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雨水回渗的路面排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0269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6: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于雨水回渗的路面排水结构,其包括排水道、碎石盲沟、塑料盲管、回渗池,所述排水道设置在道路两侧地面以下,所述排水道顶部间隔开设连通排水道的排水入口,所述碎石盲沟设置在排水道下方,所述塑料盲管平行于排水道固定铺设在碎石盲沟内,所述塑料盲管连通回渗池,所述回渗池间隔埋设在土层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便于雨水回渗的效果。当雨量不大时,排水道中的雨水会快速渗入碎石盲沟及塑料盲管中,在塑料盲管中聚集,聚集到一定量后会排入到回渗池中,并可以慢慢入渗到周围土层、回补地下水。当雨量过大时,过多的雨水才会从过滤层上方的排水道排放,避免路面积水过多给行人或者车辆带来不便。

A Pavement Drainage Structure for Rainwater Recircul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雨水回渗的路面排水结构
本技术涉及道路排水
,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雨水回渗的路面排水结构。
技术介绍
在现有道路的建设过程中,为了便于路面排水,避免道路上形成大量积水,给行人通行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带来不利影响,道路的两边通常都要设置有排水道,排水道上设置有可以漏水的井盖,路面的降雨能够通过井盖进入排水道进行排放。在现有道路的建设过程中,为了便于排水,道路的两边通常都设置有排水沟。公告号为CN20641836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路面排水结构,在地基内设置排水道和竖直通道,竖直通道的底端与排水道连通,顶端延伸至地面形成排水入口,排水入口上盖设栅格状的井盖。井盖包括固定在排水入口上的外框体,还包括两侧通过转轴与外框体转动连接内盖体,内盖体通过锁定组件可以锁定在外框体内。内盖体上竖直活动穿设有指示杆,指示杆的杆体上且位于内盖体的上方设置有限位块,下端设置有浮球。当排水能力已经不够、排水道内的积水会较深,使得浮球上升,进而推动指示杆上升,路人或其他维护人员看到后,能够及时对内盖体进行解锁,增加井盖的工作面积,改变排水结构的排水量,缓解路面积水。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排水结构收集的雨水被直接排放,不便于自然降雨渗入地下回补地下水,造成水资源的极大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雨水回渗的路面排水结构,排水结构收集的雨水可以回渗到地下,回补地下水。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便于雨水回渗的路面排水结构,包括排水道、碎石盲沟、塑料盲管、回渗池,所述排水道设置在道路两侧地面以下,所述排水道顶部间隔开设连通排水道的排水入口,所述碎石盲沟设置在排水道下方,所述塑料盲管平行于排水道固定铺设在碎石盲沟内,所述塑料盲管连通回渗池,所述回渗池间隔埋设在土层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路面雨水会向排水入口聚集并通过排水入口进入排水道。雨量不大时,排水道中的雨水会快速渗入碎石盲沟及塑料盲管中,在塑料盲管中聚集,聚集到一定量后会排入到回渗池中。回渗池间隔埋设在土层中。雨水在回渗池中聚集,并可以慢慢入渗到周围土层、回补地下水。当雨量过大时,过多的雨水才会从过滤层上方的排水道排放,避免路面积水过多给行人或者车辆带来不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回渗池由塑料盲板固定连接而成,所述塑料盲板连接处固定连接支撑框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塑料盲板是三维立体网状结构,具有透水性。回渗池是由塑料盲板连接而成,聚集在回渗池中的雨水可以经过回渗池快速回渗到周围土层。塑料盲板连接处固定连接支撑框架,支撑框架对回渗池进行支撑和固定,提高回渗池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回渗池外壁上固定设置透水性土工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回渗池外壁上固定设置透水性土工布,防止回渗池外的土或者其它颗粒进入塑料盲板的空隙内使塑料盲板堵塞或者在回渗池中淤积。同时,土工布可以对回渗池中收集的雨水入渗地下进行进入净化,防止对地下水污染。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回渗池内固定安装连通回渗池底部和绿化带土层的吸水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回渗池内固定安装连通回渗池底部和绿化带的吸水带,吸水带可以将回渗池中积累为入渗地下的雨水供给绿化带的植物,对雨水充分利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塑料盲管外壁上固定设置透水性土工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土工布可以避免细小碎石在水流或者自身重力作用下进入并堵塞塑料盲管的管壁空隙,提高塑料盲管的工作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道和碎石盲沟的连接处固定铺设过滤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水道和碎石盲沟的连接处固定铺设过滤层,可以对排水道收集的雨水进入碎石盲沟进行过滤,避免雨水中细小的杂质进入碎石盲沟的空隙中使碎石盲沟板结,碎石盲沟板结会降低其的透水性。过滤层、碎石盲沟及塑料盲管外的土工布可以对排水道收集的雨水进行净化,防止塑料盲管收集的雨水对地下水污染。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入口对应处的排水道两侧的侧壁上开设盖合槽,所述盖合槽内可拆卸安装和排水入口配合的镂空型井盖。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井盖为镂空型,并且可拆卸安装在盖合槽中。盖合槽开设在排水入口对应处的排水道两侧的侧壁上。井盖的设置不影响排水入口的基本功能,同时增加排水入口的安全性,也可以过滤较大的杂物,避免较大的杂物堵塞排水道影响排水道雨水回渗或排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道内安装清理装置,所述清理装置包括滤板、丝杆、滑杆,所述滤板滑动连接在相互平行的丝杆和滑杆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清理装置设置在排水道内,包括滤板,滤板滑动连接在丝杆和滑杆上,丝杆和滑杆相互平行。在驱动滤板滑动过程中可以带动排水道中的杂物或者垃圾聚集,聚集在排水入口处,可以被清理出。避免垃圾过多堵塞排水道下部,导致雨水不能下渗。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丝杆两端端部转动连接排水道一侧壁的支座,所述滑杆两端端部转动连接排水道另一侧的侧壁上部的支座,支座平行设置在间隔盖合槽下部的侧壁上,所述丝杆包括中部光杆、光杆两侧的第一螺纹丝杆和第二螺纹丝杆,所述第一螺纹丝杆和第二螺纹丝杆上的螺纹方向相反,所述光杆位于中间盖合槽所对应的排水入口下方,所述丝杆一端固定连接转动柄,所述滤板包括四周框架和固定在框架内的滤网,所述滤板两侧框架和排水道侧壁相抵接,所述滤板下部框架和过滤层上表面抵接,所述滤板上部框架两侧一体成型固定块和滑块,固定块开设和丝杆的螺纹配合的螺纹孔,滑块开设和滑杆配合的通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滤板的两侧及底部抵接排水道两侧壁和底部,滤板上部一侧的固定块和丝杆配合,另一侧的滑块和滑杆配合。丝杆中部为光杆,光杆两侧设置螺纹方向相反的第一螺纹丝杆和第二螺纹丝杆,在丝杆两端的第一螺纹丝杆和第二螺纹丝杆分别安装两个配合的滤板。在清理时,打开丝杆两端和光杆对应的三个井盖,驱动转动柄使两个滤板相互靠近至接近光杆两端,会将排水道中的垃圾货杂物聚集到光杆所对应的排水道处,通过此处的排水入口,可以将垃圾清出,垃圾清理后,可以驱动转动柄将两滤网复位,在排水入口盖设并固定井盖即可。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滤板的滤网一侧固定设置固定框,所述固定框和滤板之间可插设板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滤板的滤网一侧固定设置固定框,在定时对排水道进行清理时,在固定框和滤板之间插设板材可将滤网封闭,避免较小垃圾或者杂物通过滤网的网孔不能被收集,在驱动丝杆带动滤板相互靠近时可以将排水道中的不同大小的垃圾聚集到光杆所在的排水道处。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在排水道下方设置过滤层、碎石盲沟、塑料盲管,塑料盲管和回渗池相连,在雨量不大时,排水道中的雨水会快速渗入碎石盲沟及塑料盲管中,在塑料盲管中聚集到一定量后会排入到回渗池中,回渗池由塑料盲板连接而成,回渗池中的雨水可以入渗到周围土层、回补地下水;2.当雨量过大时,过多的雨水会从过滤层上方的排水道排放,避免路面积水过多给行人或者车辆带来不便;3.过滤层、碎石盲沟、土工布等可以对雨水进行过滤,避免回渗到地下的雨水污染地下水;4.排水道中设置清理装置,可以对排水道进行清理,避免排水道中的垃圾或者杂质堵塞碎石盲沟导致碎石盲沟板结,提高便于雨水回渗的排水结构的稳定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雨水回渗的路面排水结构,包括排水道(3)、碎石盲沟(4)、塑料盲管(5)、回渗池(7),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道(3)设置在道路(1)两侧地面以下,所述排水道(3)顶部间隔开设连通排水道(3)的排水入口(31),所述碎石盲沟(4)设置在排水道(3)下方,所述塑料盲管(5)平行于排水道(3)固定铺设在碎石盲沟(4)内,所述塑料盲管(5)连通回渗池(7),所述回渗池(7)间隔埋设在土层(10)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雨水回渗的路面排水结构,包括排水道(3)、碎石盲沟(4)、塑料盲管(5)、回渗池(7),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道(3)设置在道路(1)两侧地面以下,所述排水道(3)顶部间隔开设连通排水道(3)的排水入口(31),所述碎石盲沟(4)设置在排水道(3)下方,所述塑料盲管(5)平行于排水道(3)固定铺设在碎石盲沟(4)内,所述塑料盲管(5)连通回渗池(7),所述回渗池(7)间隔埋设在土层(10)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雨水回渗的路面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渗池(7)由塑料盲板(72)固定连接而成,所述塑料盲板(72)连接处固定连接支撑框架(7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雨水回渗的路面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渗池(7)外壁上固定设置透水性土工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雨水回渗的路面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渗池(7)内固定安装连通回渗池(7)底部和绿化带(2)土层(10)的吸水带(7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雨水回渗的路面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盲管(5)外壁上固定设置透水性土工布。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雨水回渗的路面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道(3)和碎石盲沟(4)的连接处固定铺设过滤层(35)。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雨水回渗的路面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道(3)顶部间隔开设连通排水道(3)的排水入口(31),所述排水入口(31)对应处的排水道(3)两侧的侧壁(32)上开设盖合槽(33),所述盖合槽(33)内可拆卸安装和排水入口(31)配合的井盖(9)。8.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鹏王罡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正奇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