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斜试管培养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0182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5: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斜试管培养基,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左侧的上方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的内部安装有连接轴,且凸块的前方设置有螺纹旋扭,所述连接轴的左侧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套设在连接轴的左端,且套筒的下端设置有螺栓开关,且套筒的左端设置有吸盘底座,所述筒体右侧的上方设置有U形卡环,且筒体的下方设置有通风盖,且通风盖的下方设置有转动盖,该斜试管培养基筒体的凸块上设置有螺纹旋钮和螺栓开关,可以有效调整筒体的倾斜角度和筒体的高度,有利于根据混合液的多少和菌种的性质来调控,操控性强,且筒体的外壁上设置有滑动片,通过拨动滑动片实现视窗的开启与闭合,为某些喜阴暗的菌种提供生长环境。

An oblique tube culture mediu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斜试管培养基
本技术属于生物反应器
,具体涉及一种斜试管培养基。
技术介绍
对于酶的生产有许多种方法,一般的培养动植物细胞并从中提取酶的生产周期长,且产量低,相对而言,利用微生物制酶,不仅价格便宜,而且生长周期快,易于提取酶,目前微生物制酶的第一步工作是斜面培养,即是在斜放的试管中,培育菌种,获得更多的、更优良的菌类,为后续的发酵做准备。目前的斜面培养,大部分都是简单的把试管斜放在试管架上,进行培育,这种方法虽然简便,容易操控,但是却不能根据培养菌种量的多少而把控倾斜角度,造成内部过于挤压或者与空气接触面积小,如果要保存的话也会由于试管不平衡,容易晃动,导致人为的不小心碰倒甚至摔碎,试管的裸露也不利于保温,即使外层裹上保温棉也不利于观察内部状态,同时也没有办法为特殊的菌类提供黑暗的环境,等等问题需要我们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斜试管培养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目前的斜面培养,大部分都是简单的把试管斜放在试管架上,进行培育,这种方法虽然简便,容易操控,但是却不能根据培养菌种量的多少而把控倾斜角度,造成内部过于挤压或者与空气接触面积小,如果要保存的话也会由于试管不平衡,容易晃动,导致人为的不小心碰倒甚至摔碎,试管的裸露也不利于保温,即使外层裹上保温棉也不利于观察内部状态,同时也没有办法为特殊的菌类提供黑暗的环境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斜试管培养基,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左侧的上方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的内部安装有连接轴,且凸块的前方设置有螺纹旋扭,所述连接轴的左侧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套设在连接轴的左端,且套筒的下端设置有螺栓开关,所述套筒左端的侧壁上攻有外螺纹,且套筒的左端设置有吸盘底座,所述套筒与吸盘底座螺纹连接,所述筒体右侧的上方设置有U形卡环,所述筒体下方的侧壁上攻有外螺纹,且筒体的下方设置有通风盖,所述筒体与通风盖螺纹连接,所述通风盖的底部开设有通风孔,且通风盖的下方设置有转动盖,所述转动盖的侧壁上设置有箍环,所述转动盖与通风盖转动连接,所述转动盖上与通风孔相对应位置处开设有通孔,且转动盖的左端设置有拨杆,所述筒体的内部设置有试管,所述试管的上方开设有第一试管口,且试管的右侧开设有第二是试管口,所述第一试管口上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上安装有温度计。优选的,所述筒体的内部为通孔结构,所述筒体的内壁上设置与密集的凸环,所述凸环上开设有小孔,且凸环与试管之间的间隙处塞有保温棉。优选的,所述筒体的外壁与试管相对应位置处安装有视窗,所述视窗的右端设置有夹层,所述夹层的内部设置有滑动片,所述滑动片与筒体外壁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筒体与通风盖之间设置有橡胶垫,所述通风盖的外壁上套设有橡皮环。优选的,所述第一试管口和第二试管口通径尺寸相等,所述第二试管口的通径比U形卡环的通径要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斜试管培养基筒体的凸块上设置有螺纹旋钮和螺栓开关,可以有效调整筒体的倾斜角度和筒体的高度,有利于根据混合液的多少和菌种的性质来调控,操控性强,且筒体的外壁上设置有滑动片,通过拨动滑动片实现视窗的开启与闭合,为某些喜阴暗的菌种提供生长环境,筒体内部还设置有通风盖,通过拨动转动盖,使通风孔与通孔相对应,与保温棉共同维护温度稳定性,为菌种培养带来良好的温度环境。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右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中:1-筒体、2-螺纹旋扭、3-连接轴、4-吸盘底座、5-套筒、6-螺栓开关、7-凸环、8-小孔、9-保温棉、10-橡胶环、11-通风盖、12-拨杆、13-转动盖、14-通风孔、15-通孔、16-橡胶垫、17-夹层、18-试管、19-U形卡环、20-第二试管口、21-第一试管口、22-温度计、23-视窗、24-滑动片、25-凸块、26-箍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斜试管培养基,包括筒体1,筒体1左侧的上方设置有凸块25,凸块25的内部安装有连接轴3,且凸块25的前方设置有螺纹旋扭2,连接轴3的左侧设置有套筒5,套筒5套设在连接轴3的左端,且套筒5的下端设置有螺栓开关6,套筒5左端的侧壁上攻有外螺纹,且套筒5的左端设置有吸盘底座4,套筒5与吸盘底座4螺纹连接,筒体1右侧的上方设置有U形卡环19,筒体1下方的侧壁上攻有外螺纹,且筒体1的下方设置有通风盖11,筒体1与通风盖11螺纹连接,通风盖11的底部开设有通风孔14,且通风盖11的下方设置有转动盖13,转动盖13的侧壁上设置有箍环26,转动盖13与通风盖11转动连接,转动盖13上与通风孔14相对应位置处开设有通孔15,且转动盖13的左端设置有拨杆12,筒体1的内部设置有试管18,试管18的上方开设有第一试管口21,且试管18的右侧开设有第二是试管口20,第一试管口21上设置有活塞,活塞上安装有温度计22。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筒体1的内部为通孔结构,筒体1的内壁上设置与密集的凸环7,凸环7上开设有小孔8,且凸环7与试管18之间的间隙处塞有保温棉9,凸环7的存在可以更好的限定保温棉9,使得保温棉9不会松动,凸环7上的小孔8有利于听风散热,保持温度的恒定,为菌种的培育提供良好的可操控的环境。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筒体1的外壁与试管18相对应位置处安装有视窗23,视窗23的右端设置有夹层17,夹层17的内部设置有滑动片24,滑动片24与筒体1外壁滑动连接,视窗23利于工作人员对试管内部菌种混合液的观察,滑动片24可以从夹层17内部抽出,并与筒体1做相对滑动,可以完全遮住视窗,为内部特殊菌种提供一个相对黑暗的环境。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筒体1与通风盖11之间设置有橡胶垫16,通风盖11的外壁上套设有橡皮环10,橡胶垫16可以加强筒体1与通风盖11螺纹连接的紧固性,橡胶环10的存在可以在使用本设备避免通风盖11在桌面上的磨损,同时橡胶环10也能增大摩擦力,提高抓地能力,避免试管的倾倒,也避免因工作人员疏忽碰倒。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试管口21和第二试管口20通径尺寸相等,第二试管口20的通径比U形卡环19的通径要大第一试管口21与第二试管口20规格相同,方便塞上相同的活塞,也利于与其他器械相接,不会因为尺寸差异为选取器具而麻烦,较为人性化,且U形卡环19尺寸小一点有利于卡住第二试管口20,使第二试管口20不易前后晃动,保持稳定性。工作原理:本技术使用时,使用者首先在试管18里放入菌种和营养液,并塞上活塞,保持密封性,并从上往下插入筒体1的内部,并把第二试管口20轻轻按压在U形卡环19上,保持试管18在筒体内部的稳定性,使其不能左右晃动,并旋开通风盖11,往筒体1内部与试管18的缝隙的两侧塞上保温棉9,使保温棉9卡在凸环7上,不易松动,接着拧紧通风盖11,并拨动转动盖13上的拨杆12,使转动盖13上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斜试管培养基,包括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左侧的上方设置有凸块(25),所述凸块(25)的内部安装有连接轴(3),且凸块(25)的前方设置有螺纹旋扭(2),所述连接轴(3)的左侧设置有套筒(5),所述套筒(5)套设在连接轴(3)的左端,且套筒(5)的下端设置有螺栓开关(6),所述套筒(5)左端的侧壁上攻有外螺纹,且套筒(5)的左端设置有吸盘底座(4),所述套筒(5)与吸盘底座(4)螺纹连接,所述筒体(1)右侧的上方设置有U形卡环(19),所述筒体(1)下方的侧壁上攻有外螺纹,且筒体(1)的下方设置有通风盖(11),所述筒体(1)与通风盖(11)螺纹连接,所述通风盖(11)的底部开设有通风孔(14),且通风盖(11)的下方设置有转动盖(13),所述转动盖(13)的侧壁上设置有箍环(26),所述转动盖(13)与通风盖(11)转动连接,所述转动盖(13)上与通风孔(14)相对应位置处开设有通孔(15),且转动盖(13)的左端设置有拨杆(12),所述筒体(1)的内部设置有试管(18),所述试管(18)的上方开设有第一试管口(21),且试管(18)的右侧开设有第二试管口(20),所述第一试管口(21)上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上安装有温度计(2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斜试管培养基,包括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左侧的上方设置有凸块(25),所述凸块(25)的内部安装有连接轴(3),且凸块(25)的前方设置有螺纹旋扭(2),所述连接轴(3)的左侧设置有套筒(5),所述套筒(5)套设在连接轴(3)的左端,且套筒(5)的下端设置有螺栓开关(6),所述套筒(5)左端的侧壁上攻有外螺纹,且套筒(5)的左端设置有吸盘底座(4),所述套筒(5)与吸盘底座(4)螺纹连接,所述筒体(1)右侧的上方设置有U形卡环(19),所述筒体(1)下方的侧壁上攻有外螺纹,且筒体(1)的下方设置有通风盖(11),所述筒体(1)与通风盖(11)螺纹连接,所述通风盖(11)的底部开设有通风孔(14),且通风盖(11)的下方设置有转动盖(13),所述转动盖(13)的侧壁上设置有箍环(26),所述转动盖(13)与通风盖(11)转动连接,所述转动盖(13)上与通风孔(14)相对应位置处开设有通孔(15),且转动盖(13)的左端设置有拨杆(12),所述筒体(1)的内部设置有试管(18),所述试管(18)的上方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朝云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同兴讯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