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模型闪灯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011867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1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模型闪灯控制系统,涉及闪灯控制,其技术方案的要点是:包括渐变灯,还包括与渐变灯电连接的渐变组件,所述渐变组件包括,耦接有交流电的初级线圈以及接入匝数随时间变化的次级线圈,所述渐变灯串联在次级线圈接入匝数的部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软件控制的不够稳定的问题,它通过硬件改变接入电压进而达到闪灯闪烁的效果,达到更好的稳定性。

Flash control system for building mod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模型闪灯控制系统
本技术涉及闪灯控制,特别涉及一种建筑模型闪灯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建筑模型中一般设置有彩灯,但是仅仅通过不同颜色的彩灯不够美观,所以现有模型中一般设置成闪灯。目前控制闪灯的闪烁一般采用晶振片以及单片机控制闪灯的闪烁,但是通过软件控制闪灯闪烁不够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模型闪灯控制系统,它通过硬件改变接入电压进而达到闪灯闪烁的效果,达到更好的稳定性。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建筑模型闪灯控制系统,包括渐变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渐变灯电连接的渐变组件,所述渐变组件包括,耦接有交流电的初级线圈以及接入匝数随时间变化的次级线圈,所述渐变灯串联在次级线圈接入匝数的部分。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改变次级线圈的匝数改变接入电压,进而达到渐变灯闪烁的效果,能够实现通过硬件决定渐变灯的电压,相对通过单片机程序控制更加稳定。进一步的,所述初级线圈与多个次级线圈均设置成圆环形,初级线圈与多个次级线圈并排设置,多个次级线圈与初级线圈圆心在同一直线上,且沿该直线穿过初级线圈与多个次级线圈设置有转轴,次级线圈的圆心上垂直于转轴连接有触杆,所述触杆远离转轴一端电连接在次级线圈的内环上,所述渐变灯串联在转轴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轴在次级线圈内转动,让触杆端点在次级线圈上滑动,进而改变接入匝数,结构简单。进一步的,所述触杆位于转轴一端固接有套环,所述套环套在转轴上,套环上螺纹连接有抵接在转轴上的顶丝,所述渐变灯电连接在套环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套环与转轴转动连接,能够手动调节次级线圈的初始匝数,进而调节次级线圈上的渐变灯的初始亮度,达到更好的闪烁效果,调节好初始匝数之后通过顶丝将套环固定在转轴上,让多个套环与转轴同步转动。进一步的,每个次级线圈接入匝数均连接有多个渐变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多个次级线圈的设置,在远离初级线圈的次级线圈将会影响磁感线的磁通量,影响电压的传输,所以次级线圈个数不宜过多,通过在一个线圈上设置多个渐变灯,并将多个次级线圈上的渐变灯间隔设置,达到较好的闪烁效果。进一步的,所述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相对平行设置,次级线圈上间隔电连接有接线棒,间隔多个接线棒组成一个接线组,接线组远离次级线圈一端设置有垂直于接线棒的转轴,所述转轴垂直连接有触杆,所述触杆交替接触单个接线组上的多个接线棒。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触杆依次接触接线棒,让负载接入不同的匝数的次级线圈,进而改变渐变灯的亮度。进一步的,单个接线组上的接线棒远离次级线圈一端的端点设置成圆弧状,转轴位于该圆弧的圆心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转轴带动触杆转动,触杆的端点能够依次与接线棒接触,进而改变接入匝数。进一步的,所述触杆为弹性触杆且触杆长度大于所述圆弧半径小于转轴到次级线圈的距离。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弹性触杆能够在接触接线棒时发生形变,继续旋转触杆通过弹性复位直接接触下一根接线棒,减少断电时间,让渐变灯的闪烁效果更美观。进一步的,多个接线组对应的转轴通过链条同步转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链条同步多个转轴转动,能够减少驱动设备,同时,链条不易打滑,传输精度高。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通过改变次级线圈的匝数改变接入电压,进而达到渐变灯闪烁的效果,能够实现通过硬件决定渐变灯的电压,相对通过单片机程序控制更加稳定;2、所述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相对平行设置,次级线圈上间隔电连接有接线棒,间隔多个接线棒组成一个接线组,接线组远离次级线圈一端设置有垂直于接线棒的转轴,所述转轴垂直连接有触杆,所述触杆交替接触单个接线组上的多个接线棒;3、弹性触杆能够在接触接线棒时发生形变,继续旋转触杆通过弹性复位直接接触下一根接线棒,减少断电时间,让渐变灯的闪烁效果更美观。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1的部分电路图;图4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初级线圈;2、次级线圈;3、转轴;4、套环;5、触杆;6、渐变灯;7、顶丝;8、接线棒。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建筑模型闪灯控制系统,参照图1,包括交流电源以及连接在交流电源上的变压器,变压器的次级线圈2连接有渐变组件,通过渐变组件调节次级线圈2的电压大小,刺激线圈串联有渐变灯6,通过调节次级线圈2的电压大小调节渐变灯6的亮度,电路结构简单,当多个渐变灯6并排设置,并亮度不断发生变化会产生比较美观的闪烁效果。参照图2、图3,渐变组件:本实施例中将次级线圈2设置成圆环状,并将内环的绝缘层漏出,圆环内部设置有一圆心为轴,沿着圆周转动的触杆5,触杆5位于圆心一端连接在次级线圈2的一端,触杆5另一端与内环接触,并沿着内环滑移。次级线圈2实际接入匝数将会随着触杆5在次级线圈2内环上的滑移变化,进而改变负载的电压,渐变灯6与次级线圈2串联,渐变灯6将会出现明暗变化。通过控制触杆5转动的速度能够控制闪灯变化的频率,改变各个渐变组件中触杆5位于次级线圈2内的初始位置,能够让渐变灯6闪烁亮度相互之间出现间隔,当一个渐变灯6到达最大亮度时,另一个渐变灯6处于相对较暗的状态,各个渐变灯6将会此起彼伏。为了方便控制次级线圈2的初始位置,将多个次级线圈2同心层叠,圆心穿过转轴3,触杆5位于圆心处固接有套环4,套环4套在转轴3上,次级线圈2一个端点与转轴3电连接,触杆5以及套环4均为导体,触杆5另一端分别接触对应的次级线圈2的内环上。套环4上螺纹连接有顶丝7,当触杆5转动在预定的初始位置时,通过顶丝7将套环4与转轴3固定,能够根据需要改变每一个渐变灯6明暗顺序,通过转动转轴3能够同步转动每一根触杆5进而改变每一个负载的电压大小,让渐变灯6出现不同的明暗变化。为了缩短原边与副边之间的距离,次级线圈2分布在初级线圈1的两侧,转轴3同时从圆心处穿过次级线圈2与初级线圈1。实施例2,参照图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由于环形的次级线圈2并排设置对次级线圈2的数量会有限制,在次级线圈2较多时,原边将会距离副边较远,影响电压传输。本实施例中,每个次级线圈2耦接有多个渐变灯6同一个次级线圈2上的渐变灯6同步变化。具体实施过程,将初级线圈1与次级线圈2并排设置,次级线圈2位于初级线圈1的两侧,设置外壳将各个线圈固定,转动触杆5,调节初始位置,通过电机驱动转轴3转动,改变次级线圈2接入匝数,进而改变渐变灯6的亮度,进而使渐变灯6闪烁。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参照图5,多个初级线圈1与次级线圈2相对设置,次级线圈2上间隔连接有接线棒8,多个接线棒8远离次级线圈2一端的端点形成圆弧状,并组成一个接线组,多个接线组并排设置在次级线圈2上,每个接线组形成一个副边并连接负载,每个接线组对应线圈的一端电连接在转轴3上,转轴3与触杆5转动连接,触杆5选用弹性材料的触杆5,在转轴3转动时带动触杆5转动,触杆5依次接触接线棒8,负载上的电压将会交替变化,由于触杆5为弹性材料制成,触杆5接触接线棒8后继续转动将会弯曲并与该触杆5接触一段时间,随后接触下一个接线棒8并与该接线棒8接触一端时间,负载上渐变灯6将会保持一个亮度后变成另一个亮度到触杆5不与接线棒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模型闪灯控制系统,包括渐变灯(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渐变灯(6)电连接的渐变组件,所述渐变组件包括,耦接有交流电的初级线圈(1)以及接入匝数随时间变化的次级线圈(2),所述渐变灯(6)串联在次级线圈(2)接入匝数的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模型闪灯控制系统,包括渐变灯(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渐变灯(6)电连接的渐变组件,所述渐变组件包括,耦接有交流电的初级线圈(1)以及接入匝数随时间变化的次级线圈(2),所述渐变灯(6)串联在次级线圈(2)接入匝数的部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模型闪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线圈(1)与多个次级线圈(2)均设置成圆环形,初级线圈(1)与多个次级线圈(2)并排设置,多个次级线圈(2)与初级线圈(1)圆心在同一直线上,且沿该直线穿过初级线圈(1)与多个次级线圈(2)设置有转轴(3),次级线圈(2)的圆心上垂直于转轴(3)连接有触杆(5),所述触杆(5)远离转轴(3)一端电连接在次级线圈(2)的内环上,所述渐变灯(6)串联在转轴(3)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模型闪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杆(5)位于转轴(3)一端固接有套环(4),所述套环(4)套在转轴(3)上,套环(4)上螺纹连接有抵接在转轴(3)上的顶丝(7),所述渐变灯(6)电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亮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维度模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