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装置及制冷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0821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8: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换热装置及制冷设备,换热装置包括无翅片的扁管换热芯体,扁管换热芯体包括多根无翅片扁管,且相邻无翅片扁管之间形成气流通道。本方案提供的换热装置,采用无翅片的扁管换热芯体,较之传统的铜管换热器而言,其尺寸可以做到更小,有利于制冷设备减薄,使得制冷设备更易于嵌入式地配合家装橱柜等的尺寸,并且有利于制冷设备的容积率提升,且本方案通过无翅片式设计,在缩减尺寸的同时,换热装置处不会出现风阻激增的问题,可更利于保证制冷设备内的循环风量,不仅不容易产生结霜等不良影响,且也更利于维持换热装置在结霜情况下的换热性能。

Heat Exchanger and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装置及制冷设备
本技术涉及换热装置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热装置及一种制冷设备。
技术介绍
现有风冷型冰箱的蒸发器置于冰箱背部,蒸发器厚度约60mm,而蒸发器又是整个冰箱中温度最低的部件,置于冰箱背部时,冰箱背部需要进行非常严密的保温,通常采用较厚的PU发泡材料甚至使用VIP材料。这样,蒸发器及用于对其保温的保温材料占据很大的厚度尺寸,使得冰箱的整体减薄设计难以突破其瓶颈,给冰箱的嵌入式设计带来了较大困难,同时这样的蒸发器会消耗冰箱的有效容积,导致冰箱的容积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装置。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换热装置的制冷设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热装置,该换热装置用于制冷设备,该换热装置包括无翅片的扁管换热芯体,所述扁管换热芯体包括多根无翅片扁管,且相邻所述无翅片扁管之间形成气流通道。本技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换热装置,采用无翅片的扁管换热芯体,较之传统的铜管换热器而言,相同换热能力的条件下,无翅片的扁管换热芯体的尺寸可以做到更小,以减少换热装置在制冷设备中的空间体积占用量,有利于制冷设备减薄,使得制冷设备更易于嵌入式地配合家装橱柜等的尺寸,并且有利于制冷设备的容积率提升,且本方案通过无翅片式设计,在缩减尺寸的同时,换热装置处不会出现风阻激增的问题,这样,更利于保证制冷设备内的循环风量,不仅不容易产生结霜等不良影响,且也更利于维持换热装置在结霜情况下的换热性能,同时,这对于风机的功率需求也相应降低,更利于控制设备的总功率和噪音,真正意义地实现了产品尺寸缩减和产品综合能力的兼顾性提升。另外,本技术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换热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扁管换热芯体为多排结构。在本方案中,设置扁管换热芯体为多排结构,这样,在保证产品换热面积的同时,可利于产品整体长、宽尺寸的缩减,更方便产品的装配和运输,也利于提升换热装置在制冷设备内的相适性和兼容性,且多排结构的设计也有利于保证换热系数稳定,提升出风温度均匀性和换热能效。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扁管换热芯体包括多个单排管列,每个所述单排管列由多根所述无翅片扁管并排分布限定出,相邻所述单排管列之间间隔分布。在本方案中,设置扁管换热芯体包括多个单排管列,每个单排管列由多根无翅片扁管并排分布限定出,也即,多根无翅片扁管呈类似于传送带的排列设计,这样的结构,制冷剂的阻力损失小,更适于无翅片的扁管换热芯体内小流量制冷剂与空气高效率换热的场合,通过使相邻这样的单排管列之间间隔分布,可利于每根无翅片扁管与空气更充分、均匀地接触,以更加充分地利用每根无翅片扁管的换热面积,实现无翅片的扁管换热芯体的高能效换热,且相比于一般翅片式换热器,在换热能力相当的条件下,本换热装置结构其内部风阻更低,不仅改善结霜问题,使得因结霜导致的换热量衰减现象可以被有效遏止,更利于保证制冷效率和制冷持续性。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单排管列的部分或全部所述无翅片扁管中,相邻所述无翅片扁管之间形成错位排列;或在所述单排管列的部分或全部所述无翅片扁管中,相邻所述无翅片扁管之间形成正对排列。在本方案中,设置单排管列的部分或全部无翅片扁管中,相邻无翅片扁管之间形成错位并排,也即并排的相邻无翅片扁管之间不完全对正或有一定程度的错开,这样可以进一步提升无翅片扁管与空气的换热充分性,提升换热能效,相同换热能力条件下,可利于进一步精简换热装置的尺寸。设置单排管列的部分或全部无翅片扁管中,相邻无翅片扁管之间形成正对排列,这样,换热装置内部风阻更小,结霜情况进一步遏制,持续性制冷效果更好。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多排结构中的每排之间并联。在本方案中,设置多排结构中的每排之间并联,这样,出风温度均匀性更好,且换热装置上的换热损失更小,整个换热装置的换热能效更高。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扁管换热芯体为两排结构,且所述两排结构为两个所述单排管列。在本方案中,设置扁管换热芯体为两排结构,且两排结构为两个单排管列,这样,整个换热装置内部的风阻情况达到最优化,且换热装置的能效也可得到更充分地发挥,能效、结霜遏制效果及结霜情况下的换热持续性得到综合提升。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根据需求也可设计扁管换热芯体为单排,或者,对于换热需求量更大的场合(例如大型制冷设备)也可设计为三排、四排等,对于单排或多排结构,每排也可设计为多排管列,例如,设计为双层的蛇管或三层的蛇管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换热装置还包括:集流管,与所述无翅片扁管换热芯体连接。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扁管换热芯体的多个所述单排管列中,每个所述单排管列的两端分别连接有集流管;或所述扁管换热芯体的整体的两端分别连接有集流管。在本方案中,设置每个单排管列的两端分别连接有集流管,也即,每个单排管列与之两端的两根集流管形成一个子单元,扁管换热芯体由多个这样的子单元组合形成,该产品的结构简单、加工制作方便,良品率高,且可满足根据具体制冷需求选择不同数目的子单元的自由搭配设计,产品灵活性更高,性能匹配性更好,且不同单排管列之间通过不同的集流管进行集流和分流,使得各个单排管列的无翅片扁管内流量分配均匀性更好,换热更精密。设置扁管换热芯体的整体的两端分别连接有集流管,也即,多个单排管列的一端集中连接到一根集流管,多个单排管列的另一端集中连接到另一根集流管,这样的产品耗材更少,材料成本更低,且整个产品的集成度更高,可以避免产品厚度尺寸的不必要浪费,使得产品可以做得更薄,且这样的结构也更利于产品应用到流水组装产线中,适于制冷设备的批量化生产。上述技术方案中,对于所述扁管换热芯体的多个所述单排管列中,每个所述单排管列的两端分别连接有集流管的情况,多个所述单排管列中的任意相邻两排的所述集流管之间错位分布。在本方案中,对于前述方案中的多个子单元,设计子单元的集流管之间形成错位分布,可以使得子单元之间形成相互嵌插配合,更利于产品的尺寸减薄。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集流管内设有隔断,所述隔断用于使所述集流管所连接的所述单排管列中的所述无翅片扁管形成多个流程。在本方案中,在集流管内设置隔断,以使得单排管列中的无翅片扁管形成多个流程,这样有利于制冷剂更充分地换热,减少换热损失量。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单排管列的所述无翅片扁管形成2~5个所述流程。在本方案中,设置单排管列的无翅片扁管形成2~5个流程,这样,单排管列内的制冷剂阻力损失不至于过大,同时,也可使得制冷剂能够更充分地释热或释冷,这样,不仅制冷剂的驱动能效需求更低,不会出现制冷剂阻滞的情况,且制冷剂换热也更充分,使得产品性能匹配更好。上述技术方案中,对于所述单排管列的多个所述流程,相邻所述流程中,用于形成上游所述流程的所述无翅片扁管的数量多于或等于用于形成下游所述流程的所述无翅片扁管的数量。在本方案中,可以理解的是,相邻流程中,制冷剂从上游侧流程流向下游侧流程,设置相邻流程中,上游侧流程中的无翅片扁管的数量多于或等于下游流程的无翅片扁管的数量,这样,上游侧流速较下游侧较低或相当,由于上游侧制冷剂储能量要对于下游侧制冷剂,这样,可以使得上游侧的制冷剂具有更充足的对流换热时间实现更充分地换热,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装置,用于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装置包括无翅片的扁管换热芯体,所述扁管换热芯体包括多根无翅片扁管,且相邻所述无翅片扁管之间形成气流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装置,用于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装置包括无翅片的扁管换热芯体,所述扁管换热芯体包括多根无翅片扁管,且相邻所述无翅片扁管之间形成气流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管换热芯体为多排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管换热芯体包括多个单排管列,每个所述单排管列由多根所述无翅片扁管并排分布限定出,相邻所述单排管列之间间隔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单排管列的部分或全部所述无翅片扁管中,相邻所述无翅片扁管之间形成错位排列;或在所述单排管列的部分或全部所述无翅片扁管中,相邻所述无翅片扁管之间形成正对排列。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排结构中的每排之间并联。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管换热芯体为两排结构,且所述两排结构为两个所述单排管列。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集流管,与所述无翅片扁管换热芯体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管换热芯体的多个所述单排管列中,每个所述单排管列的两端分别连接有集流管;或所述扁管换热芯体的整体的两端分别连接有集流管。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扁管换热芯体的多个所述单排管列中,每个所述单排管列的两端分别连接有集流管的情况,多个所述单排管列中的任意相邻两排的所述集流管之间错位分布。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管内设有隔断,所述隔断用于使所述集流管所连接的所述单排管列中的所述无翅片扁管形成多个流程。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排管列的所述无翅片扁管形成2~5个所述流程。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单排管列的多个所述流程,相邻所述流程中,用于形成上游所述流程的所述无翅片扁管的数量多于或等于用于形成下游所述流程的所述无翅片扁管的数量。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排管列的所述无翅片扁管的数量为18根~21根。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晨岳宝邓见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