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尤其涉及一种卷绕式电芯。
技术介绍
1、相关技术中,锂离子电池滥用尤其是在跌落情况下很容易失效,发生安全事故,为改善跌落失效性能,通常采用双面胶或热熔胶等加强裸电芯与包装袋固定的方式,该方式可以减少裸电芯的移动碰撞,但该措施容易造成收尾空铝箔的撕裂,因在最外圈存在空箔或单面区,层与层之间摩擦力弱,容易位移撕裂,进一步引发短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卷绕式电芯,该卷绕式电芯可以有效避免短路。
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卷绕式电芯,包括:第一集流体和第二集流体,沿卷绕方向,所述第一集流体的收尾端超出所述第二集流体的收尾端至少半圈;所述第一集流体的收尾端通过粘接胶粘接在所述第一集流体最外圈的外周面上,所述粘接胶为单面胶、双面胶和热熔胶中的至少一种。
3、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发现加长第一集流体的长度,并且使得第一集流体的收尾端超出第二集流体的收尾端至少半圈之后,会出现以下情况:卷绕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卷绕式电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集流体和第二集流体,沿所述卷绕式电芯的卷绕方向,所述第一集流体的收尾端超出所述第二集流体的收尾端至少半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式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体的收尾端超出所述第二集流体的收尾端半圈至一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式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体的收尾端贴靠在所述第一集流体次外圈的外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式电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离膜,所述隔离膜间隔在所述第一集流体和所述第二集流体之间,沿卷绕方向,所述隔离膜的收尾端位于所述第一集流体的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卷绕式电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集流体和第二集流体,沿所述卷绕式电芯的卷绕方向,所述第一集流体的收尾端超出所述第二集流体的收尾端至少半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式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体的收尾端超出所述第二集流体的收尾端半圈至一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式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体的收尾端贴靠在所述第一集流体次外圈的外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式电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离膜,所述隔离膜间隔在所述第一集流体和所述第二集流体之间,沿卷绕方向,所述隔离膜的收尾端位于所述第一集流体的收尾端和所述第二集流体的收尾端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卷绕式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体的收尾端超出所述隔离膜的收尾端至少半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式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绕式电芯包括:第一平直段、第一弯折段、第二平直段和第二弯折段,所述第一集流体的收尾端位于所述第一平直段或所述第二平直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卷绕式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体的收尾端和所述第二集流体的收尾端均位于所述第一平直段或所述第二平直段。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卷绕式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体的收尾端位于所述第一平直段或所述第二平直段,所述第二集流体的收尾端位于所述第一平直段或所述第二平直段,所述第一集流体的收尾端和所述第二集流体的收尾端分别位于所述卷绕式电芯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式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活性材料层段、第一空箔段和收尾段,所述第一空箔段表面不设置第一活性材料层,所述第一活性材料层段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一活性材料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静,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