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体零件的加工工装及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01548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3 23: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体零件的加工工装及加工方法,属于机械加工领域。将第一定位单元中的定位块的一端安装至第一管体上垫块的凹槽内,再将第一定位单元中的半环形板连接在第一管体上,半环形板的定位缺口套在定位块的另一端上,确定第一定位单元中的半环形板与第一管体的相对位置。第一管体上的凹槽、第一定位单元中的定位块以及半环形板的位置得到相对固定。第二定位单元安装方式相似,第一管体上的凹槽与第二管体上的凹槽位置正对,再通过第一定位单元的半环形板与第二定位单元的半环形板之间的加工空间对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进行加工,得到位置精度较高的管体零件,保证管体零件的质量。

Tooling and Processing Method of Tube Par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体零件的加工工装及加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体零件的加工工装及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当前有一种管体零件,其结构包括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结构相同,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上的相同位置上均设置有两个垫块,每个垫块上均设置有一个凹槽,每个凹槽的长度方向平行管体的长度方向。在实际连接时,需要保证第一管体上的凹槽与第二管体上的凹槽的位置对应,再将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同轴焊接。但实际连接时,可能会存在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虽然连接,但第一管体上的凹槽与第二管体上的凹槽出现错位的情况,影响最后得到的管体零件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体零件的加工工装及加工方法,可保证管体零件的质量。所述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体零件的加工工装,所述加工工装适用于一种管体零件,所述管体零件包括第一管体、第二管体与四个垫块,所述第一管体与所述第二管体上分别设置有两个所述垫块,每个所述垫块上均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一定位单元的结构与所述第二定位单元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定位单元包括定位块与两个半环形板,所述半环形板的内壁上设置有定位缺口,所述定位块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定位缺口内,所述定位块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管体上的凹槽内,所述两个半环形板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定位单元的定位块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管体上的凹槽内,所述第一定位单元的半环形板与所述第二定位单元的半环形板分别同轴设置在所述第一管体与所述第二管体上,在垂直所述第一管体的轴线的横截面上,所述第一定位单元的定位块的投影与所述第二定位单元的定位块的投影重合,所述定位连接件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单元的半环形板与所述第二定位单元的半环形板,所述第一定位单元的半环形板与所述第二定位单元的半环形板之间形成加工空间。可选地,所述第一定位单元的定位块包括定位凸起与主体,所述定位凸起与所述主体相固定,所述定位凸起设置在所述第一管体上的凹槽内,所述主体包括贴合面,所述贴合面与所述第一管体的外壁之间的距离为零。可选地,第一管体上的凹槽包括相互平行的两个侧壁,在垂直所述侧壁的方向上,所述定位凸起与所述侧壁之间存在调整距离。可选地,所述调整距离为0.2~0.4mm。可选地,所述定位连接件为螺栓。可选地,所述第一定位单元还包括连接板,每个所述第一定位单元的半环形板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板面垂直所述第一定位单元的半环形板的板面,所述第一定位单元的两个半环形板之间通过所述连接板上的固定螺栓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一定位单元的半环形板的板面与所述第二定位单元的半环形板的板面之间的距离为8~10cm。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体零件的加工方法,所述加工方法包括:提供如前所述的加工工装与所述管体零件的第一管体、第二管体与四个垫块,所述第一管体与所述第二管体上分别设置有两个所述垫块,每个所述垫块上均设置有凹槽;在所述第一管体与所述第二管体之间加工出坡口;使用所述加工工装固定所述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使所述第一管体与所述第二管体间隔固定,并且所述第一管体上的垫块的凹槽与所述第二管体上的垫块的凹槽相对应;调整所述第一管体与所述第二管体之间的装配间隙;焊接所述第一管体与所述第二管体之间的坡口。可选地,所述装配间隙为0~2mm.可选地,所述坡口为V型坡口。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实际需要加工管体零件时,可将第一定位单元中的定位块的一端安装至第一管体上垫块的凹槽内,再将第一定位单元中的半环形板连接在第一管体上,半环形板的定位缺口套在定位块的另一端上,确定第一定位单元中的半环形板与第一管体的相对位置。第一定位单元中的两个半环形板相互连接,将第一定位单元固定在第一管体上,第一管体上的凹槽、第一定位单元中的定位块以及半环形板的位置得到相对固定。第二定位单元采用同样的连接方式连接在第二管体上,第二管体上的凹槽、第二定位单元中的定位块以及半环形板的位置得到相对固定,此时通过定位连接件将第一定位单元的半环形板与第二定位单元的半环形板连接,定位连接件保证第一定位单元的半环形板与第二定位单元的半环形板的相对位置的准确,第一管体上的凹槽与第二管体上的凹槽依次通过定位块、半环形板及定位连接件进行固定,第一管体上的凹槽与第二管体上的凹槽位置正对,再通过第一定位单元的半环形板与第二定位单元的半环形板之间的加工空间对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进行加工,得到位置精度较高的管体零件,保证管体零件的质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体零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体零件的加工工装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定位单元的定位块与凹槽的俯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定位单元的半环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定位单元的两个半环形板的连接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体零件的加工方法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为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此处先对本专利技术所应用的管体零件的结构进行介绍,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体零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管体零件10包括第一管体101、第二管体102与四个垫块103,第一管体101与第二管体102上分别设置有两个垫块103,每个垫块103上均设置有凹槽1031。第一管体101与第二管体102的结构相同,此处以第一管体101的结构为代表进行说明,第一管体101上的两个垫块103对称设置在第一管体101上,两个垫块103的对称面为第一管体101沿长度方向的对称面。需要连接第一管体101与第二管体102,并保证连接后的第一管体101的凹槽1031的中心线与第二管体102上的凹槽1031的中心线重合。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体零件的加工工装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如图2所示,加工工装包括第一定位单元1、第二定位单元2与定位连接件3。第一定位单元1与第二定位单元2的结构相同,第一定位单元1包括定位块11与两个半环形板12,为便于理解,下文及附图中,第一定位单元1中的定位块与半环形板标记为定位块11与半环形板12,第二定位单元中的定位块与半环形板标记为定位块21与半环形板22。以第一定位单元1举例,半环形板12的内壁上设置有定位缺口121,定位块11的一端设置在定位缺口121内,第一定位单元1的定位块11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一管体101上的凹槽1031内,第二定位单元2的定位块21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二管体102上的凹槽1031内,第一定位单元1的半环形板12与第二定位单元2的半环形板22分别同轴设置在第一管体101与第二管体102上,两个半环形板12可拆卸连接。在垂直第一管体101的轴线的横截面上,第一定位单元1的定位块11的投影与第二定位单元2的定位块的投影重合,定位连接件3用于连接第一定位单元1的半环形板12与第二定位单元2的半环形板22,第一定位单元1的半环形板12与第二定位单元2的半环形板22之间形成加工空间a。实际需要加工管体零件10时,可将第一定位单元1中的定位块11的一端安装至第一管体101上垫块103的凹槽1031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体零件的加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工装适用于一种管体零件(10),所述管体零件(10)包括第一管体(101)、第二管体(102)与四个垫块(103),所述第一管体(101)与所述第二管体(102)上分别设置有两个所述垫块(103),每个所述垫块(103)上均设置有凹槽(1031),所述加工工装包括第一定位单元(1)、第二定位单元(2)与定位连接件(3),所述第一定位单元(1)的结构与所述第二定位单元(2)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定位单元(1)包括定位块(11)与两个半环形板(12),所述半环形板(12)的内壁上设置有定位缺口(121),所述定位块(11)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定位缺口(121)内,所述定位块(11)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管体(101)上的凹槽(1031)内,所述两个半环形板(12)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定位单元(2)的定位块(21)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管体(102)上的凹槽(1031)内,所述第一定位单元(1)的半环形板(22)与所述第二定位单元(2)的半环形板(22)分别同轴设置在所述第一管体(101)与所述第二管体(102)上,在垂直所述第一管体(101)的轴线的横截面上,所述第一定位单元(1)的定位块的投影与所述第二定位单元(2)的定位块的投影重合,所述定位连接件(3)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单元(1)的半环形板(12)与所述第二定位单元(2)的半环形板(22),所述第一定位单元(1)的半环形板(12)与所述第二定位单元(2)的半环形板(22)之间形成加工空间(a)。...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体零件的加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工装适用于一种管体零件(10),所述管体零件(10)包括第一管体(101)、第二管体(102)与四个垫块(103),所述第一管体(101)与所述第二管体(102)上分别设置有两个所述垫块(103),每个所述垫块(103)上均设置有凹槽(1031),所述加工工装包括第一定位单元(1)、第二定位单元(2)与定位连接件(3),所述第一定位单元(1)的结构与所述第二定位单元(2)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定位单元(1)包括定位块(11)与两个半环形板(12),所述半环形板(12)的内壁上设置有定位缺口(121),所述定位块(11)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定位缺口(121)内,所述定位块(11)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管体(101)上的凹槽(1031)内,所述两个半环形板(12)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定位单元(2)的定位块(21)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管体(102)上的凹槽(1031)内,所述第一定位单元(1)的半环形板(22)与所述第二定位单元(2)的半环形板(22)分别同轴设置在所述第一管体(101)与所述第二管体(102)上,在垂直所述第一管体(101)的轴线的横截面上,所述第一定位单元(1)的定位块的投影与所述第二定位单元(2)的定位块的投影重合,所述定位连接件(3)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单元(1)的半环形板(12)与所述第二定位单元(2)的半环形板(22),所述第一定位单元(1)的半环形板(12)与所述第二定位单元(2)的半环形板(22)之间形成加工空间(a)。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体零件的加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单元(1)的定位块(11)包括定位凸起(111)与主体(112),所述定位凸起(111)与所述主体(112)相固定,所述定位凸起(111)设置在所述第一管体(101)上的凹槽(1031)内,所述主体(112)包括贴合面(112a),所述贴合面(112a)与所述第一管体(101)的外壁之间的距离为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体零件的加工工装,其特征在于,第一管体(101)上的凹槽(1031)包括相互平行的两个侧壁(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文学赵金明杨新明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