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片、电芯和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03846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6:24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极片、电芯和电池。极片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极片包括集流体、设置于第一涂覆区和第二涂覆区的活性物质和多个极耳,集流体包括第一侧边、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包括第一涂覆区和第一未涂覆区,第二表面包括第二涂覆区,在第一端处,第一涂覆区和第二涂覆区平齐,在第二端处,第一涂覆区和第二涂覆区错位,第一涂覆区的长度与第一未涂覆区的长度之和等于第二涂覆区的长度。每个极耳与集流体耦接,且每个极耳凸出于第一侧边。根据本申请的极片,通过设置多个极耳,可以降低极片失效的概率,通过限定活性物质单错位,可以保证极片在成本预算范围内提高极片的能量密度及生产效率。

Poles, cores and batteri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极片、电芯和电池
本申请涉及电池
,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极片、电芯和电池。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产品的发展及电池相关技术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电池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电池的性能直接决定电子产品的续航能力,而影响电池性能的主要参数是电池的能量密度及充放电效率。其中,极片及极耳作为电池的重要结构组成,极耳的内阻影响着电池的充放电效率,极片上的活性物质层的构造影响着电池的能量密度,因此,对于极片及极耳结构的改进成为提高电池性能的重要途径。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在于提出一种极片,所述极片具有结构简单、性能稳定的优点。本申请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极片的电芯。本申请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电芯的电池。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极片,所述极片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极片包括:集流体,包括第一侧边,所述集流体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包括第一涂覆区和第一未涂覆区;所述第二表面包括第二涂覆区,在所述第一端处,所述第一涂覆区和所述第二涂覆区平齐,在所述第二端处,所述第一涂覆区和所述第二涂覆区错位,所述第一涂覆区的长度与所述第一未涂覆区的长度之和等于所述第二涂覆区的长度;活性物质,设置于所述第一涂覆区和所述第二涂覆区;多个极耳,每个所述极耳与所述集流体耦接,且每个所述极耳凸出于所述第一侧边。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极片,通过设置多个极耳,多个极耳是并联的关系,可以降低极片的内阻、提高极片的放电性能,集流体上的电能量可以通过任意一个极耳传递,从而可以避免相关技术中单极耳损坏造成极片失效的情况,而且集流体局部断裂后,集流体其它位置处的电能量仍可以通过极耳传递出去,从而可以降低极片失效的概率,进而可以提高极片的使用性能。另外,通过限定第一涂覆区与第二涂覆区一端平齐、另一端错开,可以在极片上形成一端单面涂覆区,使得极片在成本预算范围内提高极片的能量密度及生产效率。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未涂覆区上设置有所述极耳。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中至少一个还包括两面均未设置活性物质的集流体。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芯,包括隔膜、阴极片和阳极片,所述阴极片和所述阳极片是如上所述的极片。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芯,通过采用上述的极片构造阴极片和阳极片,可以降低阴极片及阳极片的内阻,提高电芯的能量密度,实现电芯的高倍率放电,降低电芯的失效概率。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阴极片的尾端,所述第一涂覆区和所述第二涂覆区错位,在所述阳极片的首端,所述第一涂覆区和所述第二涂覆区错位。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阴极片的首端和尾端均包括两面未设置阴极活性物质的集流体。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阳极片的首端和尾端均包括两面未设置阳极活性物质的集流体。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阴极片的尾端包括两面未设置阴极活性物质的集流体,所述阳极片的首端和尾端均包括两面未设置阳极活性物质的集流体。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阳极片包括多个阳极极耳和所述第一侧边,所述阳极极耳凸出于所述第一侧边,所述第一侧边上设置有绝缘件。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包括电芯、电解质和包装壳,所述电芯是如上所述的电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通过采用上述的电芯,可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实现电池的高倍率放电,提高电池的续航性能。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极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极片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极片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极片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芯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极片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极片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极片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极片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芯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极片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极片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极片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极片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芯的结构示意图;图1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极片的结构示意图;图1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极片的结构示意图;图1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极片的结构示意图;图19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极片的结构示意图;图20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芯的结构示意图;图2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极片的结构示意图;图2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极片的结构示意图;图2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极片的结构示意图;图2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极片的结构示意图;图2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芯的结构示意图;图2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极片的结构示意图;图2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极片的结构示意图;图2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极片的结构示意图;图29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极片的结构示意图;图30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电芯1,阳极片11,阴极片12,第一端13,第二端14,集流体100,第一侧边110,第一表面120,第一涂覆区121,第一未涂覆区122,第二表面130,第二涂覆区131,空箔段140,活性物质200,极耳300,隔膜2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如图1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阳极片11,阳极片11具有相对的第一端13和第二端14。例如,阳极片11可以形成为长条形,第一端13和第二端14可以为阳极片11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阳极片11包括集流体100、活性物质200和多个极耳300,这里的“多个”是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含义。具体而言,如图1和图2所示,阳极片11包括第一侧边110,集流体100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120和第二表面130。例如,第一侧边110、第一表面120及第二表面130均沿阳极片11的延伸方向延伸,第一表面120和第二表面130可以为集流体100厚度方向上的两个表面,第一侧边110可以位于第一表面120与第二表面130之间。如图1所示,第一表面120包括第一涂覆区121和第一未涂覆区122,第二表面130包括第二涂覆区131。活性物质200设置于第一涂覆区121和第二涂覆区131。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涂覆区121可以为第一表面120上涂覆有活性物质200的区域,第一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极片,所述极片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包括:集流体,包括侧边,所述集流体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包括第一涂覆区和第一未涂覆区;所述第二表面包括第二涂覆区;活性物质,设置于所述第一涂覆区和所述第二涂覆区;及多个极耳,每个所述极耳与所述集流体耦接,且每个所述极耳延伸出所述侧边;其中,在所述第一端处,所述第一涂覆区和所述第二涂覆区平齐,在所述第二端处,所述第一涂覆区和所述第二涂覆区错位,所述第一涂覆区的长度与所述第一未涂覆区的长度之和等于所述第二涂覆区的长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片,所述极片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包括:集流体,包括侧边,所述集流体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包括第一涂覆区和第一未涂覆区;所述第二表面包括第二涂覆区;活性物质,设置于所述第一涂覆区和所述第二涂覆区;及多个极耳,每个所述极耳与所述集流体耦接,且每个所述极耳延伸出所述侧边;其中,在所述第一端处,所述第一涂覆区和所述第二涂覆区平齐,在所述第二端处,所述第一涂覆区和所述第二涂覆区错位,所述第一涂覆区的长度与所述第一未涂覆区的长度之和等于所述第二涂覆区的长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未涂覆区上设置有所述极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中至少一个还包括两面均未设置活性物质的集流体。4.一种电芯,包括隔膜、阴极片和阳极片,其中所述阴极片和所述阳极片是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极片。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阴极片的尾端,所述第一涂覆区和所述第二涂覆区错位。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正煌龙海郑强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