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排水发电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0269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6: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排水发电砖,其特征在于,包括砖体和与所述砖体结合的具透光性的砖面,所述砖面与所述砖体之间形成内部夹层,所述内部夹层设置有太阳能电池组件;所述砖面上设置有第一透水孔,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及所述砖体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透水孔对应的第二透水孔和第三透水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自排水发电砖,技术方案通过将太阳能发电组件结合到砖体中,并通过在结构上增加透水孔道的方式,满足了发电砖自身排水要求。

A self-draining power bri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排水发电砖
本技术涉及光伏电池组件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应用于太阳能电池板中汇流条焊接工序的焊接系统。
技术介绍
光伏路面通过收集到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从而实现太阳能发电,该路面使用的技术被称为承载式光伏路面技术,是将符合车辆通行条件的光伏发电组件直接铺设在道路路面上,路面表层被称为“透明混凝土”,其技术指标和通行安全系数均超过当前普遍使用的沥青混凝土路面。而发电砖则是构成光伏路的路面的基本构件。发电砖是将太阳能电池芯片封装于上下两块砖体压铸成的凹形结构中间,再经熔接或胶接成整体的一种自身具备发电功能和透水功能的路面砖。通过发电砖的光电转换效应,光伏路可以实现能源转化,除去道路冰雪,保障出行安全。但对于道路系统来说,需要设计达到运营需求的道路排水系统,光伏路也不例外。目前,光伏路通过设置一定坡度来解决系统排水问题。但专利技术人发现,光伏路如果仅通过设置一定坡度来解决系统排水问题,由于目前发电砖的结构或材质的问题,路面本身不具有透水、透气及保水性,导致无法实现地表水循环,不利于保护路面周围的生态环境。以上所述的问题亟需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的一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较好透水、透气及保水性的自排水发电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自排水发电砖,包括砖体和与所述砖体结合的具透光性的砖面,所述砖面与所述砖体之间形成内部夹层,所述内部夹层设置有太阳能电池组件;所述砖面上设置有第一透水孔,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及所述砖体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透水孔对应的第二透水孔和第三透水孔。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砖体内设置有通过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进行供电的加热元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透水孔沿所述砖体的厚度方向延伸形成透水孔道,所述透水孔道的内壁设置有防水层。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砖体上与所述砖面结合一侧形成承插口,所述砖面以嵌入方式与所述砖体结合。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砖面与所述砖体一体融合,且所述第一透水孔和/或所述第二透水孔的内缘设置有防水层。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水孔的内缘形成便于液体导流的斜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及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成电性连接的接线盒;所述砖体和/或所述砖面的周缘形成有凸棱,以使相邻两个发电砖之间在铺设时形成容置腔,所述接线盒设置于所述砖体的侧面并位于所述容置腔内。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砖体内设置有多个棱柱,所述第三透水孔沿所述棱柱的中心轴开设。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砖面由玻璃材质制成。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水孔、第二透水孔和/或第三透水孔设置有多个且呈矩阵样分布。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自排水发电砖,技术方案通过将太阳能发电组件结合到砖体中,并通过在结构上增加透水孔道的方式,满足了发电砖自身排水要求。同时,在满足雪天防滑和排水的前提下,实现了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另外,较好的透水性和保水性使地基土更好保持水分,调整路表温度,降低城市空气中浮尘,提高城市舒适度,对路面周围的生态环境的保护起重要作用。应当理解,前面的一般描述和以下详细描述都仅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本公开。本申请文件提供本公开中描述的技术的各种实现或示例的概述,并不是所公开技术的全部范围或所有特征的全面公开。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方式的自排水发电砖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方式的自排水发电砖的轴测爆炸视图;图3为本技术另一个实施方式的自排水发电砖的轴测爆炸视图;附图标记:1-砖面;2-太阳能电池板;3-砖体;4-接线盒;5-透水孔道;6-容置腔;11-第一透水孔;21-第二透水孔;31-棱柱;32-第三透水孔;33-承插口;12、34-凸棱;100、200-发电砖。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得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还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为了保持本公开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公开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在目前的常规光伏路应用中,是通过将光伏路设置一定坡度来解决系统排水问题。但这种方式存在路面本身不具有透水、透气及保水性。为此,在本技术中,提供了一种改进的自排水发电砖。首先,请参照本技术说明书附图1和附图2,在本实施例中提供的自排水发电砖,包括砖体3和与所述砖体3结合的具透光性的砖面1,所述砖面1与所述砖体3之间形成内部夹层(图中未标识),所述内部夹层设置有太阳能电池组件(图中未标识);所述砖面1上设置有第一透水孔11,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及所述砖体3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透水孔11对应的第二透水孔21和第三透水孔32。如此一来,第一透水孔11、第二透水孔21和第三透水孔32可以使得发电砖具有一定的透水、透气及保水性。解决了路面因下雨,导致路面积水,影响人们行走的问题。同时,较好的保水性也可使得路面兼具降温、降噪、调节气候的作用。良好的排水性能在应对大多数降水气候时,可以起到较好的有益效果,但针对气候分明的地区,可能会遇到降雪天气或更极端的气候条件,这可能导致路面结冰不利于通行。为此,在一些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所述砖体3内可设置通过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进行供电的加热元件(图1及图2中未标识),以此可以实现对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及所述砖面1进行加热。这样,光伏路面结冰或积雪均可以快速融化,并依赖本技术的发电转较好的排水性能得以疏排。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与砖体3结合的砖面1上设置有第一透水孔11。因此第一透水孔11本身已可透过部分光线,以供位于砖面1下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利用光电效应进行光能到电能的转化。但是,在本实施例中,仍可将砖面1采用具有能够达到路面结构强度的玻璃材质制成。玻璃的透光性可以使得更多光线照射到太阳能电池组件上,从而产生更多的电能。当然,砖体3也可采用玻璃材质,以进一步增加斜射或者散射的光线。并且,当砖体3与砖面1均为玻璃材质时,砖面1与砖体3的结合方式可优选采用熔接的方式。但本技术并不限制这一具体连接方式,任何能够实现砖体3与砖面1结合的方式,例如采用胶黏剂的粘接方式,也可实现本技术技术方案。但值得说明的是,具体地,在结合过程中,优选地,所述砖体3上与所述砖面1结合一侧形成承插口33,所述砖面1以嵌入方式与所述砖体结合。但无论采用何种结合方式,第一透水孔11、第二透水孔21以及第三透水孔32的孔位中心线需一致,但具体的孔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排水发电砖,其特征在于,包括砖体(3)和与所述砖体(3)结合的具透光性的砖面(1),所述砖面(1)与所述砖体(3)之间形成内部夹层,所述内部夹层设置有太阳能电池组件;所述砖面(1)上设置有第一透水孔(11),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及所述砖体(3)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透水孔(11)对应的第二透水孔(21)和第三透水孔(3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排水发电砖,其特征在于,包括砖体(3)和与所述砖体(3)结合的具透光性的砖面(1),所述砖面(1)与所述砖体(3)之间形成内部夹层,所述内部夹层设置有太阳能电池组件;所述砖面(1)上设置有第一透水孔(11),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及所述砖体(3)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透水孔(11)对应的第二透水孔(21)和第三透水孔(3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排水发电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砖体(3)内设置有通过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进行供电的加热元件。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排水发电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水孔(32)沿所述砖体(3)的厚度方向延伸形成透水孔道(5),所述透水孔道(5)的内壁设置有防水层。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排水发电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砖体(3)上与所述砖面(1)结合一侧形成承插口(33),所述砖面(1)以嵌入方式与所述砖体(3)结合。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排水发电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砖面(1)与所述砖体(3)一体融合,且所述第一透水孔(11)和/或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恺孙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汉能光伏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