效,延长产品使用寿命。

A control circuit of vehicle ozone gener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臭氧发生器的控制电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载臭氧发生器的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现有的车载臭氧发生器一般输入电压为12V或者5V,如需达到较高的臭氧产生量,由于臭氧发生装置在不同状态(如冷态、热态或者潮态)工作时会造成电流波动幅度极大,非常容易造成安全隐患,如电池爆炸,火灾等安全事故,而输入电压为5V的臭氧发生器的臭氧释放量又不够高,同时在电路传输中能耗较高,不利于提高产品能效,输入电压为12V的臭氧发生器的虽然臭氧产生量较高,但是和主流电源接口不匹配,通用性较差。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车载臭氧发生器的控制电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车载臭氧发生器的控制电路,包括把输入电压由5V升压的电压转换器,负载模块以及电流采样模块,负载模块包括变压器T1,以及臭氧发生装置,电流采样模块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单片机IC2以及三极管或者MOS管Q1,电压转换器的4脚分别与单片机IC2的1脚以及变压器T1的1脚连接,单片机IC2的驱动脚电阻R1的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阻R4的一端以及三级管Q1的基极或者G极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或者MOS管Q1的集电极或者S极与变压器T1的2脚连接,三极管或者MOS管的发射极或者D极与电阻R3连接后接地,单片机IC2的输出电压采用脚与电阻R2的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三极管或者MOS管的发射极或者D极连接,变压器T1的3脚和4脚分别与臭氧发生装置连接。所述电压转换器与单片机IC2之间设有用于稳定单片机IC2基准电压的稳压模块,稳压模块包括单片机IC1,电阻R5,电阻R6,电阻R7以及电阻R8,电阻R8的一端与电压转换器的4脚连接,其另一端与单片机IC1的3脚连接,单片机IC1的2脚接地,电阻R6的一端分别与单片机IC1的1脚以及单片机IC2的1脚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单片机IC2的基准电压采样脚、电阻R5的一端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7的一端连接后接地,电阻R7的另一端与单片机IC1的4脚连接。所述电阻R6为可调节电阻。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5V的输入电流设置使产品的通用性更高,电压转换器使电路的工作电压提升至12V后,降低了电路的工作能耗,提升了产品的能效,而且增加了单位时间内产生的臭氧量,同时,单片机IC2可以控制变压器T1的输出频率,从而达到稳定输出电流的目的,使产品安全性更高。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路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本车载臭氧发生器的控制电路,包括把输入电压由5V升压的电压转换器1,负载模块以及电流采样模块,负载模块包括变压器T1,以及臭氧发生装置,电流采样模块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单片机IC2以及三极管或者MOS管Q1,电压转换器1的4脚分别与单片机IC2的1脚以及变压器T1的1脚连接,单片机IC2的驱动脚电阻R1的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阻R4的一端以及三级管Q1的基极或者G极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或者MOS管Q1的集电极或者S极与变压器T1的2脚连接,三极管或者MOS管的发射极或者D极与电阻R3连接后接地,单片机IC2的输出电压采用脚与电阻R2的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三极管或者MOS管的发射极或者D极连接,变压器T1的3脚和4脚分别与臭氧发生装置连接;电路工作时,单片机IC2会对电阻R3的电流进行采样,并对电流数据进行运算处理后,单片机IC2对变压器T1的输出频率控制在一定范围之间,从而使输出电流更加稳定,产品的使用寿命更长,产品在工作电流为5400mA的状态下,工作次数可以由原来的5次提升至15次,而臭氧的发生量也提升了30%-40%。进一步地,电压转换器1与单片机IC2之间设有用于稳定单片机IC2基准电压的稳压模块,稳压模块包括单片机IC1,电阻R5,电阻R6,电阻R7以及电阻R8,电阻R8的一端与电压转换器1的4脚连接,其另一端与单片机IC1的3脚连接,单片机IC1的2脚接地,电阻R6的一端分别与单片机IC1的1脚以及单片机IC2的1脚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单片机IC2的基准电压采样脚、电阻R5的一端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7的一端连接后接地,电阻R7的另一端与单片机IC1的4脚连接;工作时,单片机IC2通过与电阻R5连接以获得采样电压,单片机IC2对比电阻R3电压数据,当电阻R5的电压高于电阻R3的电压时,单片机IC2控制变压器降低输出量,反之则增大输出量,使臭氧发生装置的输出电流稳定在合理范围之内,以保护臭氧发生装置,同时,稳压模块使单片机IC2的基准电压更加稳定,起到保护单片机IC2的作用。进一步地,电阻R6为可调节电阻,通过调节电阻R6,可以改变单片机IC2的采用电压变化幅度,起到进一步保护单片机IC2的作用。上述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本技术还可有其他实施方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技术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设定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臭氧发生器的控制电路,包括把输入电压由5V升压的电压转换器(1),负载模块以及电流采样模块,所述负载模块包括变压器T1,以及臭氧发生装置,所述电流采样模块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单片机IC2以及三极管或者MOS管Q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转换器(1)的4脚分别与单片机IC2的1脚以及变压器T1的1脚连接,单片机IC2的驱动脚电阻R1的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阻R4的一端以及三级管Q1的基极或者G极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或者MOS管Q1的集电极或者S极与变压器T1的2脚连接,三极管或者MOS管的发射极或者D极与电阻R3连接后接地,单片机IC2的输出电压采用脚与电阻R2的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三极管或者MOS管的发射极或者D极连接,变压器T1的3脚和4脚分别与臭氧发生装置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臭氧发生器的控制电路,包括把输入电压由5V升压的电压转换器(1),负载模块以及电流采样模块,所述负载模块包括变压器T1,以及臭氧发生装置,所述电流采样模块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单片机IC2以及三极管或者MOS管Q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转换器(1)的4脚分别与单片机IC2的1脚以及变压器T1的1脚连接,单片机IC2的驱动脚电阻R1的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阻R4的一端以及三级管Q1的基极或者G极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或者MOS管Q1的集电极或者S极与变压器T1的2脚连接,三极管或者MOS管的发射极或者D极与电阻R3连接后接地,单片机IC2的输出电压采用脚与电阻R2的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三极管或者MOS管的发射极或者D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国清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迪趣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