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行流式汽车暖风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96667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4: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平行流式汽车暖风散热器,包括包括散热组件、左端板、右端板、左水室和右水室,所述散热组件的两侧分别连接于左端板和右端板上,左水室和右水室分别通过左端板和右端板与散热组件连通,散热组件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有上侧板和下侧板,右水室内设有分水架,右水室通过进水口连接有管接头。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水室内设置分水架,从而将流量分配至所有散热管,散热管内流量均匀后,散热管排列方向温差小于5℃,且整体结构布局合理,占地较小,便于安装,增大了换热介质的流速,能够提高换热效率。

A Parallel Flow Heating Air Radiator for Automobi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平行流式汽车暖风散热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空调
,特别涉及一种平行流式汽车暖风散热器。
技术介绍
汽车暖风散热器是汽车零部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寒冷的冬天(甚至深秋及早春),汽车暖风系统可以给车内提供暖气,提高车内的温度。在冬、春、秋季,空气湿度大,车内外温差较大时,车窗玻璃上会结霜雾,从而影响驾驶员的视线,不利于行车安全。这时,开启暖风系统可除去车窗玻璃上的霜雾。现有的平行流暖风散热器温度均匀性差,且芯体厚度普遍为22mm、26mm、27mm,芯体较厚质量较重,不能满足整车轻量化要求下对温度均匀性及芯体散热量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平行流式汽车暖风散热器,以提高换热效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平行流式汽车暖风散热器,包括散热组件、左端板、右端板、左水室和右水室,所述散热组件的两侧分别连接于左端板和右端板上,所述左水室和右水室分别通过左端板和右端板与散热组件连通,所述散热组件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有上侧板和下侧板,所述右水室内设有分水架,右水室通过进水口连接有管接头。作为优选,所述分水架包括分水架本体,其呈板状,所述分水架本体的一端具有导流部,所述导流部具有导流斜面,所述导流斜面的最低位置不高于进水口,所述分水架本体的板面沿长度方向设有多个分流孔;支撑爪,其设于分水架本体长度方向的相对两侧,用于与右水室的端板连接处固定安装。作为优选,所述分水架本体的一端向一板面倾斜成锐角,以形成所述导流部。作为优选,所述右水室的底部的右端板开设有四个定位槽,用于对应插入四个支撑爪,所述右水室的顶部设有三个凸块,所述凸块的位置在与分水架本体等高处。作为优选,所述支撑爪与分水架本体一体成型。作为优选,所述分水架本体远离支撑爪的板面沿长度方向平行相对设有两条加强筋。作为优选,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管和散热带,多个散热管和散热带从上到下间隔分布,相邻的两个所述散热管和散热带的总体宽度为21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水室内设置分水架,从而将流量分配至所有散热管,散热管内流量均匀后,散热管排列方向温差小于5℃,且整体结构布局合理,占地较小,便于安装,增大了换热介质的流速,能够提高换热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的一种平行流式汽车暖风散热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的一种平行流式汽车暖风散热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的一种平行流式汽车暖风散热器的分水架安装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的一种平行流式汽车暖风散热器的右水室的俯视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平行流式汽车暖风散热器的分水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平行流式汽车暖风散热器的分水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分水架本体;2.支撑爪;3.导流部;4.分流孔;5.加强筋;6.左端板;7.上侧板;8散热管;9.右端板;10.左水室;11.下侧板;12.散热带;13.分水架;14.管接头;15.右水室;16.定位槽;17.凸块。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7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平行流式汽车暖风散热器,包括散热组件、左端板6、右端板9、左水室10和右水室15,散热组件的两侧分别连接于左端板6和右端板9上,左水室10和右水室15分别通过左端板6和右端板9与散热组件连通,散热组件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有上侧板7和下侧板11,右水室15内设有分水架13,右水室15通过进水口连接有管接头14,便与外界进水管连接,且使进水管布置更节约空间。散热组件包括散热管8和散热带12,多个散热管8和散热带12从上到下间隔分布,相邻的两个散热管8和散热带12的总体宽度为21mm,也就是芯体的宽度为21mm。通过优化散热管8及散热带12的结构,能够达到27mm暖风散热器的换热能力,重量较27mm暖风散热器降低21%。本实施例中,继续结合图5至图7所示,分水架13包括分水架本体1和支撑爪2,分水架本体1呈板状,分水架本体1的一端具有导流部3,分水架本体1的一端向一板面倾斜成锐角,以形成导流部,简化了结构。导流部3具有导流斜面,导流斜面的最低位置不高于右水室15的进水口,分水架本体1的板面沿长度方向设有多个分流孔4。支撑爪2设于分水架本体1长度方向的相对两侧,用于与右水室15的端板连接处固定安装。水流从右水室15的进水口进入,通过导流部3的导流斜面,向芯体后侧流动,同时通过分流孔4将水流分散,从而将流量分配至所有散热管8,散热管8内流量均匀后,芯体表面温度均匀。散热管排列方向温差小于5度,长度可随实际情况进行调节,能够适用大部分平行流暖风芯体,尤其对芯体较大、散热管排数较多的平行流暖风芯体效果显著。本实施例中,右水室14的底部的右端板9开设有四个定位槽16,用于对应插入四个支撑爪2,右水室14的顶部设有三个凸块17,凸块17的位置在与分水架本体1等高处。可以避免支撑爪2在装配过程中受力超过支撑爪2的本身强度而造成支撑爪2变形,从而使定位准确,能够保证分水架13起到有效改变芯体表面温度均匀性的作用。本实施例中,支撑爪2与分水架本体1一体成型,分水架本体1远离支撑爪2的板面沿长度方向平行相对设有两条加强筋5,增加了本体1的结构强度。本专利技术中的一种平行流式汽车暖风散热器,当换热介质通过右水室15和分水架13导流,进入左水室10后,换热介质平行流动,散热管8内流体流速大,热分布均匀,能够提高换热效率。整体结构布局合理,占地较小,便于安装,采用平行流式方式可减小介质侧压损,增大了换热介质的流速。以上实施例仅为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专利技术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专利技术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平行流式汽车暖风散热器,包括散热组件、左端板、右端板、左水室和右水室,所述散热组件的两侧分别连接于左端板和右端板上,所述左水室和右水室分别通过左端板和右端板与散热组件连通,所述散热组件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有上侧板和下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右水室内设有分水架,右水室通过进水口连接有管接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行流式汽车暖风散热器,包括散热组件、左端板、右端板、左水室和右水室,所述散热组件的两侧分别连接于左端板和右端板上,所述左水室和右水室分别通过左端板和右端板与散热组件连通,所述散热组件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有上侧板和下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右水室内设有分水架,右水室通过进水口连接有管接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行流式汽车暖风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水架包括分水架本体,其呈板状,所述分水架本体的一端具有导流部,所述导流部具有导流斜面,所述导流斜面的最低位置不高于进水口,所述分水架本体的板面沿长度方向设有多个分流孔;支撑爪,其设于分水架本体长度方向的相对两侧,用于与右水室的端板连接处固定安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平行流式汽车暖风散热器,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宪成蔡春洁宛利军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亚星世纪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