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雨水回渗的路面排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0269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6: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于雨水回渗的路面排水结构,其包括排水道、碎石盲沟、塑料盲管、回渗池,所述排水道设置在道路两侧地面以下,所述排水道顶部间隔开设连通排水道的排水入口,所述碎石盲沟设置在排水道下方,所述塑料盲管平行于排水道固定铺设在碎石盲沟内,所述塑料盲管连通回渗池,所述回渗池间隔埋设在土层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便于雨水回渗的效果。当雨量不大时,排水道中的雨水会快速渗入碎石盲沟及塑料盲管中,在塑料盲管中聚集,聚集到一定量后会排入到回渗池中,并可以慢慢入渗到周围土层、回补地下水。当雨量过大时,过多的雨水才会从过滤层上方的排水道排放,避免路面积水过多给行人或者车辆带来不便。

A Pavement Drainage Structure for Rainwater Recircul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雨水回渗的路面排水结构
本技术涉及道路排水
,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雨水回渗的路面排水结构。
技术介绍
在现有道路的建设过程中,为了便于路面排水,避免道路上形成大量积水,给行人通行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带来不利影响,道路的两边通常都要设置有排水道,排水道上设置有可以漏水的井盖,路面的降雨能够通过井盖进入排水道进行排放。在现有道路的建设过程中,为了便于排水,道路的两边通常都设置有排水沟。公告号为CN20641836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路面排水结构,在地基内设置排水道和竖直通道,竖直通道的底端与排水道连通,顶端延伸至地面形成排水入口,排水入口上盖设栅格状的井盖。井盖包括固定在排水入口上的外框体,还包括两侧通过转轴与外框体转动连接内盖体,内盖体通过锁定组件可以锁定在外框体内。内盖体上竖直活动穿设有指示杆,指示杆的杆体上且位于内盖体的上方设置有限位块,下端设置有浮球。当排水能力已经不够、排水道内的积水会较深,使得浮球上升,进而推动指示杆上升,路人或其他维护人员看到后,能够及时对内盖体进行解锁,增加井盖的工作面积,改变排水结构的排水量,缓解路面积水。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雨水回渗的路面排水结构,包括排水道(3)、碎石盲沟(4)、塑料盲管(5)、回渗池(7),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道(3)设置在道路(1)两侧地面以下,所述排水道(3)顶部间隔开设连通排水道(3)的排水入口(31),所述碎石盲沟(4)设置在排水道(3)下方,所述塑料盲管(5)平行于排水道(3)固定铺设在碎石盲沟(4)内,所述塑料盲管(5)连通回渗池(7),所述回渗池(7)间隔埋设在土层(10)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雨水回渗的路面排水结构,包括排水道(3)、碎石盲沟(4)、塑料盲管(5)、回渗池(7),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道(3)设置在道路(1)两侧地面以下,所述排水道(3)顶部间隔开设连通排水道(3)的排水入口(31),所述碎石盲沟(4)设置在排水道(3)下方,所述塑料盲管(5)平行于排水道(3)固定铺设在碎石盲沟(4)内,所述塑料盲管(5)连通回渗池(7),所述回渗池(7)间隔埋设在土层(10)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雨水回渗的路面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渗池(7)由塑料盲板(72)固定连接而成,所述塑料盲板(72)连接处固定连接支撑框架(7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雨水回渗的路面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渗池(7)外壁上固定设置透水性土工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雨水回渗的路面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渗池(7)内固定安装连通回渗池(7)底部和绿化带(2)土层(10)的吸水带(7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雨水回渗的路面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盲管(5)外壁上固定设置透水性土工布。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雨水回渗的路面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道(3)和碎石盲沟(4)的连接处固定铺设过滤层(35)。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雨水回渗的路面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道(3)顶部间隔开设连通排水道(3)的排水入口(31),所述排水入口(31)对应处的排水道(3)两侧的侧壁(32)上开设盖合槽(33),所述盖合槽(33)内可拆卸安装和排水入口(31)配合的井盖(9)。8.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鹏王罡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正奇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