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编码电可调宽带轨道角动量模式可重构天线
本技术涉及天线
,尤其是一种编码电可调宽带轨道角动量模式可重构天线。
技术介绍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交换的容量日益激增,现有的天线技术对频谱资源利用率受到一定的限制。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大数据信息交换,迫切需要一种能够提升系统容量和频谱利用效率的天线技术。轨道角动量天线技术因其具有无限正交模式的特点,作为一种复用技术已经逐渐受到通信
新研究的热点技术。目前,主要的模式可重构轨道角动量天线是通过多端口实现的模式可重构,并且大多数都工作在较窄的频率范围。实现程序编码可控制的单端口模式可重构轨道角动量天线是未来研究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轨道角动量是一种涡旋电磁波,可以携带具有不同模式数的轨道角动量电磁波束,不同的模式之间具有相互正交的特点,这一特点可以再单一工作的频率能够传输多种模式的轨道角动量电磁涡旋波束。因此,轨道角动量天线技术能够有效提高频谱利用效率。可重构天线技术作为一种能够提高单一天线多功能的工作模式,在频率可重构、极化可重构、方向图可重构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多相关技术的积累。多种轨道角动量天线通过模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编码电可调宽带轨道角动量模式可重构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四个呈圆阵列排布的天线单元,每个天线单元均包括超表面阵列单元(41)、驱动贴片(33)单元和馈电网络单元;其中,超表面阵列单元(41)焊接在上介质基片(43)上,驱动贴片(33)单元焊接在中介质基片(31)上,接地金属层(21)焊接在下介质基片(11)的上表面,馈电网络单元焊接在下介质基片(11)的下表面,四个馈电网络单元组成馈电网络层(16);所述上介质基片(43)位于中介质基片(31)的上方,中介质基片(31)位于下介质基片(11)的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编码电可调宽带轨道角动量模式可重构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四个呈圆阵列排布的天线单元,每个天线单元均包括超表面阵列单元(41)、驱动贴片(33)单元和馈电网络单元;其中,超表面阵列单元(41)焊接在上介质基片(43)上,驱动贴片(33)单元焊接在中介质基片(31)上,接地金属层(21)焊接在下介质基片(11)的上表面,馈电网络单元焊接在下介质基片(11)的下表面,四个馈电网络单元组成馈电网络层(16);所述上介质基片(43)位于中介质基片(31)的上方,中介质基片(31)位于下介质基片(11)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码电可调宽带轨道角动量模式可重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表面阵列单元(41)是由4×4方形金属贴片以一定间隙在二维方向周期性排列而成,超表面阵列单元(41)与接地金属层(21)形成谐振腔;所述上介质基片(43)上开设用于固定上介质基片(43)、中介质基片(31)和下介质基片(11)的塑料支撑孔(4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码电可调宽带轨道角动量模式可重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贴片(33)单元包括驱动贴片(33)以及对称分布在驱动贴片(33)两侧的馈电端口(32),驱动贴片(3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志祥,吴杰,谢国大,牛凯坤,薛燕,方明,赵冉,朱浩然,杨利霞,吴先良,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